「現在許多中小企業逐漸意識到ESG的重要性,卻不知道怎麼著手進行繁瑣的碳盤查。」資拓宏宇董事長吳麗秀表示。
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讓企業開始意識到ESG的重要性。2023年開始,金管會強制要求資本額達2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要編製並且申報永續碳盤查報告書,讓非財務資訊完整揭露,落實公司治理。
即便資本額不到20億,對於全台150萬家中小企業來說,碳盤查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合作夥伴、客戶與投資人的投資意願,若不把排碳控制好,還可能因為產品變貴失去市場競爭力。
然而,很多中小企業在面對綠色轉型時,在第一步「碳盤查」就卡關了,主要遇到3大難題:
不知道如何啟動碳盤查 、 要怎麼提供數據 、 如何保存佐證資料以因應碳盤查 。
「歐碳永續雲」專攻企業痛點,能做到哪些事?
中華電信旗下子公司資拓宏宇10月23日以「數位轉型、永續前行」為主題分享如何利用雲端、AI技術解決企業的碳盤查難題,同時展示「歐碳永續雲」,平台提供企業碳盤查服務與產品碳足跡揭露,除了一鍵就能完成報表外,還能完整對應國際的盤查要求,提供供應鏈碳排管理,同時強調按照產業類別區分標準,做到更細緻的劃分。
解方1:計算企業與供應鏈碳排,達到碳中和
「碳盤查不難、是很煩,因此需要資訊系統的協助。」資拓宏宇顧問湯可弘分享,看準企業淨零轉型面對到技術痛點,公司開發的減碳平台「歐碳永續雲」,從碳盤查、擬定減排目標和進程,到執行減排和購買碳權,一站式領導客戶達到碳中和。
該平台配備「供應商Lite模組」,讓用戶不只能計算公司內部的碳排,還能請供應商加入,解決碳排最大困難點: 間接 碳排放計算,例如原料採購、產品運輸等。
「你可以把自己盤得很好,但是盤不到上下游供應鏈。」資拓宏宇產品經理邵志桐表示,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的碳排,占一般製造企業總體碳排達6至8成。因此供應鏈碳排數據的蒐集與揭露,對於企業做好碳排管理變得至關重要。
解方2:推估企業中長期碳排放量規劃
「歐碳永續雲」能依照企業減碳目標,推估中長期碳排放量規劃,自動判定合適的排放係數。同時,平台也鏈結外部軟體資源,例如,藉由導入Google Maps,使用者能在平台上依移動距離,計算生產各個階段的碳足跡。
解方3:減碳也靠AI,企業用智慧科技打造永續力
資拓宏宇也將旗下生成式AI(GenAI)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方案應用於ESG領域,像是為歐碳永續雲設計聊天機器人(Chatbot),用戶能在對話框提問,輕鬆獲取與國際標準、平台操作和盤查實務相關的資訊,省去逐一搜索的流程。
而受益於GenAI轉換文字和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的特性,同樣能以提問方式,調取所有以表格型態儲存的碳盤查報表。此外,透過GenAI的預測功能,用戶輸入產品名稱,系統就能預測屬於哪一類碳係數,以及對應到的碳排放量。
透過生成式AI與RPA技術協助企業了解碳排放量的多寡與實現自動化管理,未來可以有效降低營運成本並提升效率。吳麗秀強調:「企業若能將永續力轉化為競爭力,將可創造更多商機。」
未來減碳不再是「有做就好」的公益行為,而是企業的最高指導原則。過往企業在進行碳盤查時,時常會因為數據繁雜而感到困擾,如今透過智慧數位工具的幫助,可以大幅減少人力負擔,同時提供精確的碳排放數據管理與報告生成,有效因應國際供應鏈的碳盤查要求。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