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員工喊「快逃」!藍色巨人遭吐槽:愛炒短線、不再創新⋯真是這樣嗎?
IBM員工喊「快逃」!藍色巨人遭吐槽:愛炒短線、不再創新⋯真是這樣嗎?

曾為全球PC指標大廠的IBM近年搭上AI熱潮,轉型為電腦硬體與雲端技術供應商。然而近期卻有一名自稱IBM的員工,在Reddit上批評IBM在競爭激烈的AI市場已不再創新,整個IBM籠罩著官僚主義、過時的技術和企業廢話的無休止迴圈中。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叱吒一時的「藍色巨人」(Big Blue),遇到了什麼問題?

據IBM於10月23日盤後公布的第三季財報,營收只成長1%至150億美元,在高利率牽動企業縮減IT支出的背景下,諮詢和基礎設施部門獲利不佳,導致營收低於華爾街預期,股價在盤後下挫逾2%。

針對未來營收展望,IBM聲明指出,旗下生成式AI業務規模已超過30億美元,比第二季增加超過10億美元。IBM董事長兼執行長Arvind Krishna則喊話,「我們繼續看到AI領域巨大的發展勢頭,因為我們的模式值得信賴、成本更低,且性能領先。」

事實上 在AI熱潮開始後,IBM的股價近期年直線上升。截至11月5日,IBM股價在一年內上漲38.5%、年初至今漲幅也有27.75%,的確稱得上展望樂觀。

但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的9月底,Reddit論壇中一篇「IBM員工自白信」,卻透露了在公司內部觀察到的種種問題,包括:雲端服務市占率低迷、缺乏創新能力、重視短期利潤、透過「維持複雜性」盈利⋯⋯等亟需大刀闊斧改革的事項。

值得追問的問題是,「股價高漲」與「創新停滯」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狀態,是可以同時並存的嗎? 以台灣產學界部分零星的評論來說,可以看出端倪:

例如,台大資工系教授洪士灝指出:

「近年來對IBM的觀感是乏善可陳,從好幾年前開始,就已經不是過去那個人們熟知的IBM,只有量子計算還值得看看。」

粉專「大齡工程師」更指出:

IBM再次證明了技術不是一切,「商業手法才是股價的支撐。」

IBM陷挑戰!內部員工怎麼說?

近期,IBM遭指稱「發展面臨挑戰」,特別是在雲端服務和人工智慧領域缺乏創新,使得公司逐漸失去競爭力。

Reedit網友「ReindeerLess4421」以多年員工自居,直指: 「我們的最佳時光早已過去,我們所見證的是IBM緩慢而痛苦的死亡,但我們仍然在這艘沉船上。」

根據他的貼文,IBM的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問題一:遺留系統困局

該網友指出,IBM雲端服務(IBM Cloud)在市場中的佔比非常有限,主要依賴於「那些無法脫離IBM遺留系統的企業客戶」。換言之,這些客戶不是因為IBM的雲端產品好而選擇它,而是因為無法輕易遷移到其他平台。

貼文也寫道,IBM過去以340億美元收購Red Hat,就是因為在雲端市場的創新上無法取得突破,最終只能依靠收購彌補技術不足。 所謂的「混合雲」(hybrid cloud)策略,只是將舊系統與稍新一些的系統合併,缺乏真正的創新。

貼文也強調,IBM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全球服務部門(Global Services),這些收入主要來自於幫助其他公司管理雲端基礎架構,甚至是解決IBM自身產品帶來的複雜性問題。「這樣的策略本質上就是販賣複雜性,讓企業在遇到整合困難時,只能依賴IBM的顧問服務來解決問題。」

問題二:高額維護費與軟體陷阱

IBM在大型主機(system Z mainframes)和企業軟體方面依然有可觀的收入來源,這些系統是許多大型機構的基礎,因為遷移的成本過高,客戶無法輕易更換供應商。IBM藉此大幅收取軟體和維護費用,使得許多企業只能持續支付昂貴的費用以維持系統運行。

在軟體授權方面,IBM透過專有軟體(例如DB2Websphere)使得客戶深陷於其基礎設施之中,並利用高額的維護和支援費用來持續盈利。這些軟體授權協議(ELA)成為IBM榨取利潤的重要工具,讓企業在陷入困境後無法輕易脫身。

system Z mainframes.jpg
IBM的大型主機IBM Z。
圖/ IBM

問題三:愛炒短線、不利創新

IBM的「人力資源再平衡」(workforce rebalancing)策略,實際上是一種成本削減措施,透過將高薪員工替換為低薪的海外員工,來實現短期內的利潤提升。然而,這種做法嚴重影響了員工的士氣和工作熱情,最終導致整體生產力下降,對公司長期發展不利。

貼文也指稱,公司內部缺乏創新文化,像watsonx這樣的人工智慧產品「根本沒人會去用。」更多是為了追趕市場趨勢,並未帶來真正的技術突破。且這些產品大多是對其他開源模型(如Meta)的重新包裝,目標客戶依然是那些無法輕易脫離IBM生態的遺留客戶。

貼文最後更奉勸IBM員工「及早下車」:

IBM正在耗盡你的精力,把你困在無止境的官僚主義、過時技術和企業無謂之事中。你真的相信watsonx或IBM Cloud會拯救我們嗎?沒有增長或創新,你要麼是在修補舊系統,要麼是在試圖銷售死去的AI產品,要麼是在諮詢煉獄中掙扎。

我們無法扭轉局面。在你能夠離開之前,趕快走吧!發展現代技術技能,在一個未來光明的地方工作。

IBM真的不懂創新嗎?

隨著企業的生成式AI需求激增,IBM才在10月21日舉辦的TechXchange 年度技術大會上,發表了自家旗艦級模型系列第三代 Granite 3.0。在眾多學術與行業評比測試中,均超越或與類似規模的競者模型並駕齊驅,在性能、建模彈性、透明度與安全性上表現可期。更被2024年第二季度的《Forrester Wave™:語言AI基礎模型》評為「強勁表現者」。

此外,IBM最新的解決方案——IBM Guardium數據安全中心,讓企業能夠在一個平台中查看其數據資產,該中心的儀表板涵蓋從數據監控到治理的所有內容,同時管理AI安全風險和加密流程。平台內的生成式AI功能可生成風險摘要,幫助安全專業人員快速識別潛在威脅。

不僅如此,IBM最近還展示了AI如何支持生物多樣性。他們與 Reef Company 合作,該公司建造人工魚礁以恢復因氣候變化而失去的珊瑚礁。IBM的 BluBoxx海洋數據平台,可幫助收集感測器中水的鹽度、溫度等數據,以提供對生態系統如何隨時間變化的理解。

延伸閱讀:梁見後家族一圖看懂!美超微AI生態系背後藏管理黑洞,會走向這兩大結局嗎?

資料來源:IBMFirst Page SageReeditfreepressjournalCNBCtheregisterventurebeat

責任編輯:李先泰

關鍵字: #創新 #IBM #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買賣屋不再狂刷篩選條件!永慶「AI特助」用AI打造房產科技的個人化時代

人的一生中平均只買一到兩次房,不過面對買房的人生大事,卻最缺乏經驗,幾乎每次都是「買房菜鳥」。從動念開始,到真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過程中充滿資訊落差與溝通門檻,考驗的不只是預算,還有決策能力。

「永慶認為,房仲最重要的三大價值,在於能否提供消費者安全、公平、效率的購售屋體驗。」永慶房屋總經理吳良治指出,消費者痛點在哪,服務就該做到哪。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總經理 吳良治
圖/ 數位時代

所謂「安全」,不只是屋況與產權無虞,更包括房價是否合理、是否能杜絕投機與詐騙;「公平」則攸關資訊是否公開透明,買賣雙方對行情、屋況的掌握是否一致;而「效率」則是解決資訊爆炸與流程繁瑣的問題,讓交易更順暢——這三大價值,就是永慶服務設計的起點。

當傳統找房模式逐漸無法滿足使用者對安全、即時、便利與個人化的需求時,科技便成為破題關鍵。永慶房屋以「房產科技領航者」自居,從數位化、行動化一路推進至智慧化、人性化,最終定義出「個人化」的新世代房產服務,不只改變買賣流程,也重塑人與房產科技的關係,為業界開啟下一階段房產科技轉型藍圖。

永慶打造AI特助,開啟個人化買賣屋體驗

「安全、公平、效率。這三大價值講起來簡單,要落實並不容易,需要長期深耕。」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陳賜傑指出,買房過程從動機產生、資訊蒐集、實地看屋到談價與成交,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痛點,也正是永慶投入科技應用的核心動力。

他舉例,消費者可先透過「買屋力找房」掌握預算落點,或以「地圖/捷運找房」,針對區域快速聚焦潛力物件。同時搭配「誠實安心認證」,快速掌握房屋是否為短期交易、凶宅、輻射屋的屋況,也分享永慶提供的不限屋齡漏水保固保障。

進入看屋階段,永慶也推出「VR美裝」、「AI煥裝」等功能,讓線上賞屋一事更具象、更符合人性,不僅彷彿身歷其境走入房屋欣賞格局、更可以透過生成式AI,搶先欣賞房屋未來裝潢模樣。談價時,更有領先政府2-3個月揭露的「誠實房價報告書」。在交易過程和售後,永慶還有六大安心保障,讓消費者全程安心。

當消費者向永慶房屋經紀人員洽談服務時,永慶獨創的「i特助」將提供強大的「人機協作」服務。陳賜傑說明,i特助以LINE群組為載體,加入買家、家屬、永慶業務與AI機器人,從找房、比價、導覽到與家人討論,都能在平台上完成,讓「個人化」成為貫穿整體買賣流程的智慧服務,實現「一站整合資訊+多人參與決策+專人即時支援」的目標。

至於最新推出的「永慶AI特助」,顛覆傳統的篩選找房模式,直接向永慶AI發問找房,讓找房更容易!消費者可以用口語的方式,向AI特助進行提問,如問社區、問特色、問行情。AI特助系統即時整合龐大資料,自動比對條件推薦潛力物件、分享房屋特色、摘要重點。「目前市場上應該只有我們做到!」他直言。

永慶房屋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 陳賜傑
圖/ 數位時代

永慶一步步用科技解決消費者痛點,成房產科技發展史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科技演進史
圖/ 永慶房屋

圍繞著消費者需求,永慶房屋早已踏上科技轉型的旅程,一步步演進至今。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呂學堯回顧,從2000年永慶將紙本住宅資訊數位化開始,率先「e化」做出「永慶房仲網」,不只讓找房效率提升,也同步建置投機客資料庫,累積了9,000多筆投機客資料,為交易把關。隨後,因應智慧型手機普及,永慶再推出「永慶快搜APP」,實現隨時隨地找房的行動化革新。

進入2016年,大數據成為科技趨勢,永慶也積極應用大數據,推出「猜你喜歡」等智慧推薦應用,提升消費者與經紀人員的決策效率。為實踐「人性化」體驗,永慶聚焦網上看照片選物件的模式,查看屋況不夠直覺具象等問題,透過VR美裝、實境找房、AI煥裝,讓消費者即使遠距賞屋,也能輕鬆掌握空間格局、生活環境、模擬裝潢,全面掌握物件潛力。

邁入AI時代後,「個人化」成為永慶聚焦的目標。過去消費者需自行查找彙整,現在則是「不用找,只要問」,AI即可即時整理、摘要、推薦,甚至挖掘原本未被注意的潛力物件。

永慶房屋
永慶房產集團資訊部協理 呂學堯
圖/ 數位時代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技術被業界複製,呂學堯直言:「這些技術表面上大家都能做,但能不能做深、做在對的地方,才是關鍵。」永慶之所以能持續走在產業前端,背後仰賴四項核心能力:

其一、孫慶餘董事長對科技的堅持和遠見,從ADSL到iPad,永慶房屋總是率先導入科技。其二、永慶長期大量投資在房產科技開發。其三、集團內部擁有超過300人的數位與資訊團隊,自主研發不假外求。其四、技術與業務高度同步,能即時回應現場需求,提出真正可用的解方。

呂學堯分享,永慶房屋不斷升級的便利科技,再加上完整的誠實服務,獲得許多消費者的指名服務,如今已是雙北地區門店數量最多的房仲品牌。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永慶也不斷蓄積自己的科技創新能量,即使永慶數位與資訊團隊已有超過300人的規模,我們仍持續招募更多數位與資通訊領域的人才,為購售屋服務探索更多創意、落地更多應用。

人機協作新時代,誠實房仲角色更深化

陳賜傑表示,當AI能代勞繁瑣的行政作業,經紀人員就能將心力放在真正有價值的溝通與判斷上。他也強調,AI與人是協作關係,房仲其實很難被取代,因為無論如何都得走進實體流程。「進到現場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很多『眉角』,許多細節需要觀察與互動才能掌握,AI是看不出來的。」

他舉例,一位台商先生偏好安靜社區,太太則重視生活機能與市中心便利。實際上房子是買給留在台灣的太太住,應以她的需求為主。如何引導雙方表達意見、理解彼此的需求,並促成共識,就是經紀人員的專業所在。「AI可以幫你找到房子,但房仲才能幫你找到一個家。」

最後,在一切都能被自動化的時代,什麼才是無法被取代的?誠實,也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技術。先誠實,再成交——這是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提出的六字箴言,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堅持。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以「誠實+科技」為基底,讓房產科技回歸人性,讓房仲專業發揮更深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