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下的致勝戰略?勇於創新、發展跨域應用,培育具AI 素養的關鍵人才!
AI狂潮下的致勝戰略?勇於創新、發展跨域應用,培育具AI 素養的關鍵人才!

自從2022年11月生成式AI問世起,AI正式進入大戰國時代,迎來指數型成長。如何形塑兼具「革新、安全、永續」的 AI 大氣層,並帶動各領域的AI 應用,以衝高商機曲線,成為全球企業要因應的重要議題。對此,在2024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台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中,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特別以「 AI 創生新紀元 」為主軸舉辦。首先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周秀隆副秘書長代表致詞揭開序幕,他提到,AI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推動產業升級和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力量。同時也強調「革新、安全、永續」三大主題的重要性,這些主題將形塑未來的AI大氣層,並促進各領域的AI應用,並呼籲業界專家和科技大廠共同探討如何利用AI技術來解決當前面臨的挑戰,以驅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為活動奠定基調,也激勵與會者思考AI在未來的廣泛應用潛力及其對全球市場的影響性。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周秀隆副秘書長開場致詞
圖/ TAITRA

面對高速變動市場 AI扮演關鍵解方

首先登場的台灣西門子數位工業部門經理Christine Herbst-Kubitz指出,現今各產業均面臨客戶需求多樣化、創新週期加快、網路安全威脅和永續發展等多重挑戰,讓企業必須思考新的解決方案,「AI會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尤其工業AI可以加速數位轉型並邁向永續。」她強調,讓AI達到精準可靠的工業級標準、打造強大生態系且快速普及,有助於AI被快速、廣泛應用。
全球永續發展倡議組織(GeSI)執行長Luis Neves則認為,儘管AI為各產業帶來了許多益處,卻也讓能源消耗快速增加,例如使用生成式 AI 搜尋的耗能,遠遠高於傳統搜尋引擎。因此,GeSI 持續與產業合作,並和聯合國合作建立永續的AI全球治理規範和道德準則,「AI 發展應以人為本,確保 AI 技術造福全人類,並致力於縮小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的 AI 差距。」
美國高通公司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強調,為了實現 AI 的規模化應用,邊緣 AI 和混合式 AI 會是未來趨勢。相較於雲端 AI,邊緣 AI 具低延遲、高隱私性和高能源效率等優勢;混合式 AI 則能結合雲端 AI 和邊緣 AI 的優勢,根據應用場景選擇最合適的處理方式,「我們相信,AI 將帶來無限可能,而與不同產業的夥伴跨域合作,將能共創更智慧、更互聯的世界。」

擁抱AIoT、大數據、機器人新技術 加速落實ESG

隨著科技推陳出新,AIoT、大數據、5G 和機器人等技術,是讓數位轉型加速落實ESG的核心驅動力。新漢集團董事長林茂昌舉例,新漢打造的機器人共創平台,讓開發者能簡易快速地設計製造各種機器人;數據中台則整合操作和資訊技術與AI,讓智慧製造應用開發變得像手機 APP 一樣容易,「台灣企業應積極擁抱 AIoT 和數位轉型,並透過開放平台和生態系合作,加速實現智慧製造和淨零願景。」
那麼AIoT、大數據等技術,又可以在淨零轉型上被如何運用?聯齊科技技術副總經理暨首席架構師郭昇容指出,整合雲端和地端技術的「能源物聯網」,能將發電、儲能和用電設備聯網,並透過數據蒐集和分析,實現能源可視化、監控和調控,「AI 能源管理系統可以幫助用戶減少太陽能餘電、進行時間電價套利、提升再生能源占比,實現節省電費、提升能源效率和達成淨零目標的多重效益。」
中華系統整合總經理俞忠麟則提到,AI技術的快速進展,同樣有助於擴展無人機的功能和應用。例如以無人機進行農田監測,透過影像分析技術評估作物健康狀況,以提升產量和品質;或是利用搭載鏡頭的無人機,進行高架管線巡查,再藉由AI 模型分析影像,辨識洩漏源和鏽蝕位置,提升巡檢效率和安全性,「AI 技術是無人機應用發展的關鍵,如今,無人機應用正快速擴展到各個領域。」

無人機市場大爆發 AI技術開創應用新契機

雷虎科技董事長陳冠如進一步指出,近期受到俄烏、以色列戰爭影響,讓「會飛的電腦」──無人機蔚為話題。他強調,無人機在空中、地面、水上都能發揮作用,台灣做為資通訊大國,應思考該如何搭配AI、善用物聯網,找出無人機的殺手應用和自身定位,以掌握無人機的藍海商機。
臺灣希望創新執行長李志清則建議,有心投入AI與無人機結合應用的業者,可以在AIoT的架構下設定目標,例如物流業者想用無人機送貨,不可能只讓一組人馬在一天內用一台無人機送一趟貨,勢必需要同時操控多架無人機、運送多次貨的系統,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裡頭還有許多可行性與進步的空間!」
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協理王仲平強調,自從政府針對無人機制定明確法規與政策後,日本、美國等國際市場的客戶,都深知台灣的發展潛力。目前,台灣缺的是人才與資源。以資源來說,在「以軍養民」之外,還可以再加強公共基礎建設層面諸如影像辨識、巡檢的應用,以擴大市場、養成核心技術,進而吸引人才一同投入。

培育用、做、管 AI的人才外 提升全民AI素養更重要

3000px__5_Y9160.jpg
全日超過200位產業夥伴齊聚一堂
圖/ TAITRA

至於在各行各業都必須投入AI技術與應用的時代,究竟企業會需要什麼樣的AI人才?「用 AI、做 AI 和管 AI的人才。」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解釋, 所謂「用 AI 的人」,需要了解 AI 的基本概念、應用和倫理議題;「做 AI 的人」,則需要具備工程級的 AI 技能,能開發和部署 AI 應用;至於「管 AI 的人」, 要能制定 AI 策略、管理 AI 專案,並確保 AI 的安全和倫理使用。他特別強調,AI時代正式到來,「讓全民都具備AI 素養,將變得更加重要!」

AI創生新紀元:創新、合作與人才培育的關鍵要角

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台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透過「AI創生新紀元」論壇的深入探討,業界專家們紛紛指出,未來的成功將取決於企業是否勇於創新、積極發展跨域應用,以及如何培育具備AI素養的人才。
隨著AI技術的普及,企業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並利用AI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此過程中,跨領域合作將成為關鍵,各行各業都需攜手共進,共同探索AI的潛力,以實現更高效能和更可持續的未來。此外,提升人民的AI素養也相當重要,以利提高韌性並建立一個更具競爭力的社會。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