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版圖重組!中信衛冕「卡王」、玉山晉升第2大發卡行,最新戰況一次看
信用卡版圖重組!中信衛冕「卡王」、玉山晉升第2大發卡行,最新戰況一次看

來到2024年尾聲,金管會銀行局發布最新統計,10月信用卡簽帳金額衝破4,000億元大關,月增逾1成,寫下歷史第4高,主要來自百貨周年慶、國外旅遊需求提升等因素。

在累計簽帳金額方面,前10月已達3.8兆元,相較去年同期的3.47兆元,年增11.66%,全年有機會衝破4.5兆元,再寫歷史新高。

在流通卡數與簽帳金額方面,中國信託銀行以925.2萬張、680.19億元的成績,坐穩「卡王」寶座,前10月累計簽帳金額逾6655億元同樣居冠。

進一步檢視信用卡市場,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最新版圖如何變動?

亮點1:簽帳金額中信銀連續6個月衛冕冠軍、玉山銀躍升第3名

在10月單月簽帳金額方面,中國信託連續6個月衛冕「刷卡王」地位,國泰世華銀行以674.36億元緊追在後,玉山銀行則以533.65億元躍升至第3名,超車台北富邦銀行的517.38億元,台新銀則以470.03億元居第5。

中國信託銀行指出,10月信用卡業務在海外消費需求強勁帶動下,消費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8%,主要為民眾出國旅遊與外出用餐需求增加,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度同期也成長25%。

玉山銀行表示,10月單月及累計簽帳金額均創新高,簽帳動能以旅遊消費、量販及百貨周年慶為主。

亮點2:玉山銀晉升第2大發卡行,二度「黃金交叉」

在流通卡數方面,截至10月為止合計5,866萬張,中國信託銀行以925.2萬張居冠,玉山銀行以746.2萬張躍升至第2名,超越以743.3萬張居於第3的國泰世華銀行,第4、5名則分別是台北富邦銀行728.1萬張、台新銀行658.8萬張。

玉山銀行流通卡數在3月後,流通卡數就被國泰世華銀超車,8月推出主力卡玉山Unicard後,開始急起直追,在9月與國泰世華銀差距只有100多張,到了10月領先近3萬張,兩家流通卡數在今年二度「黃金交叉」。

延伸閱讀:街口支付綁定信用卡,刷「這張卡」最高10%回饋最有感!6大銀行回饋比一比

亮點3:「權益自選卡」帶動玉山銀、台新銀發卡動能

玉山銀行在10月晉升第2大發卡行之外,也連續第3個月成為單月發卡王,發卡動能來自8月推出提供自選權益方案的玉山Unicard,以及熊本熊卡、U Bear卡等。

截至10月為止,2024年單月發卡最高紀錄,來自7月台新銀行創下的13.6萬張,發卡動能為老牌太陽/玫瑰卡的重新包裝登場,並推出權益自由選方案。這是繼2020年10月後,台新銀行再度拿下單月發卡行,也是台新銀行史上最高成績。

由此可見,今年推升銀行發卡動能的關鍵卡片,自選切換權益的信用卡產品功不可沒,也顯示消費者對此類產品的接受度持續提升。

延伸閱讀:
台新GOGO卡掰了LINE Pay回饋!2025「這三張」必收替代方案,最高6.5%回饋

信用卡掀「點數PK大戰」!4大銀行回饋機制一次看,哪3張卡最受青睞?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文不提供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