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掀職場霸凌吹哨風:寧可爆料,也別輕信HR!識別有毒職場4大徵兆
LinkedIn掀職場霸凌吹哨風:寧可爆料,也別輕信HR!識別有毒職場4大徵兆

澳洲律師Stefanie Costi因在職場遭受霸凌,決定在LinkedIn上分享自身經歷,未料引發廣大迴響,凸顯職場毒性文化(toxic workplace)的普遍性。

Costi的經驗以及其他案例顯示,許多受害者對公司人資部門(HR)感到失望,認為其未能有效處理職場霸凌及騷擾事件,轉至LinkedIn平台尋求支持與發聲。

外媒《Business Insider》以專文描述此議題,更直言「LinkedIn宛如新的HR」,凸顯該事件背後職場的霸凌問題,以及HR失能的普遍性問題。

主管咆哮丟檔案!律師挺身揭露職場黑暗面

Stefanie Costi的故事是這場討論的起點。她回憶起在澳洲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的經歷,當時她的主管經常對員工惡言相向,甚至在一次整理檔案時,對她大吼:「妳來弄!」並將檔案丟向她,檔案因此散落一地。

更令人震驚的是,事務所的管理合夥人還在走廊張貼公告,寫著 「不要抱怨工時長。如果你無法承受,我們隨時可以取代你。」 她直言,這樣的工作環境讓許多同事身心俱疲,甚至出現恐慌症狀。

Costi向人資部門投訴主管的行為,卻遭到冷漠對待。最終,她選擇離開該事務所,並在一段時間後,決定在LinkedIn分享自己的遭遇,她發文指出:「從前有個年輕有為的律師,在工作場所受到霸凌,這摧毀了她的自信…。」一字一句的描述自身遭遇。

Costi的貼文在LinkedIn上迅速傳播,獲得超過120萬次觀看和近萬個讚。但值得追問的是,為何她的遭遇可以不斷破圈,廣泛被網友按讚跟分享?

HR失能!保護公司利益優先於受害員工

Costi的經驗並非個案。文章中提及其他案例。例如,另一位澳洲律師Beverly(化名)向資深合夥人請教如何升遷時,竟被要求觀看其經手案件中令人不適的性侵影片,並被威脅不得告訴他人,否則將被依誹謗罪起訴,讓她在公司待不下去。

這些案例都顯示,許多受害者對公司人資部門(HR)感到失望,認為其未能有效處理職場霸凌及騷擾事件,轉而透過LinkedIn等社群平台尋求支持與發聲。

Costi更將自己的LinkedIn頭銜改為「反霸凌律師」(The Anti-Bullying Lawyer),定期發布文章及自製圖文,例如「有毒的老闆會利用績效改進計畫來控制你,而不是幫助你」,分享如何應對職場霸凌及騷擾的建議。

她也提到職場常見的「PUA手法」,有毒的老闆會 「當你達到他們的期望時,給你讚美,但會扣留認可」,並「利用你對失敗的恐懼,將你推到超出合理限度。」

紀錄細節!有證據更能保護自己

文章中也引述多位專家及人資專業人士的看法。部分人資專業人士對於在LinkedIn等公開平台討論職場問題感到擔憂,認為此舉可能損害團隊和諧,並建議員工應透過公司內部管道解決問題。

然而,許多受害者認為,人資部門往往以保護公司利益為優先,而非真正站在員工的角度提供協助。

Costi 便指出,「人資部門通常更關心的是保護公司利益,而非支持員工。」她建議受害者應仔細記錄所有事件細節,以作為日後採取法律行動或尋找新工作的證據。

以和為貴?建立透明度才是上策

針對是否應在 LinkedIn 等平台公開討論職場問題?紐約就業律師妮可·佈內基 (Nicole Brenecki)表示,若未來可能涉及訴訟,應避免在網路上發布針對特定公司的具體指控;但也有專家認為,在不涉及具體個資的前提下,公開討論有助於提高社會對此議題的關注,並促使企業正視問題。

人力資源軟體供應商HR Brain發布的2024年報告稱,37%的員工表示,他們每天都經歷有毒的工作場所,32%的員工認為老闆是壓力和焦慮的主要來源。

事實上,職場霸凌的情況在台灣也不少見,日前才爆發的台達電霸凌案,才讓一名25歲的研發替代役男不幸身亡。事後有網友爆料,指男子為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畢業生,疑遭主管霸凌,跑到樓上大吼大叫後發生憾事。

照理要捍衛勞工權益的勞動部,日前也因職權霸凌致公務員輕生的爭議陷入泥沼。據勞動部記者會說明,其認定「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分署長謝宜容,在工作上有咆哮、怒罵與貶低員工等行為,甚至有多名員工求助身心科,不少公務員寧願降調也要逃離。

識別4大徵兆!遠離有毒職場

除此之外,如果能在入職之前就先識別「有毒環境」,會是更為理想的狀態!那麼,又該如何在面試階段察覺有毒的工作環境?1111人力高階獵才中心總經理林奇葳提醒,若面試過程中發現以下四大徵兆,應該提高警覺:

徵兆1:貶低求職者

林奇葳表示,面試者問問題的方式是判斷的重要指標。如果面試官提問時語氣苛刻、帶有攻擊性,或者問一些挑戰性強、目的性不明甚至帶有貶低的問題,讓你感到不舒服,這可能是未來主管的行為模式。

徵兆2:期望過高

若面試官不斷強調員工必須具備極高的壓力承受能力,並且強調「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要求,這樣的觀點通常暗示他們對下屬的要求極為苛刻。

徵兆3:控制狂

此外,如果主管強調「員工必須完全依照我的方式行事」,這可能顯示出過度專制的管理風格,缺乏對員工自主性和創造力的尊重。這類管理者通常容易在無意識中進行言語或心理上的壓迫。

徵兆4:追求零錯誤

當面試官強調錯誤是「不可接受的」,或者將錯誤視為個人失敗而非學習的機會,這樣的態度通常會導致員工在工作中感到不安,甚至對錯誤產生恐懼,無法在錯誤中成長。

延伸閱讀:台達電傳霸凌案外案!前員工出面指控、台達電喊告⋯一般人遇到6情況要小心
公務員之死引公憤!遇到職場霸凌怎麼辦?4招避開有毒職場⋯定義、申訴撇步一次看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領英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關鍵字: #職場 #工作術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在亞洲創投市場相對低迷的這兩年,投資人出手愈發謹慎,新創募資的門檻明顯墊高,尤其是處於早期階段的新創團隊,要在短時間內說服投資人點頭注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就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方睿科技卻交出一張令人矚目的成績單。2025年4月成立,同年9月就達成首輪募資新台幣1億元的目標——投資人包含多位上市公司企業主以及家族辦公室,從零到億,方睿科技只用了短短5個月,在資本市場普遍謹慎、投資人出手趨於保守的當下,其募資速度與成績,顯得格外亮眼。

究竟,方睿科技是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答案藏在兩個關鍵要素裡:一支讓投資人信任的明星創業團隊,以及一個切中市場痛點、充滿潛力的巨大生態系。

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市場——商用不動產

方睿的創辦成員多為連續創業家,具備扎實的產業經驗與過往成功紀錄,這是建立投資人信任的第一塊基石;但真正讓資本市場眼睛一亮的,是他們選擇切入的賽道——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與背後的生態系。

「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需求非常穩健,屬於剛需市場,」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尤其近年來受到台灣戰略地位改變、台商回流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更讓這塊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這個市場卻長期被忽略——多數人只看到住宅不動產的熱絡交易,卻沒注意到商用不動產背後的龐大商機。「過往的技術門檻與商業模式都受到限制,只看交易金額又小於住宅市場,既有業者沒有誘因與資源去整合。」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圖/ 數位時代

從交易金額來看,商用不動產的規模確實只有住宅市場的十分之一,但真正的商機,在交易完成後才正要展開。「我們認為,商用不動產市場不應只有前端的租賃、買賣等交易,還包括交易背後衍生的各種服務需求,」方睿科技營運長陳致瑋解釋,當企業完成辦公空間的租賃或購買後,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服務需求,像是室內設計規劃、辦公家具採購、保全系統建置、資訊設備安裝等,這些都應被納入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範疇內,過去這類服務缺乏共同的連結中心,而方睿完整的不動產資訊正好能成為整合的核心載體。

深度且完整的資訊整合,成就邁向產業 AI 轉型的關鍵

有了好的賽道,運用紮實技術結合不動產領域專業轉化出的高執行力,更是方睿脫穎而出的關鍵!
得力於跨領域中頂尖的技術與產業人才,在過往30餘年無人成功整合的孤島數據,方睿團隊僅用了短短數月就有階段性成果,並預計在今年度推出全新的商用地產智慧平台。

「正確、深度的資料整合是絕對必要的。新時代的 AI 要具備差異化競爭力,關鍵仍在於是否擁有足夠且深厚的領域數據。前期這些準備,是值得的投資。」方睿科技技術長郭彥良指出。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訊的連結中心。
圖/ 方睿科技

未來方睿將能透過智慧演算法協助企業解讀市場趨勢、預測價格走向與分析潛在風險,並從專業角度揭示過去不易察覺的關聯與洞見,為使用者提供高度精準且正確的答案。無論是企業需求或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得莫大助力。

以數據為基礎,方睿也能進一步開發各種領域內專屬的 AI 工具,包含空間規劃、資訊收集,甚至能自動化產出專業報告書。

擴大徵才,同時培養新時代跨領域人才

隨著 AI 新時代到來,每個人都希望將科技與 AI 應用於自身專業。然而,不動產這樣深度的垂直領域,往往缺乏適合的環境。若沒有真正融合科技思維的團隊與文化,就難以培養具備轉型能力的人才。

身為在 AI 原生時代誕生的企業,相較於近年流行的「AI First」,方睿的企業文化反而是「Think First, AI Second」。執行長吳健宇表示:「我們認為在 AI 時代,最關鍵的是『高認知人才』──能理解技術的可能性與侷限,並融合自身專業,讓 AI 發揮最大效能。」

「我們經歷了許多時代,從數位轉型到 AI 轉型。技術固然是產業升級的關鍵,但產業累積的行業知識與深度智慧也是金礦。我們必須結合兩者,才能開創新時代。」吳健宇強調:「我們希望有更多高認知、願意嘗試並接受新技術的產業人士加入,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 的團隊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的團隊
圖/ 方睿科技

目前,方睿正擴大徵才中。無論是不動產領域的專家,或對 AI 與科技應用懷抱熱情的人才,都誠摯邀請加入團隊,共同打造引領產業轉型的下一個關鍵平台。

方睿科技官網: https://www.funraise.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