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解決方案廠商稜研科技於1月9日舉行興櫃法說會,將於1月15日以每股60元的價格正式登錄興櫃。
「10年一路走來能到今天,我到現在還是有些不敢相信,但我們辦到了,這是稜研科技的里程碑,更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會繼續背負責任往前走。」稜研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張書維表示,毫米波是未來的通訊核心技術,團隊從前期的技術研發、產品化再到現在專注於通訊、衛星、車用和國防等4大應用領域,未來會開發更多應用領域。
毫米波用途是什麼?
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ave)技術具有高頻率、短波長特性,具有高傳輸速率以及大寬頻等特性,限制在於傳輸距離較短,稜研科技因此研發相控陣列天線模組與系統解決方案,結合天線設計和演算法大幅提高訊號傳輸的效率和穩定性,並有效解決傳統天線技術中常見的訊號衰減和散射問題。
目前𤦫研的客戶已遍及全球35個國家,服務對象包括學術機構、前沿科技公司、國際電信業者及運營商。
張書維提到,稜研科技有2大競爭優勢:台灣堅強的「供應鏈」以及「研發能力」。稜研科技以Fabless(無廠)的營運模式,只專注研發設計,與英業達、廣運等大廠合作製作出產品。目前稜研科技團隊80人裡面,50%專注在技術研發上,並且以「樂高」的概念設計模組化設計的毫米波天線模組,除了提供高度靈活的客製化服務,也加快產品開發速度。
目前來說稜研科技的技術應用涵蓋5G/B5G通訊、衛星通訊、車用雷達及國防等領域,車用領域來說,稜研科技開發的60 GHz毫米波雷達感測器,已於兒童監測系統(CPD)及車內外物體檢測應用中取得突破,正在CES上與信昌明芳集團展示產品;國防應用方面,公司開發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適用於無人機、無人船與艦艇;衛星通訊則瞄準手機直連高空中基地台(HAPS)的商機,將在2025年上半年陸續出貨。
2024年領投稜研科技B+輪募資的晶焱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姜信欽和光紅建聖總經理張英華表示,步入資本市場後才是真正挑戰,但是相信稜研科技的技術能力與團隊的執行能力。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汪庭安則提到,稜研科技是國發基金投資案裡面非常特別的案子,不僅拿滿新台幣1億元的投資,而且在第3年就以1.5倍的價格買回了自己公司的股權,成長速度非常快。
營收穩定成長,稜研科技預期相控陣列天線模組將成營收主力
根據法說會公開的營運數據來看,2022年、2023年與2024年稜研科技營收分別是新台幣8,047萬元、1.03億元及1.43億元,營收穩定成長,2023年稅前淨損新台幣1.13億元,每股虧損3元,整體營收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相控陣列天線模組,而是稜研科技早期的產品毫米波儀器設備。
張書維解釋,從2018年起稜研科技專注在毫米波儀器設備的研發,主要是為了解決毫米波技術開發成本高昂的難題,同時培育更多毫米波的人才與技術研發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加速毫米波應用的到來,「這部份毛利達到70%,不僅讓公司穩定成長與盈利,還能收集最前沿的技術研發動向,保持高度市場洞察力。」
然而隨著衛星通訊等更多市場應用,稜研科技預期相控陣列天線模組帶來的營收占比將是重要的營收成長來源。的營收占比已提升至10%,儘管仍處於發展初期,隨著設計與NRE收入逐漸成長,未來將成為營收的重要推動力。稜研科技財務長王秀華表示,2024年毫米波儀器設備和相控陣列天線模組帶來的營收占比約為9:1,2025年預估可以來到7:3。
儘管相控陣列天線模組仍處於發展初期,隨著設計與一次性的委託設計費用(NRE)收入逐漸成長,未來將成為稜研科技營收的重要推動力,2025年走入資本市場後,稜研科技預期毫米波技術於行動通訊、衛星通訊、車用與國防領域的應用將進一步放量,帶動整體營收穩步增長。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