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次世代Micro LED電視功臣,是這家台廠!創新板第1家掛牌,錼創科技是誰?
三星次世代Micro LED電視功臣,是這家台廠!創新板第1家掛牌,錼創科技是誰?

一面89吋起跳的大螢幕,由49塊模組無縫拼接而成,每塊模組上又有超過51萬片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晶片⋯⋯。

這是韓國三星電子2023年推出的 次世代Micro LED電視 ,以高亮度、高色彩對比,加上接近裸視3D的成像效果,角逐「終極顯示器」之名。

供應三星Micro LED晶片的背後功臣,是台廠錼創科技(PlayNitride Inc)。

這間台灣股市板塊「創新板」第1家掛牌的公司,同時也是全球第1家量產Micro LED晶片的廠商,雙料冠軍奠定錼創在Micro LED領域的領頭羊角色,三星既是它的客戶也是最大股東,其他投資者還包含友達光電、晶元光電和光寶科技等顯示器大廠。

錼創如何在Micro LED賽道上保持領先?

錼創_3
Micro LED亮度高,且具有自發光顯示特性、無需背光源;圖為錼創與Xpark合作的數位化標本。
圖/ 陳俊銘攝影

Micro LED每年降價30%,製程良率突破成開創市場關鍵

雖然受到投資人關注,但要在Micro LED這條新開賽道上擔任破風手,錼創遭遇的阻力自然不少。首先,就是技術升級連帶著讓產品生產成本提高,售價激勵不了市場需求。以三星推出的Micro LED電視來說,螢幕效果再驚艷,消費者聽聞一台電視要價數百萬台幣往往卻步。

好消息是,錼創董事長李允立指出,Micro LED結合半導體技術生產,因此存在類似積體電路「摩爾定律」的效能提升特性, 他判斷以Micro LED模組來說,每年可以降價約30%,也就是說,現在看到10萬美金(新台幣約328萬元)的顯示器,2030年大概會降價至1萬(新台幣約33萬元)美金。

技術挑戰則在於Micro LED的尺寸微型化至50μm(微米)以下,比人類一根頭髮的直徑細微,優點是晶粒小、容易彎曲和延展,更能夠適應各式曲面面板;不過,如何將數百萬顆微米級LED精準定位到電路板上,達到大規模生產的良率,則考驗技術突破。

錼創_2
要將數百萬顆微型化的Micro LED晶粒移轉到面板上相當考驗技術。圖為錼創展示的COC產品。
圖/ 陳俊銘攝影

「實驗室做得出來,跟真正要量產還是有差距。」顯示產品顧問機構DSCC資深研究總監劉景民表示,Micro LED晶片降價速度快,但關鍵在於生產良率和效率要提升到符合商品化的程度,預期還需要一段發展時間, 「綜觀過去,新顯示技術需要長時間淬鍊,初期會先以利基型產品為主,再和生態鏈共同努力,以達到市場化的目標。」

少一些研發浪漫、多一些營收源流,3關鍵拚2024年轉盈

以一個新興產業來說,Micro LED無論技術或市場都還處於早期開發階段。 也因此,錼創2019年建立第一條MicroLED量產線以來,面對連年虧損,直到2024年第三季開始轉虧為盈,全年營收17.68億元,年增87.53%,創下歷史新高。

轉虧為盈立下重要里程碑,李允立說公司內部並沒有特別慶祝,倒是中華隊奪下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那天有切蛋糕,「我內心深處還是覺得,獲利是產品或者是技術獲得肯定之後,必然發生的事情。」

不過,看在錼創營運長陳銘章眼裡,一切倒也不是如此自然而然,「你要Break even(損益兩平)至少毛利要要夠高,扣掉營運費用,才會有正的EPS。」 準確來說,陳銘章指出錼創去年能夠轉盈,歸功於三件事:訂單量體增加、產線良率提升和研發費用精準化。

在樽節開銷上,舉例來說,李允立會適時請同事收斂一些「研發人的浪漫」,最基本的像是化學原料沒用完不丟棄、盡量共用生產工具,陳銘章也補充,目前研發項目會盡量扣合他廠的NRE(委託設計)接案,加速回收研發成本。

此外,除了主力的COC(chip on carrier)產品、技術輸出和產線建置服務之外,錼創去年新增巨量轉移設備銷售項目,為營收再開創新的源流。李允立也看好今年有更多消費者可負擔的Micro LED產品問世,像是搭載Micro LED的智慧手錶或AR眼鏡,「現在其實有一些非常新的應用,我覺得已經逐漸出現。」

錼創_1
錼創去年起開始銷售巨量轉移設備。
圖/ 陳俊銘攝影

獲利成為信心指標,帶動供應鏈產能

就算不是一步登天那麼輕鬆,錼創賺了錢,對整個Micro LED產業也是一樁喜事,因為供應鏈在觀望,潛在客戶也在觀望,這個產業原先有著太多不敢貿然加入的旁觀者。

「技術可能還有20年的進步空間,但是現在上戰場的關鍵可能真的是產能,或者是比較有韌性的供應鏈,」李允立表示,過去業界都在觀望Micro LED能否成為企業營收來源,錼創獲利給予夥伴信心,「開始轉盈之後,我就接到非常多上下游供應鏈的電話,我自己可以感覺到,大家其實很想一起投入。」

另一方面,李允立也認為,唯有更多產能注入供應鏈,市場才有機會活絡, 「車廠在等待一個Micro LED的螢幕,但這個螢幕一定會發生嗎?如果不會,它就會找OLED或其它類似的螢幕來做,這是我們擔心的,如果遲遲推不出產能,那一定會有別的產品頂上來。」

因此,邀請觀望的人進場,成為錼創的使命,而這也是兩位創辦人經歷一番討論的結果,陳銘章表示,考量錼創的廠房規模有限,人才也以研發人員為主,最後定調錼創會以創新技術和產品開發為主,專注於特定關鍵產品的生產,其它大量製造的工作則交付給技術轉移的夥伴,像是股東友達和晶元。

錼創下一步:順應Taiwan+1效應,設置海外新廠區

去年底,錼創也啟動上市以來首輪募資,規模約為新台幣20億元。李允立表示,下一階段規劃因應「中國製造(in China for China)」和「非中國、非台灣(Non-China, Non-Taiwan」等地緣政治因素,分別在中國,以及中國以外的第三地,設立海外新廠區。

所謂的領頭羊,少了前人的途徑可以依循,每一步都要走得謹慎。或許就像李允立所說的,Micro LED的市場才正要發展,下一階段總是更為關鍵,現在還不急著切蛋糕慶祝。

延伸閱讀:羅智先,3年入主4家公司!圖解統一帝國:如何從1家小麵粉廠煉成6千億營收母艦?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