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席捲全球的DeepSeek R1模型為人工智慧投資帶來了利空,但這對台積電來說,也是大事件嗎?
從台股新春開盤表現來看,2月3日以22694點作收,下跌830點,創史上第四大跌點;而台積電則下跌5.7%,收1,070元,隔日4日上漲2.3%,回溫至1,095元。
事實上,台積電的2025年展望,恐怕難以從R1橫空出世的短期因素來看。以下,將回顧整個半導體產業的近年的發展脈絡,來看看發展後勢。
AI發威!2024半導體產業營業額創新高
2023年,半導體市場在「去庫存」的調整下,全球半導體市場遭到「慘澹修正」,營業額下滑到5269億美元,較2022年的5741億美元,衰退8.2%。
2024年半導體市場,在「生成式」AI蓬勃發展下,帶動半導體市場需求大幅成長,加上很多產業庫存去化成績不錯,促使全球半導體市場大幅成長。
2024年全球半導體營業額達6269億美元,較2023年成長19%,創下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業額的歷史新高。
記憶體市場:衰退最嚴重
2023年半導體市場衰退最嚴重的是記憶體市場,由2022年的1297.7億美元衰退到922.9億美元,年衰退幅度高達28.9%。
2024年記憶體市場在人工智慧的帶動下,強力反彈,尤其是「高頻寬記憶體」(HBM)需求暴增,2024年全球記憶體市場營業額可達1670.53億美元,較2023年大幅成長81%。
由此可見,記憶體市場受景氣影響大,大起大落。而相較之下「邏輯IC」的市場相對穩定。
邏輯IC:持續成長
2023年全球邏輯IC市場營業額達1785.9億美元,較2022年的1765.8億美元微幅成長1.1%。
「生成式人工智慧」於2023年開始興起,全球科技巨擘積極投入此市場,「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亞馬遜、微軟、谷歌、Meta等)積極投入興建AI資料中心,造成輝達的GPU供不應求,推動邏輯IC市場能夠在「去庫存」的壓力下,仍能夠避開衰退。
2024年邏輯IC的市場仍能持續成長,營業額將上升到2087.2億美元,較2023年的1785.9億美元,成長16.9%。
類比IC:小幅成長
「類比IC」市場2023年營業額達812.3億美元,較2022年的889.8億美元衰退8.7%,與整體半導體市場的衰退幅度相當,主要原因是供應鏈庫存過高。
2024年類比IC市場仍在去庫存的壓力下,市場營業額,較2023年的812.3億美元小幅衰退2.2%,下滑到794.6億美元。
包括微處理器、微控制器及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的「微控制元件」(Microcomponent),2023年市場營業額達763.4億美元,較2022年的790.7億美元,衰退3.5%。
在PC市場小幅成長下,2024年微控制元件市場成長3.9%,達792.9億美元。
2025年半導體市場:預估成長11%
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仍舊持續成長,不過在2024年的高基期下,2025年的成長幅度將不若2024年。
預估2025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將達6918.4億美元,較2024年成長11.2%。
2024年是台積電非常風光的一年,2024年台積電營業額達新台幣2.89438兆元,創歷史新高,較2023年的2.1617兆元,成長33.9%。
以美元計算台積電2024年營業額達900.8億美元,大幅超越三星電子、英特爾,僅次於輝達。
台積電不僅營收創新高,獲利也創新高。2024年台積電稅前淨利達新台幣1.45084兆元,遙遙領先台灣所有的上市公司。
AI題材持續發熱!台積電營收成長上看25%
2025年台積電仍持續成長,以美元計的營收預估將成長25%,達1125億美元,前景一片看好。外在的因素是人工智慧市場仍處於快速成長階段,對晶片的需求持續熱絡。
更重要的是支援人工智慧的高效能運算晶片需要最先進的製程。3奈米、5奈米先進製程市場,可說是台積電的「一個人武林」,三星、英特爾因製程技術「卡關」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導致所有客戶集中到台積電投片。
2024年第4季,3奈米製程占台積電營收達26%,5奈米製程占台積電營收達34%,兩者合計達60%,超過一半,若再加上7奈米製程的14%,則先進製程貢獻台積電營收高達74%。
台積電這幾年的EPS(每股盈餘)除2023年因半導體市場衰退無法成長外,每年皆顯著成長。
2019年台積電EPS為13.32元,2020年跳升到19.97元,2021年成長到23.01元,2022年躍升到39.2元。
2023年因產業陷入去庫存階段,台積電EPS回落到32.34元,2024年大幅彈升到45.25元。
預估今年台積電獲利仍可以持續成長,預估EPS可達約60元左右,無怪乎台積電股價能夠站穩1000元以上,背後的因素是營收、獲利持續成長。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