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刷卡點數為何不能馬上折抵?穩定幣技術如何讓這件事變成可能
【觀點】刷卡點數為何不能馬上折抵?穩定幣技術如何讓這件事變成可能
刷卡點數為何不能馬上折抵?

最近有一條新聞跟「2025 大限」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幾年前曾呼籲,錄影帶的磁帶,會隨著時間老化導致消磁,2025 年就是這類磁性媒體的「大限」,因此聯合國呼籲家中還有錄影帶的民眾,要儘早將檔案數位化,保存珍貴回憶與資料。

到錄影帶店挑片、甚至要「倒帶」才能回看特定片段的觀影體驗,對早已習慣串流服務的現代人來說,早已成了時代的眼淚。

看影片的體驗如此,金融商品的演變路徑也很類似。

對於一出生就有電腦、網路甚至智慧型手機的 Z 世代以及 α 世代來說,人生第一個接觸到的投資或交易標的,可能不是房地產,也不是股票、基金或債券,而是比特幣、以太幣甚至是迷因幣這些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運行於區塊鏈之上,具有「24 小時不休市」、「全球都能交易」和「即時清結算」等特性。因此,這群數位原生世代對於金融服務的預設心態,就是應該要具備這樣的特性。

當這群數位原生世代累積更多投資經驗,開始使用傳統金融服務、做資產配置時,很可能會開始拋出許多個「為什麼?」。

最近,我跟主跑金融路線、特別關注區塊鏈以及 FinTech 發展的記者林麗珊 Lisa 錄製 podcast 節目《Web3 大西進》時,不到 30 歲的她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刷信用卡累積的點數,大多不能即時折抵消費使用?」

這個可能許多人沒有認真想過,甚至已經習以為常的問題,可是對於麗珊這一代的年輕人,這是一件奇怪的事,因為她所熟悉的世界,從網路到區塊鏈,應該要可以達成這件事。

「資訊」及「價值」難同步!盤點點數系統三大困境

銀行信用卡根據不同的產品定位及屬性,大多會有一套回饋機制,可能是現金回饋折抵下一期帳單,又或者是給持卡人點數,用於折抵消費會兌換商品。

但由於信用卡的支付流程,涉及發卡銀行、清算中心、收單銀行與商店等多方角色,一筆交易從確認到計算回饋,往往需要數日的時間,因此很難在交易當下就收到回饋並使用。

目前大多數的信用卡點數(回饋)系統,都有三個共通的挑戰。

第一,是消費獲得回饋的當下,沒辦法立刻折抵使用;
第二,是不同點數系統之間,很難做到轉點及兌換;
第三,一般人很難知道每一點所代表的實際價值,以及背後是否真有相對應的價值儲備。

這是因為每一套信用卡點數系統,都像是一套不公開的私人帳本,背後的運作機制都不同。舉例來說,如果要把一點凱基銀行的點數,兌換成一點遠東商銀的點數,由於兩套點數系統每一點的價值可能不同,因此兩家廠商之間在做點數兌換時,必須要可以做到即時的清結算,背後是一套非常浩大的工程。

這也就是為什麼,市面上多數的信用卡點數系統,無法克服以上三大問題,難以做到「資訊」以及「價值」同步。

共同規格、共同帳本,穩定幣清算邏輯有哪些好處?

信用卡點數折抵的例子,讓我想到了穩定幣在去中心化帳本上,自動化、即時清結算的應用案例。

加密貨幣的運作機制,是透過在區塊鏈上的「共識機制」完成,也就是每一筆交易產生時,在 10 到 20 分鐘內,區塊鏈上負責驗證交易的礦工,會形成一個對該筆交易結果的共識,如果超過半數的礦工都同意,該筆交易就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做到「資訊」以及「價值」即時且同步傳遞,同時穩定度、正確性都很高,這樣一套流程,就是一次清結算。

對比信用卡運作的方式,當持卡人在商家消費後,會經過以下五大步驟,才會完成交易清算:

  1. 持卡人在商家消費
  2. 商店向收單銀行以及清算中心(如 Visa)傳送交易授權
  3. 商店向持卡人確認交易金額
  4. 清算中心向收單銀行以及發卡銀行,完成該筆交易的清算
  5. 完成交易授權與清算後,發卡銀行會在每月的結賬日,向持卡人寄送帳單請款

信用卡交易的過程涉及多方,可能需要歷經數日才能完成一筆交易,這是因為不同銀行、系統間,規格以及帳本的不同。

透過這個例子,就凸顯了區塊鏈技術上去中心化帳本,這種共同規格、共同帳本好處。

新臺幣穩定幣當儲備!Web3 時代點數可以怎麼玩?

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發行「新臺幣穩定幣」這件事很重要。今年(2025)初,金管會召開公聽會,討論「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 (VASP) 專法」草案,其中最受關注的焦點,是將開放讓銀行發行掛鉤新臺幣或美元等法定貨幣的穩定幣,為加密貨幣交易提供穩定橋梁。

如果銀行真的能發行新臺幣穩定幣,未來銀行要發行信用卡點數時,背後就可以以新臺幣穩定幣作為儲備,確保其價值性,並透過智能合約發行點數。

這麼做有兩大好處,第一,可以知道各家銀行點數背後實際的儲備有多少,確保點數有價值;第二:透過智能合約,就可以將點數兌換的規則寫入其中,讓不同銀行點數系統之間的兌換全自動化。

以新臺幣穩定幣儲備,並透過智能合約發行的品牌點數,就能將點數變成積木,依照銀行的經營策略隨意組合,做出許多不同的行銷玩法。

舉例來說,如果 100 點 A 銀行點數可以折抵 10 元消費 ;以及 1 點 A 銀行可以換 5 點 C 銀行的點數,就可以將這些規則寫在智能合約上,當有用戶要兌換時,就能自動並立即執行,不僅公開、透明,也打開了與傳統金融體系與法幣串連的大門。

從信用卡點數折抵,這類生活化的應用場景,可以看出穩定幣作為清算與結算工具的優勢,實現更加即時、無國界且高透明度的金融體驗,在 Web3 新金融時代,真正做到「資訊」以及「價值」的同步。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金融體驗已是不可逆的一股趨勢,某種程度上,甚至是新世代年輕人對金融的習慣與基本要求。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Fubon+ App 上線即吸引數百萬用戶青睞的訣竅:懂你所需、給你所要
Fubon+ App 上線即吸引數百萬用戶青睞的訣竅:懂你所需、給你所要

隨著政策法規開放與消費者行為改變,金融服務不只是交易平台,更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加速數位金融服務往個人化、智慧化與互動化靠攏,觀察到這股趨勢,台北富邦銀行不僅積極展開轉型旅程,更於 2023 年中啟動 Fubon+ 行動銀行 App 專案:從使用者需求出發,以「簡單」、「直覺」、「懂我」三大設計理念重塑產品架構、系統介面與使用體驗,打造專屬使用者的智慧生活金融。

北富銀以簡單、直覺、懂我為核心訴求,Fubon+化身專屬智慧生活金融助理

集結跨部門 600 位同仁的力量、歷經一年餘的時間,台北富邦銀行在去(2024)年 11 月正式推出 Fubon+ App,在極短時間內協助高達九成的行動銀行用戶轉移,更因應使用者需求快速迭代功能服務,透過數據分析完善個人化體驗,成為使用者不可或缺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

台北富邦銀行數位金融業務處副總經理傅奕樵解釋:「Fubon+ App 是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以金融使用行為進行服務分類,並以牌卡介面提供信貸、信用卡、帳戶等服務,讓使用者可以更簡單、直覺的點選與連結所需服務,大幅提升操作效率與優化使用體驗。」

富邦金控
Fubon+ App不僅系統介面翻新,功能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也隨之擴充
圖/ 數位時代

根據統計,Fubon+ App 上線之初即整合超過 200 個功能服務,每月平均 以5 到 7 個新增或更新功能向上攀升,滿足不同使用場景。例如,針對偏好夜間使用App的族群推出深色主題介面、考量年長者需求提供五種字級選擇,以及因應使用者需求提供夜間換匯服務等。

在這個過程中,平衡多元功能與使用體驗至關緊要,對此,台北富邦銀行數位金融總處副總處長周郭傑認為:「功能越多元,系統介面與操作流程越需要簡潔直觀,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站在使用者立場,思考、設計每一個互動細節與使用體驗。」以生活繳費為例,使用者只要以Fubon+ App繳交水費或電費,系統就會自動記錄並主動發出繳費提醒,降低遺漏與逾期風險,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體驗。

Fubon+ App以數據驅動的個人化服務化身使用者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具體作法有三:整合銀行、人壽與證券數據資料,讓使用者可以單一平台掌握各種資產數據,如銀行存款明細、人壽保單與投資績效等;其次是在App提供「富邦共學」等免費線上課程資訊,以及專屬的理財建議,協助使用者快速掌握所需的理財資訊,以及透過「我的權益」提供使用者專屬優惠與回饋,加速使用者下達各種金融決策。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蒐集與分析使用者的數位軌跡,例如交易數據與互動行為,讓台北富邦銀行可以在對的時間、以對的方式提供專屬使用者的產品服務與資訊,例如在使用者的信用卡額度將滿時發送調額提醒訊息等,即時滿足使用者在不同金融場景的服務需求。

聚焦五大進化服務,Fubon+ App與時俱進滿足使用者需求

為擴大Fubon+ App設計理念與價值,台北富邦銀行將聚焦「安全」、「財富」、「暖心」、「便利」與「智能」五大面向,持續優化金融服務能量。

傅奕樵表示:「資安風險與詐騙事件頻傳,讓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抱持戒心,為改變這個狀況,Fubon+ App全面提升系統安全、裝置安全與落實資料保護,針對信用卡戶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內連帳戶安全中心提供多重安全設定,包含裝置綁定跟透過OTP(MOTP)進行身分與交易認證等,更透過Fubon+ App圖像化介面讓使用者掌握安全等級,以及知道如何降低風險,進而提升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信任。」此外,台北富邦銀行將於下半年度導入FIDO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讓使用者在線上交易時可以生物辨識的方式快速通過身分認證,更好保護用卡安全。

富邦金控
Fubon+ App圖像化介面讓使用者掌握安全等級,提升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信任。
圖/ 數位時代

除了防詐安全,Fubon+ App更同步進化財富管理功能,以暖心設計與簡單直覺介面,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在線完成資訊查詢與金融交易,如匯率到價通知、視覺化市場燈號,到個人化的消費與投資數據分析,為使用者打造一站式的智慧理財體驗。此外,還可依需求串聯實體分行,由專人提供即時協助。「我們將以使用者視角持續優化Fubon+ App,同時,攜手跨業合作夥伴一同滿足使用者在不同生活場景的金融需求,如旅遊金融等,成為真正『懂你』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關於Fubon+ App的未來發展方向,周郭傑如是總結。

了解更多Fubon+ >  https://fubonapp.taipeifubon.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