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慧(AI)不再只是科技發展的象徵,而是深入融入城市治理、交通管理、環境監測與公共服務的實際應用中,我們所居住的城市也正悄然發生轉變。智慧化的城市不再只是未來藍圖,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在進行式。
在2025年智慧城市展(Smart City Summit & Expo, SCSE)中,桃園以充滿創意與前瞻視野的「桃園AI進行市」為主題,精心打造五大展區——「城市治理」、「行人安全」、「環境保護」、「智慧教育」與「科技藝術」。每個展區都結合AI技術與日常生活情境,透過光雕投影、動態模擬、沉浸式互動等多元科技,帶領參觀者親身體驗未來智慧城市的模樣,了解科技如何有效解決城市難題、提升市政效率與生活品質。
無論是透過AI監測即時空氣品質、分析交通熱點以優化行人動線,還是導入智慧教學與公共藝術互動,桃園市展現的不只是技術的應用,更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想像,讓科技真正貼近生活、造福市民。
展覽首日(18日),桃園市長張善政攜手新竹縣長楊文科、新竹市長邱臣遠與苗栗副縣長邱俐俐,共同簽署「桃竹竹苗大矽谷區域智慧發展倡議(MOU)」。這項倡議象徵著北台灣智慧治理的嶄新篇章,四地將攜手推動跨縣市數據共享、智慧交通建設、遠距醫療服務與創新應用整合,以更大尺度實現區域合作與共好發展。
桃竹竹苗大矽谷區域智慧發展倡議,攜手打造區域智慧生活圈
「桃竹竹苗大矽谷區域智慧發展倡議(MOU)」涵蓋人才培育、科技應用、數據共享與智慧治理等核心領域,期望透過智慧城市資源與實務經驗的交流共享,強化區域產業鏈結,攜手打造桃竹竹苗成為全球矚目的智慧城市示範區域。
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今年展覽中,桃園主題館「桃園AI進行市」特別呈現跨局處整合推動的多元成果,不僅展現市府在智慧治理上的深耕實力,更於本屆「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中,一舉榮獲「智慧救災」與「智慧治理」兩項大獎,足見桃園在智慧城市發展的廣度與深度上均有顯著突破。
他也指出,此次「桃竹竹苗大矽谷區域智慧發展倡議」的簽署,將有效深化四縣市之間的市政合作,促進智慧治理經驗的共享與技術交流,進一步推動產業經濟升級,共同優化市民的智慧生活體驗。
在展區現場,「桃園AI進行市」也以實際案例展示AI於城市治理中的創新應用,讓智慧治理不再只是未來藍圖,而是眼前看得見、摸得到的具體成果。
城市治理:AI驅動的智慧管理系統
- 救護一路通:救護車能透過AI整合GPS與智慧號誌系統,優先獲得綠燈通行權,確保黃金救援時間。
- 夜間路口雙色溫系統:路口佈建白色路燈、路段佈建黃色路燈,以不同色溫來明確區分路口與路段,大幅提高駕駛對行人路口之夜間辨識度,確保行人安全。
- 智慧水情兵棋圖台:桃園運用IoT物聯網、GIS地理資訊系統及AI技術,整合水門監控、低窪區警戒、氣象數據與災情處置資訊,並開發「水情看桃園」APP,讓居民即時查詢水位、淹水、土石流警戒及避難處所資訊。
行人安全:智慧道路安全防護網
- 行人穿越警示系統:透過AI影像辨識系統偵測,當行人靠近行人等待區、行人穿越道等偵測區域時,系統自動辨識並傳送訊號CMS資訊看板,提醒駕駛人應減速禮讓行人。
- 路口未禮讓行人科技執法:AI自動辨識行人及車輛相對位置,記錄違規車輛影像,進行違法取締。
- 車速偵測提醒系統:路口車速過快是交通事故的主因,透過速度雷達偵測系統,即時在CMS上顯示表情符號(笑臉、哭臉)提供視覺回饋,有效提醒駕駛人減速。
環境保護:AI守護城市永續生態
- 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運用AI技術監測空氣品質、工地揚塵與河川污染,協助環保單位即時應對。
- AI巡防系統:警用機車搭載AI巡防系統,可自動辨識車牌與警政署協尋資料比對,即時辨識失竊或可疑車輛,大幅提升執法效率。
- 靜桃計畫:桃園市政府透過科技執法,從原先「AI巡防系統」升級新增「AI改裝排氣管辨識系統」功能,協助人工稽查,透過路上攔檢、科技執法、民眾檢舉等多元方式進行查驗,共同打擊改裝噪音車。
智慧教育:數位轉型的學習新體驗
- AIGC教育行動方案:本次展覽展示的AIGC教育行動方案,運用Chat Everywhere、Canva等AI工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創意生成,有效提升學習興趣與數位素養。課程設計涵蓋語言表達、數學邏輯、創意思維等領域,透過AI技術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內容創作,開創教育數位轉型的新模式。
科技藝術:AI與人文的創新融合
- 科技藝術節(TAxT):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是桃園推動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環。本次展覽融合AI與沉浸式體驗,打造智慧藝術空間。觀展者可透過互動科技探索AI藝術的無限可能,充分展現桃園在數位藝術與文化推廣上的創新發展。
透過「桃園AI進行市」主題展,不僅展現桃園市政府在AI技術賦能下的治理成果,更透過桃竹竹苗區域聯手合作,推動數據共享、智慧交通與產業升級,全面加速智慧城市的落地實踐與轉型進程。展望未來,桃園市政府將持續深化AI應用,整合跨局處資源與區域力量,打造更安全、便捷、宜居的智慧城市環境,讓科技真正走入日常、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智慧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