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s planner是什麼? 超實用AI甘特圖工具:4步驟生成圖表、進度一鍵查詢... 完整教學一次看
Tom's planner是什麼? 超實用AI甘特圖工具:4步驟生成圖表、進度一鍵查詢... 完整教學一次看

一般人在製作甘特圖時,光是思考如何將任務細分就十分傷腦筋。若專案包含大量任務和子任務,甘特圖可能變得過於龐大且難以閱讀。此外,當專案中出現不可預測的變更(如任務延遲或需求改變),傳統甘特圖的更新往往非常耗時且容易出錯。

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Tom's planner解決。

Tom's Planner 是一款專門用於製作甘特圖(Gantt Chart),以視覺化地規劃和管理專案的AI工具。

《數位時代》以下整理Tom's Planner的使用方式供讀者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Tom's Planner的介面僅提供英文版本。不過,使用者可以用中文向AI助手輸入指令或問題,AI能夠理解中文輸入,但其回應和生成的內容仍將以英文呈現。

Tom's Planner是免費的嗎?

目前Tom's Planner的免費版本僅供個人線上製作及儲存甘特圖,並且免費版帳號只能製作一份甘特圖。

若需更進階的功能,如專案分享或檔案匯出,或是有多個專案需求,則需升級至付費方案。

建議使用者可先體驗免費版本的功能,再根據實際使用體驗和專案需求,評估是否有必要升級。

toms planner價格方案.jpg
圖/ Tom's planner 官網

Tom's Planner 怎麼使用?

步驟一:註冊並登入Tom‘s planner帳號

若為初次使用,進入Tom's Planner主頁,點擊右上角「Sign Up」,選擇輸入E-mail或以Google帳號完成註冊。

toms planner登入頁面.jpg
圖/ 數位時代

進入Tom's Planner 的頁面後,可以看見頁面長得與Excel表格有點相似,只不過在Tom's Planner中,左邊為項目區域,右邊為時間軸。

步驟二:向AI輸入專案需求

選擇上方工具列中的「AI Assist」,系統便會跳出一個輸入框,讓用戶在框內輸入專案需求。

專案需求可以輸入中文,告訴AI專案的規劃後,點擊右下方的more options,選擇甘特圖上需要有幾個「主項目」,以及每個「主項目」中,要有多少個「子任務」。

STEP1.jpg
圖/ 數位時代

若AI對接收到的需求有需要釐清的問題,也會再次跳出對話框詢問細節事項。

STEP2.jpg
圖/ 數位時代

將細節輸入後,約莫1分鐘,Tom's planner便會產出一份甘特圖,甘特圖左邊會有各個項目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右邊代表各項目進度的進度條。如果對於AI產出的內容想要調整,都可以直接點擊相關欄位進行修改。

步驟三:調整甘特圖細節:負責人、狀態、進度條

在左邊的項目區域中,「Resource」欄位扮演的是「負責人」的角色,因此,如果該任務有指定的負責人,直接在Resource欄位輸入即可。

在「Status」的欄位,可以自行輸入項目的進度,如:未開始、進行中、已完成、已審核。

使用者只需點擊右鍵,便能在右側的時間軸選擇要新增進度條(block)或是符號(icon)。

系統會將每個新增的進度條或符號自動顯示在畫面最下方。使用者可以為這些元素添加自定義說明,清楚標註其代表的含義。例如,若我們選擇以不同顏色代表各部門,便可在下方對應位置輸入部門名稱進行分類,使甘特圖更加一目了然。

STEP3.jpg
圖/ 數位時代

Tom's planner的最大特點,在於其時間軸上的進度條,都是可以自由拖曳移動的,或是也可以透過左邊項目區域中的日期選項:開始日期(Start)、結束日期(End)以及Days(天數)進行更改,更改後右邊時間軸上的進度條便會自行調整。

這樣的設計使得用戶在製作甘特圖上具有更多的彈性,跟以往用Excel表製作甘特圖相比,不需在前置作業輸入及設定格式,或是人工一格一格地把Excel的格子填滿。

步驟四:建立任務間的關聯性

此外,若需建立任務之間的先後次序關係(例如:A任務必須完成後才能進行B任務),Tom's Planner也提供了視覺化連結功能。使用者只需將滑鼠移至進度條上,點擊右鍵選擇「Add Dependency」,再選取想要關聯的任務進度條,即可看到兩個進度條之間出現箭頭連結,清楚呈現任務間的先後關係。

STEP 4.jpg
圖/ 數位時代
STEP4(2).jpg
圖/ 數位時代

進階小技巧:如何快速查詢專案進度?

在製作傳統甘特圖時,由於專案中的項目與任務數量繁多,最終圖表往往變得過於龐大且複雜。這使得使用者難以快速定位特定負責人或某個部門所管理的任務,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與專案管理的清晰度。

不過Tom's planner頁面上方的兩個小按鈕可以幫我們快速聚焦到特定的負責人或部門。

首先是「Filter/Search」功能,只需在搜尋欄中輸入「Resource」欄位中的人名或「Status」欄位中的狀態,系統就會立即篩選並顯示相關負責人的任務進度,或是特定狀態的任務項目。

此外,使用者也可以直接點擊進度條的顏色標記掌握專案情況。

STEP 5.jpg
圖/ 數位時代

另一個按鈕是「Navigator」,它類似於地圖的導航功能,點擊以後右下角會出現整個甘特圖的縮小版,使用者用它快速拖曳並瀏覽甘特圖,不需要自行在圖表上艱難地滑動。

STEP6.jpg
圖/ 數位時代

延伸閱讀:Napkin AI教學|只要5步驟,視覺化圖表超好用!文字轉圖、簡報免費工具
Gamma免費版怎麼用?30秒生成簡報、網頁,還能一鍵製作社群圖卡!完整攻略一次收

責任編輯:黃若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