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關稅等待期逼出的連串問號
美國啟動的關稅戰引起全球波濤,日日緊迫懸疑,連眼前的青山綠野間都能具體感受震撼。
每年春天,Sea Otter Classic自行車展在北加州矽谷南方、風光明媚的蒙特瑞(Monterey)舉行。這是美國最具規模的自行車盛會,愛騎車的人來參加賽車賽道上的競賽;產製自行車與相關用品的廠商來展示新產品。
因此台灣廠商,不管是具備知名度的巨大捷安特Liv、Topeak、瑪吉斯等等,或是後起之秀的新創業者,如同它們的中日韓亞太及歐美同業,一定來參加。
川普的關稅戰開打,接著每日推出新的稅率及適用範圍,剛好與今年的Sea Otter展開場時間重疊,讓今年的Sea Otter展會成了第一手觀察自行車業者及自行車用戶面對連番關稅新規衝擊的最佳場所。
自行車並不是美國重整製造業的戰略優先項目,與關鍵科技相關的產業才是。但歷史上,自行車製造業一向是台灣、亞太其它國家、歐洲廠商出口到美國、賺取外匯的主力。
而單車也是美國老百姓日常生活行的便利中重要一環,近年來更是大眾的戶外生活、健康活動等福祉的核心活動之一。
美國的關稅變革即將顛覆這個行業、市場的一切。
面對90天關稅等待期,廠商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川普地毯式關稅攻擊由先出手,再暫停,日日有變,已為市場設下了近程與中程兩個關稅進程節點。
在川普宣布暫停新關稅制實施90天後,全球貿易體系的不確定感持續延宕;90天後,若真能確定新制,也必然牽動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巨幅變動。
走訪今年 Sea Otter 場內,多家廠商用「過一天算一天」形容眼前的不確定。歐陸輪胎大廠 Michelin 歷經多年開發,將在今年推出新的公路車練習用車胎。這款採用全新配方的通用胎強調耐用,在泰國生產。一位幹部快語指出,原本在開發、規劃過程中,出口到美國關稅是「零」。
面對美國對來自中國進口商品高增的稅率,單車數位碼表商Wahoo,深感六年前去越南生產的決定正確。
義大利以完美造型線條與亮眼青綠色車身為標記的Bianchi公路車,則慶幸前年決定將生產重新移回義大利進行。
創業至今已22年的美國運動用太陽眼鏡品牌Tifosiı,自始就與單一的台灣生產廠商緊密合作,至今從未改變。
Tifosi的行銷負責人Henk van Dongen指出,Tifosi在去年規劃今年業務計畫時,就已考慮關稅可能會增加,但原本預估稅率會在10到15%之間。沒想到一夜之間,台灣出口至美國的關稅將跳高到30多。
這90天的等待期不僅是不確定感擺盪在所有人心中,連帶也引發大家開始高度懷疑整個美國消費市場前景。
Henk van Dongen承認,企業界現在戒慎疑懼,不知會否因關稅導致物價上升,以致經濟衰退快速降臨。他直言,今年在會場,他會格外注意、來看展的大批消費者,是只試戴卻收手不賣,還是依舊下手購買。
更重要的,他指出,是在兩到三個月後,也就是川普總統90天觀察期結束前,整個消費市場買氣。
黑雲壟罩亞太中低階消費廠商,未來恐難敵美在地新創
川普政府的關稅號令一出,經濟學者就試算,美國整體消費市場的需求面很可能大受打擊。他們預估,新關稅一旦實施,美國一般消費者每戶每年將要多支出4000到4400美元。
如此數額,或許對市場頂級20%的高收入消費者影響較小;但必定打擊市場中佔額最大、也對價格最敏感的中階與低階消費者,他們很可能就此收手,急凍消費。而這群消費者也正是亞太國家出口到美國產品最主要的買家。
自行車市場歷經疫情期間的爆發成長,所有庫存銷售一空,其後陡然降到歷史低點,整個自行車業本來看好2025年起會是復甦奔高的好時光。而今,關稅黑雲全面籠罩,Sea Otter會場內業界的對話滿是高度不確定感。
自行車雖是傳統產業,但新科技今年正在快速改變自行車騎行、使用方式。電動自行車、以手機與車表為載具的數位化智慧功能快速滲透用戶層。在會場內,善用新技術的業者也明顯最不受眼前關稅風潮影響。
來自矽谷的KAV是創投支持的新創公司,以3D列印技術打造腳踏車頭盔。消費者用它的手機應用程式拍下自己的頭部,經過KAV後台處理,然後以3D列印機產出針對個人獨特頭型的訂製型頭盔,每個三百美元。
就算深圳、台灣、歐洲的自行車坐墊業者都已開發、銷售3D列印坐墊,還處在新創的KAV雖規模不大,這個時候卻享有難以替代的在地優勢。
來自德州的Radian Labs則著墨於單車騎行的安全,創辦人Kevin McMahon具備工程與智慧財產雙重背景。
他花三年開發了一款安裝在自行車座位後方的被動式回波板,表面經特殊塗料處理,造型則依特定角度彎折。
這款特殊設計將隱匿蹤跡的思考反向轉換為放大,結果可讓自行車對後方來車包含雷達、光達、影像偵測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反射的回波放大五倍,提高可見度,避免意外事件發生。這個製造極度簡單的產品目前全部在德州生產。
與大家終日關注的科技業巨頭相比,自行車業者都是小企業。一旦關稅新制底定,可以想見,具全球知名度的科技業者,可以在企業內快速組建自有專業人才團隊,或是請麥肯錫或BCG等高級顧問來幫忙,打造應對策略的最佳解。
但眼前青山綠野間的諸多自行車業廠商,沒有幾家有如此的人力與財力甚或經驗。他們必須獨自思考應對川普新稅制的全盤顛覆。
當年台灣的自行車業者提著一卡皮箱,在那個傳統貿易體系躍起的年代,走天下打出一片江山。但如今,在這一切美國優先的新年代,不管是自行車業或是科技業,立下赫赫戰功的外貿戰士會如何改變其戰法?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責任編輯:溫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