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於美國時間5月5日宣布,放棄轉型為營利公司,恢復創立初期的非營利營運模式。 未來,OpenAI的非營利組織,將重新擁有公司所有營運和商業活動的完整控制權。
根據官方聲明, 非營利組織將繼續控制OpenAI,同時將其目前的營利部門轉變為公益企業(PBC)。 此舉是在與加州和德拉瓦州總檢察長辦公室進行討論後做出的,凸顯了法律考量、公眾壓力和使命承諾在塑造公司未來方向中的重要性。
作為OpenAI創辦人之一,馬斯克(Elon Musk)去年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法官阻止OpenAI成為一家營利性公司。禁令請求雖然在今年3月駁回,但部分訴訟仍繼續進行,期間馬斯克還主動出價974億美元,希望收購OpenAI。
也因此,OpenAI的最新聲明讓業界關注,馬斯克和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數個月來的隔空交鋒是否分出勝負。
奧特曼:OpenAI未來仍將是非營利組織
根據OpenAI官方聲明,公司將進行結構重組,使非營利組織「OpenAI Inc.」成為公司資產和業務的唯一控制者。包含先前成立的營利性子公司「OpenAI Global LLC」將過渡到公益公司 (PBC),並且完全由OpenAI Inc.掌控 ,改變了過去幾年來的雙重結構模式。
奧特曼在聲明中表示,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讓OpenAI回歸最初的使命和結構, 「OpenAI 最初是一家非營利組織,未來仍將是一個監督和控制營利性組織的非營利組織,這一點不會改變。」
OpenAI於2015年12月由奧特曼、馬斯克、Ilya Sutskever和Greg Brockman等人創立為非營利組織,其明確目標是 「確保人工通用智能(AGI)能夠惠及全人類」 。最初,創始人相信非營利501(c)(3)結構是開發安全且有益的AGI的最有效載體,不受利潤動機的束縛。
然而,隨著AI研究的資金需求不斷增加,OpenAI在2019年做出重大結構調整,引入了「上限利潤」模式。 這一混合結構允許OpenAI成立營利子公司以吸引投資,同時保持非營利組織的控制,確保公司仍然優先考慮其使命而非利潤最大化。
截至目前,微軟已向OpenAI投資了137.5億美元,為其最大投資者,2024年初,OpenAI在新一輪融資中估值達到800億美元,並修改了公司章程,為營利性業務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權。
然而,僅僅1年多後,公司又宣布回歸非營利治理模式。問題是,為何OpenAI在轉向營利的方向上碰壁?
法律與監管壓力成主因
OpenAI放棄完全營利化計劃的首要原因是來自法律和監管機構的顯著壓力。
在2025年5月的聲明中,OpenAI董事會主席Bret Taylor和奧特曼均確認,這一決定是 「在聽取公民領袖的意見並與加州和德拉瓦州總檢察長辦公室進行討論後做出的」。
根據非營利法律,慈善機構不能隨意改變其整體目的,特別是涉及已投入該目的的資產時。任何重大變更都需要獲得法院授權,並將相關州檢察總長列為「必要方」。這一法律框架可能構成了重大障礙,因為:
根據cy pres原則,只有當慈善機構履行其目的變得不合法、不可能、不切實際或浪費時,才能改變其目的:這是相當高的門檻。如果有理由改變目的,慈善機構的資產必須用於合理接近慈善機構原始目的的慈善目的。」
OpenAI的原始使命「確保AGI惠及全人類」是其組織身份的核心。完全轉為營利結構可能會危及這一使命,因為它會將利潤動機置於公共利益之上。
根據非營利稅務律師Rose Chan Loui指出,任何結構變化都需要「允許非營利組織保持對技術開發的控制」,特別是考慮到OpenAI的基礎目的是確保AGI的發展以安全和有益的方式進行。
總結而言,OpenAI放棄轉變為營利公司,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 前OpenAI員工和AI研究人員的公開信,敦促加州和德拉瓦州總檢察長調查結構變更是否符合非營利義務。
- 馬斯克提出的高調訴訟,指控公司偏離其創立使命。
- 加州慈善機構聯盟呼籲調查,質疑OpenAI計劃的新業務結構,是否會履行其慈善使命。
這些外部壓力共同形成了一股強大力量,促使OpenAI重新評估其純營利計劃。
進退兩難!想不營利也不是奧特曼說了算
「OpenAI的聲明是一種明顯的迴避,未能解決核心問題:慈善資產已經並且仍將轉移,以造福個人,包括奧特曼、他的投資者和微軟。」 負責馬斯克對OpenAI訴訟的首席律師托伯羅夫 (Marc Toberoff) 表示,OpenAI的新決策「沒造成任何改變」,這表示馬斯克對OpenAI的訴訟仍會持續進行。
此外,最大投資者、同時也是合作夥伴的微軟,將成為OpenAI重組成功與否的一大決定因素。
根據彭博社報導,知情人士表示, 微軟希望確保OpenAI的任何結構性改變,都能充分保護微軟的投資,目前仍在積極談判OpenAI的提案細節。
奧特曼也表示,OpenAI仍在與公民組織、檢察機關、和微軟等對象溝通,「我們期待和他們、Microsoft以及我們新任命的非營利組織專員,持續對話以推進該計劃的細節。」
延伸閱讀:OpenAI出手!擬砸30億美元收購Windsurf:抗衡Claude、Cursor,進軍Vibe Coding領域
資料來源:OpenAI、Reuters、 紐約時報、Bloomberg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