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掀戰!若Google因反壟斷案被分拆,將「樂意收購Chrome瀏覽器」
OpenAI掀戰!若Google因反壟斷案被分拆,將「樂意收購Chrome瀏覽器」

重點一 :OpenAI 於 Google (谷歌) 反壟斷案證實,其「超級助理」目標需搜尋技術,但 Google 拒絕合作; 而若法院強制分拆Google,OpenAI有意收購旗下Chrome瀏覽器。

重點二 :OpenAI 因合作夥伴數據品質不佳及 Google 阻礙,正自建搜尋索引並面臨通路挑戰,凸顯 Google 市場主導地位。

重點三 :OpenAI 證詞支持司法部要求 Google 分享搜尋索引及可能分拆 Chrome 的救濟方案,以促進 AI 市場競爭。

在一場備受矚目的 Google 反壟斷審判聽證會上,開發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產品負責人尼克·特利(Nick Turley)作證指出,公司目標是打造超越聊天機器人的「超級助理」,而搜尋技術是達成此目標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 Google 已拒絕與其就「搜尋索引取用」進行合作。

更引人注目的是,Turley 同時表示, 若法院最終命令 Google 分拆市占率第一的 Chrome 瀏覽器業務,OpenAI 將有興趣收購 ;以 2025 年 3 月數據為例,Chrome 的市占率為 66.16%,蘋果旗下Safari 為 17.62%,微軟旗下Edge 為 5.17%,Firefox 則為 2.52%。

這些證詞不僅凸顯了 AI 發展對搜尋技術的依賴,也直接呼應了美國司法部在此案中尋求的關鍵救濟措施。

「超級助理」願景與搜尋技術之必要

Turley 在華盛頓聯邦法院解釋,OpenAI 從未打算僅止於創造 ChatGPT 這樣的產品,其更宏大的目標是提供一個能實際幫助使用者完成各種任務的「超級助理」應用程式。

然而,他坦承,目前驅動 ChatGPT 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 存在固有缺陷,例如無法即時掌握最新資訊,以及在缺乏確切答案時可能「產生幻覺」、編造錯誤內容。為克服這些限制,整合強大的搜尋能力變得至關重要。「搜尋技術是必要組成部分,」Turley 強調, 「你無法擁有一個不知道當前事實或會捏造資訊的超級助理。」

自 2022 年 11 月推出以來,ChatGPT 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軟體應用之一,更引爆了全球對生成式 AI 的投資熱潮。而為實現超級助理的願景,OpenAI 已開始為其產品線增添更多實用功能,包括網頁搜尋、撰寫程式碼、執行複雜研究,以及一個名為「Operator」的工具,能代為處理預訂餐廳等實際任務。

但 Turley 也表明: 「我們並非試圖複製 Google 那種呈現 10 個藍色連結與廣告的體驗。」

OpenAI證實:Google曾拒絕提供搜尋索引

儘管 OpenAI 已與 Microsoft(微軟) 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微軟投入超過 130 億美元,OpenAI 則運用其 Azure 雲端伺服器並可取用 Bing 搜尋資訊來強化自家技術——但 Turley 透露,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

他在證詞中(將該夥伴稱為「供應商1號」)指出, 來自該供應商的搜尋資訊存在「顯著的品質問題」,長期依賴並不可行,充其量只是短期解決方案。 基於對合作夥伴數據品質的疑慮以及對獨立性的追求,OpenAI 於 2024 年初決定投入資源建立自己的搜尋索引。然而,這項工作困難重重。

Turley 承認,原定年底讓 ChatGPT 80% 依賴自有索引的目標過於樂觀,可能還需要數年才能達成。 挑戰之一在於部分網站會限制 OpenAI 的網路爬蟲程式進行資料抓取,且甚為關鍵的是來自 Google 的競爭壓力。

Turley 直言: 「Google 能以比我們更多的資金或流量吸引這些(網站)合作夥伴,他們每天處理的查詢量遠超我們。」 此外,Turley 證實 OpenAI 曾在去年八月主動接洽 Google,探詢取用其搜尋索引的可能性,但最終僅獲得口頭拒絕,未有任何書面回應。

他對比指出,據 Meta 執行長馬克·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公開說法,Google 卻向 Meta 的 AI 產品提供了部分索引取用權限。

Google恐落居下風!OpenAI證詞力挺司法部

Turley 的證詞正值 Google 反壟斷案的關鍵階段。聯邦法官阿米特·梅塔(Amit Mehta) 在去年已裁定 Google 透過非法手段維持其在線上搜尋市場的壟斷地位,目前審理的焦點在於應採取何種補救措施。

司法部提出的方案相當嚴厲,包括強制 Google 出售其廣受歡迎的 Chrome 瀏覽器、要求 Google 向競爭對手(如 OpenAI)授權分享其搜尋索引數據,以及禁止其簽訂排他性的預設搜尋或應用程式安裝合約。OpenAI 的證詞無疑為司法部的論點提供了有力支撐。

Turley 明確表示,若能取用 Google 索引的底層數據、內容或訊號,「將加速我們自有索引的發展」。同時,他表達了對市場通路的深切擔憂,害怕像 OpenAI 這樣的新創公司會被 Google 這類掌控關鍵入口(瀏覽器、應用程式商店)的巨頭「拒於門外」。

Google灑錢拚市占:付費給三星在手機上預裝Gemini

他指出,儘管 OpenAI 已成功將 ChatGPT 整合進蘋果的iPhone,但在與Android (安卓) 陣營的合作上卻因 Google 的競爭優勢而進展甚微。

聽證會稍早,一位 Google 高管承認,Google從今年一月開始付費給三星電子,要求在其手機上預先安裝 Gemini AI 應用程式。雖然該協議並非獨家,但 Turley 表示,由於 Google 擁有比新創公司更雄厚的財力,OpenAI 在與三星的談判中未能取得實質進展。

Turley也強調:「真正的選擇才能驅動競爭,用戶應該能夠自由選擇。」

法官 Mehta 預計將在今年八月前對 Google 需進行的業務調整做出裁決。若法院最終採納司法部建議,下令分拆 Chrome,將是繼 1980 年代 AT&T 案後,美國首次由法院強制拆分大型科技公司,對科技產業格局影響深遠。

針對美國法院提出的分拆方案,Google 則反駁稱,政府的提案將損害消費者利益,使日常使用的 Google 產品變差,並傷害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延伸閱讀:小北百貨挑戰500店!平均單店營收不輸寶雅,但「爸媽的半夜救星」有2大罩門?
Google壟斷90%搜尋市場!美國司法部擬「1拆3」,為何Google直呼:恐讓手機變更貴!

資料來源:BloombergThe Verge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AI驅動智慧轉型  中華電信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以AI驅動智慧轉型 中華電信打造產業升級新引擎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加速企業的進化。中華電信早在2016年就制定了AI策略,不僅用來優化自身營運,還透過「內服外推」的策略,將實戰經驗轉化為產品與服務,例如智慧客服、法遵審閱和跨國語譯等,幫助企業在AI 2.0時代掌握人機協作的優勢,發揮AI的最大綜效。

從辨別式到生成式AI技術 驅動人機協作新紀元

2016年,AlphaGo的出現象徵著辨別式AI技術的成熟。人工智慧不僅能「看懂」、「讀懂」,甚至能「聽懂」人類的語言與行為,讓語音辨識、影像分析、文字理解等應用進入金融、製造、醫療與安防等產業。例如,金融業利用辨別式AI優化信用評估、詐欺偵測與風險管理;醫療業提升診斷疾病的能力;製造業用於品質檢測與預測性維修;安防業則透過人臉辨識與行為分析提升安全性。

隨著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迅速發展,AI 2.0時代隨之而來。現在,不僅文本、圖像、影片、聲音、程式、數據與物件可以自動生成,還催生了代理式AI的出現。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蘇添財表示:「從辨別式AI、生成式AI到代理AI,人工智慧不僅具備成熟的數據分析、影像識別、語音合成能力,還具備語意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正朝著認知智慧邁進,能理解、思考、學習以及創新,開啟了人機協作的無限可能。」

然而,相較於個人使用者對生成式AI的積極採用,企業在導入AI方面仍較為謹慎。多數企業會從相對明確、風險可控的場景開始,例如客服自動化、智慧助理、文件摘要、行銷內容生成、知識庫查詢等,逐步評估資料安全、法遵框架與投資報酬率。

中華電信
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蘇添財
圖/ 數位時代

蘇添財指出:「AI導入不僅是IT專案,更是組織文化與營運流程的變革工程。」他提醒企業,若要真正發揮AI的效益,除了精準找出業務痛點、決定AI應用範疇,還需積極參與導入過程,並確保AI應用服務上線後,員工願意且滿意使用,才能發揮商業價值。

蘇添財進一步引用BCG《AI Radar Survey》指出,高達86%的企業相信人類與AI的協作將是未來的主流。協作模式多樣,有些企業讓AI成為決策輔助者,人類仍握有關鍵監督權;也有企業建構AI代理人(AI Agent)主動處理流程,只在例外情況轉交人工審核。「這些模式的共通點是,AI不再只是支援系統,而是決策與執行流程的共同參與者。」

「內服外推」策略 推動AI應用落地

身處AI變革的關鍵時刻,中華電信一方面在內部導入AI以優化營運效率、推動流程自動化,另一方面將實戰經驗轉化為產品與服務,協助客戶加速數位轉型。目標是透過「內服外推」的雙軌策略,加速AI落地,讓AI創造具體可見且有感的商業價值。

中華電信早在2016年就開始規劃與建構AI賦能的智慧客服、智慧聲控、智慧分析、智慧安防、語音助理與新興應用,並陸續推出20多個AI應用服務,例如IVR語音導航、MOD聲控助理、電信大數據分析、智慧交通、科技執法、AI總機等,並獲得市場的廣泛好評。

以智慧客服為例,中華電信透過語音辨識、語音合成、語意理解、多輪對話、知識管理、語音核證、對話分析等核心技術,開發出文字機器人、語音機器人、外撥機器人、值機應答助理、客戶心聲分析、訂位助理、掛號助理與智慧總機等服務,協助公部門、餐飲、旅遊、電商、製造、金融、醫療、物流等超過30家客戶優化客服效率與體驗。

蘇添財表示:「2016到2022年間,我們的重點不僅是打造AI應用服務,更是透過持續的實務應用與實戰經驗,全面提升『人才』、『平台』、『技術』與『資料』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員工對語音合成、影像辨識、自然語言處理(NLP)與數據分析的掌握度,為未來做好準備。」

隨著生成式AI的出現,中華電信也從AI 1.0(辨別式AI)階段邁向AI 2.0(生成式AI)階段,不僅鎖定智慧客服、智慧法律、新興應用、元宇宙、防詐資安、Copilot等六個領域,推出生成式AI賦能的產品服務,例如台灣第一個代筆遺囑生成服務、跨國即時語譯與仿聲服務等。此外,中華電信也將AI技術導入電信網路,研發智慧維運助理、自治網路、網路數位分身等服務,提升網路品質並降低維運成本。在客服領域,透過自然語言處理結合客服知識庫,能在5秒內提供一線客服人員所需的精準答案與參考資料,協助即時解決客訴問題,減少10%的客戶等待時間。同時,推出AI企業年報審閱服務,審閱人員只需匯入公司年報與相關法條,即可完成AI年報審閱工作,節省超過80%的人工作業時間,法規審閱精準度超過95%。

展望未來,中華電信將持續以「內服外推」的雙軌策略優化AI產品與服務,成為企業AI轉型的最佳夥伴。蘇添財表示,將因應AI技術的發展,深化在體現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多模態AI(Multimodal AI)、領域化模型(Domain-Specific Models)、可解釋AI(Explainable AI)、空間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人型機器人(Humanoid Robotics)、AI擴增開發(AI-Augmented Development)等領域的能力,目標是提供在地客製、可控可信的智慧應用,滿足各領域與產業的需求,攜手夥伴與客戶共同將想像轉化為價值,共建智慧新未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