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60° MOBILITY FORUM 現場直擊!從車用晶片到智慧座艙,「AI上車」驅動兆元商機!
2025 360° MOBILITY FORUM 現場直擊!從車用晶片到智慧座艙,「AI上車」驅動兆元商機!

智慧移動的未來,從來不是一家企業、單項技術的突圍,而是產業版圖的全面重組!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主辦的「360° MOBILITY Mega Shows」於今年4月23日至26日於南港展覽館1館圓滿舉行,展中舉辦的重磅國際論壇「360° MOBILITY FORUM」,以「智駕共創.馳騁新局」為主題,邀請車用晶片、智慧座艙、AI平台到生成式技術領域的關鍵企業齊聚一堂,為車輛產業下個成長曲線勾勒清晰藍圖。

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
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
圖/ TAITRA

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致詞時表示:「交通移動是推進人類文明的重要動力,如今我們正站在新篇章的轉捩點,從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自駕技術、車聯網生態到AI應用,探索移動更多可能性,並驅動交通載具的創新,期許在電動化、永續化、奢華移動等領域樹立新標竿。」

本文集合多位領袖企業深度觀點,從高通的底層運算平台、和碩重新定義座艙角色,再到科絡達聚焦邊緣運算佈局,以及鴻海以生成式AI打造新生態系,帶領讀者一窺智慧移動進化全貌,凸顯車輛設計邏輯與使用體驗,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全新變革。

高通打造智慧移動新引擎,AI重塑車用處理器架構

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
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
圖/ TAITRA

汽車產業面對智慧化時代,車輛設計從單一功能設計思維,轉向以軟體及AI為核心發展架構。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指出,藉由高通統一的技術藍圖,可支援汽車製造商滿足消費者和企業持續升級的需求,打造更安全、更智慧化、更具沉浸式的無縫連網智慧體驗。

換言之,面對龐大的感測器數據即時運算、自駕決策與智慧座艙互動的需求,高通推出Snapdragon數位底盤(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包含Snapdragon Ride平台(Snapdragon Ride Platform)、Snapdragon座艙平台(Snapdragon Cockpit Platform)、Snapdragon汽車連網平台(Snapdragon Auto Connectivity Platform)及Snapdragon車對雲服務(Snapdragon Car-to-Cloud Services),具備安全性、高效能、符合全球法規等優勢,加速智慧移動創新。

最後劉思泰強調,軟體定義汽車所支援的AI運算,除了支援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還可以進一步賦能汽車具備「即時感知、即時學習、即時反應」三大能力。對此,高通會持續發揮他們在連接領域(connectivity)、運算平台與AI整合的領先技術,提供AI-ready架構讓車廠打造更安全及更個人化的移動體驗。

AI Agent來臨,和碩推動智慧座艙成駕駛貼身助理

和碩聯合科技車用事業處特助林根源
和碩聯合科技車用事業處特助林根源
圖/ TAITRA

如果說運算力讓移動更聰明,那麼智慧座艙(Smart E-Cockpit)則是重新定義人車關係。和碩聯合科技車用事業處特助林根源指出,智慧座艙進入AI Agent世代,受惠生成式AI、自然語言深度學習的演進,智慧座艙不再是被動等待指令的介面,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主動理解駕駛者情境,提供個人化建議的貼身助理。

林根源展示AI Agent幾項功能模組,包含情境設定、生理狀態偵測與疲勞提醒、導航助手/辦公助理、雲端個人化記憶系統、多模態控制與沉浸式娛樂等。背後關鍵在於AI能洞察使用者習慣、即時環境與內外部感知資料,具備「生成、推理、決策」三大邏輯,智慧座艙將會主動偵測駕駛者生理疲勞程度、行程壓力、與情境需求,自動調整座艙環境,或是主動建議路線優化、主動介入導航,或適時推送相關資訊與服務。

林根源最後強調,「電動化是上半場,智慧化才是決勝下半場」,智慧座艙將引領潮流,成為車廠品牌提供差異化價值的新舞台,AI賦能是決勝關鍵的重中之重。

邊緣AI偵測汽車狀況,科絡達賦能移動方案再進化

科絡達創辦人吳柏儀
科絡達創辦人吳柏儀
圖/ TAITRA

如何讓移動載具的智慧AI持續再進化?空中升級技術OTA(Over-the-Air)扮演重要角色。科絡達創辦人吳柏儀指出,截至今日他們在全球佈署超過3億台裝置的空中升級系統,並推動整合AI的遠端診斷平台,即時監測汽車的ECU狀況,一旦車輛出現異常,系統會即時通知車主、OEM 與維修端,展現主動預警、智慧排修效益,提升顧客滿意度與售後效率。

接著,吳柏儀提到科絡達針對車廠所開發的模組,可作為智慧座艙介面的「功能中樞」,讓語音辨識、影像理解、情境預測與智慧導航等功能,在數十毫秒內作出決策回應,並持續透過OTA擴增與優化效能,進一步強化人車互動體驗。

至於物流及商用車,科絡達目前透過NVIDIA平台將所有數據整合到AI-Edge Box,內建數千筆演算法規則引擎,可即時辨識抽菸、打呵欠、用手機、常閉眼、危險超車等15類危險行為,告警駕駛及時更正行為。此外,自動錄製預定義的危險事件並上傳15秒警示影片,有效協助車隊管理與事故預防。最後,吳柏儀強調不論是四輪或二輪車,科絡達會持續深化邊緣AI、OTA及遠端管理三大能力,幫助每一台移動載具持續進化。

GenAI引領電動車升級,鴻海重塑EV生態系競爭力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
圖/ TAITRA

加速重塑智慧移動產業的另一項技術,來自生成式AI(GenAI)應用賦能新生態。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指出,在生成式 AI 時代,鴻海的戰略是基於既有的製造能力,向上提升為平台打造者與平台提供者。看準智慧移動是整合供應鏈、製造流程、售後服務乃至使用者體驗的全面升級,當前鴻海正以雙軌AI平台「On-Board」、「Off-Board」展現智慧EV新戰略。

另外,針對自動駕駛AI的技術突破,栗永徽提到鴻海的三大成果。其一是智慧型軌跡預測模型QCNet連續兩年在Argoverse Challenge挑戰賽奪冠。其二是車輛交通模擬器BehaviorGPT,用來提升自駕AI訓練效率與場景多樣性,在2024 CVPR Waymo Sim Agents Challenge奪得第一。第三是運用Occupancy Network 技術來建構自駕車可行駛區域3D圖,在同領域獲得 mIoU 最高分數,展現優異的精度表現。

最後栗永徽也談到鴻海投入FoxBrain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的開發,未來將全面應用於智慧電動車、智慧製造及智慧城市三大平台的核心AI引擎。特別是針對智慧電動車領域,助力台灣產業升級,在AI賽道持續取得全球競爭優勢。

過去台灣產業奠基強大的ICT實力與靈活的產業鏈整合能力,面對AI賦能移動所帶動的龐大商機局勢,2025年360° MOBILITY FORUM為移動產業解析未來「智駕」情境,走向更深度的技術串聯與生態協作,從技術架構到應用方案的全方位進化,360°引領產業迎向令人期待的新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