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解讀黃仁勳的「輝達宇宙」:從Tokens到AI工廠,如何緊握生態系主導權?
影片|解讀黃仁勳的「輝達宇宙」:從Tokens到AI工廠,如何緊握生態系主導權?

也只有輝達(NVIDIA),或者更精確的說:是黃仁勳的超高人氣,有能力在COMPUTEX之外,獨立進行主題演講,還能塞滿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全廳含固定座席最多可容納約5,000人)。

這場近乎個人品牌的科技秀,場面熱烈,內容卻不算太意外。大部分的內容和進展,都在GTC大會、業界謠傳和分析報告中出現過。就連最後的爆點公布輝達在台總部,也被媒體事先披露位於北士科。

但這不代表沒有可看之處。黃仁勳主題演講內容,其實就是輝達的路線圖: 從Tokens到AI工廠、從雲端到邊緣、從晶片到平台、從運算架構到整個生態系的主導權。

網路上每當出現AI生成的詼諧影片,總有人會留言: 「黃仁勳,這就是你要的世界嗎?」 這句話也沒有錯,我們的確可以從黃仁勳所描繪的世界,看見輝達不只是賣晶片,而是在設計一個由它主導的未來。

5年規劃.jpg
黃仁勳在5/19日的演說中說明輝達的轉型工程,從「製造晶片」演化到「打造AI所需的基礎設施」。
圖/ 輝達

「人人都在使用AI的世界」

2016年8月的一天,黃仁勳把一台超級電腦(DGX-1)送給了OpenAI,「這開啟了AI革命。」另外,黃仁勳也一再強調:「GeForce(GPU顯示卡)造就了AI,AI回來造就了GeForce。」

雖然沒有明說,但這2段話都闡述了輝達在AI時代的地位。

黃仁勳背後的影片中更展示了一個未來世界,AI被用來發現疾病的解方、研究人體的動作、導入無人卡車的駕駛、預測明日的天氣等, 「AI已經融入一切。我們在任何地方、每個地區、每個產業、每家公司都需要AI。AI已成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就像網際網路和電力一樣重要。」

當AI不斷進步,從單次的文字來回(one-shot)到代理型AI(Agentic AI),後者可以逐步分解問題、推理、使用其他工具最終達成目標,「每一個人都需要代理(agent)。」 黃仁勳說。而這些AI最終都會被分解成一個個「Token」,未來將有無數的「AI工廠」日夜生產它們。

無論AI怎麼變,輝達始終站在「賣鏟子」的位置上。不管是GB200或者是第三季有望問世的GB300,或者是新設計的機櫃,都是為了更有效率地產生Tokens,「你買越多,生產的越多。」(The more you buy, the more you make.)

黃仁勳的意思是,買越多輝達的產品,就能產生更多的Tokens,或者是說產生更多的營收。

NVLinks.jpg
黃仁勳19日演說時展示了NVLink SPINE(骨幹),是NVIDIA開發的高級互連技術,專為大規模GPU集群設計,總系統頻寬高達每秒130TB。
圖/ 輝達

「機器人AI的世界」

「AI代理,就像是數位世界裡的機器人,但我們需要真實世界的機器人。」黃仁勳沒有忘記他機器人推廣大使的頭銜,重申機器人是數兆美元的產業。

「物理AI(Physical AI)可以理解物理世界的運作,例如慣性、摩擦,一旦AI具備感知和推理的能力,並理解真實世界,這種能力就能轉化為機器人。」黃仁勳甚至說:「所有移動的東西都將是機器人。」

為了讓機器人使用的AI了解真實世界,輝達和迪士尼研究部門、Google DeepMind合作打造遵守物理定律的虛擬世界,且可以精確模擬硬體和軟體的運動,這個引擎稱為Newton,將於7月開源,「可以讓機器人軟體,在模擬環境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機器人。」黃仁勳說,不過這一段他停頓得有點久,久到讓人一度以為迪士尼的機器人真的會走上台。

Newton.jpg
Newton引擎將於7月開源,可以讓機器人軟體,在模擬環境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機器人」。
圖/ 輝達

在訓練機器人AI時,還有一個痛點就是數據量不足,就算安排人類24小時示範給機器人看仍遠遠不夠的程度。輝達利用AI來產生、製作、合成給機器人AI學習的示範數據,他們用了一個有趣的詞彙「夢境」。可以直接聯想到《銀翼殺手》的原著小說標題:「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這裡,科幻宅可以正式狂喜。

接著是一再被提起的Omniverse,在虛擬世界中運行工廠,黃仁勳綁樁式地點名,包含台積電、富士康、緯創、和碩等公司都在利用Omniverse,降低工廠的停機時間。

鴻海.jpg
輝達在影片中展示鴻海利用Omniverse訓練機器人的畫面。
圖/ 輝達

輝達宇宙正式成形

黃仁勳自始至終描繪的,是一個以輝達為核心基礎建設的世界。

大型雲端服務商可採用GB200、GB300生產Tokens、中小企業有RTX Pro伺服器,個人也能用 DGX Station。無論規模大小,輝達都有對應的產品與解方。

他希望大客戶買下整套系統(畢竟COMPUTEX終究是銷售場),但也給出NVLink Fusion的開放選項,讓其他CPU、ASIC與輝達產品整合進同一平台。黃仁勳笑著說: 「完全向輝達採購,那就太棒了,沒有比這個讓我更開心的事情。但即使你只買一部分,我也會感到巨大的快樂。」

不論是全民AI、AI代理,還是機器人,輝達都有自己的產品與平台對應。而從晶片、CUDA、收購Mellanox提升伺服器通訊效率,輝達早已不只是技術供應者,更是這場AI革命的基礎建設公司,「每個地區、每個產業、每家公司都需要。」黃仁勳說。

無論是晶片、平台、伺服器、軟體函式庫,還是整合系統、模擬環境與雲端部署,AI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踩在輝達鋪好的路上。

但黃仁勳最後還是懂得今天所處的主場位置:「理所當然地,台灣身處於最先進產業的中心,是AI和機器人技術的核心,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非凡的機會。」黃仁勳講完未來,也圈出了地圖。地圖的中心或許是台灣,但整個宇宙,是輝達。

延伸閱讀:黃仁勳宣布了!台灣總部落腳「北士科」:GB300、通用機器人⋯COMPUTEX演說重點一次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