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生產力爆增?掌握「慣老闆都懂的6大原則」:低CP值的工作,就該1秒甩鍋給助理
如何讓生產力爆增?掌握「慣老闆都懂的6大原則」:低CP值的工作,就該1秒甩鍋給助理

我用一人商業的姿態工作,今年出國第 5 趟。

我花大量時間寫作、發文、經營社群,同時變現。

很多人問我: 「如何撥出時間寫作?我也想邊出國邊工作,怎麼做?」

我一直給不出具體的答案,因為我也還在摸索、試錯。直到掌握這些概念,我才開始讓產能暴增:

  1. 花錢買時間,絕不花時間省錢。
  2. 去徵助理,就算沒任務給他,也要徵。
  3. 低產值、高耗能的任務 → 馬上外包給助理做。
  4. 把全部專注力集中在你擅長、高產值、做了開心的任務上。
  5. 助理負責你的行事曆和信件,在助理看過以前,你絕對不能碰。
  6. 產值有 80% 是由 20% 的任務產生,代表有 80% 任務不該做。

原則一:花錢買時間,絕不花時間省錢

時間永遠比錢更貴,錢再賺就有;時間是生命,花掉就沒了。

這道理誰聽到都會覺得「有道理,廢話」。但等你實際執行,各種難題就會跑出來:

• 打掃?→ 別請人,動手收拾就好
• 報稅?→ 別徵人,自己摸索就好
• 交通?→ 別叫車,搭大眾運輸、走路就好

當你擔任生命的主人、事業負責人,卻硬花時間省小錢,就完全背叛了「時間寶貴」的法則。

我缺錢的時候,也對這價值觀掙扎很久。結局就是,我親手把自己變成事業的「打工仔」。

直到我反覆讀到一個觀念:

「把你時薪設定成超離譜的高薪,然後撐住」。

比如,每小時台幣 2 萬。這時候,決策瞬間就簡單多了:

• 每小時賺破 2 萬的任務 → 執行
• 每小時低於 2 萬的任務 → 外包
• 不能外包的任務 → 放棄

我身邊的每個人都說:順手做一下,省點錢好嗎?

但我讀到的每個專家都警告:浪費時間,比浪費錢的罪孽更重。

我掙扎很久,不斷練習花錢把任務外包再外包,做到沒人認可、固執偏激的程度。

但沒關係,我現在有這句:

「用自己的時間換錢,永遠不可能致富」
—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納瓦爾寶典)

現在,我的產值提高超過 300%、工時降到每週不到幾小時。

原則二:去徵助理,就算沒任務也要徵

很多人說:「我一人公司耶。我要做財稅、會計、營運、行銷⋯⋯根本沒空了。」

我以前也這樣,但這是錯的。

這本質上就是在說:「我沒空賺錢了。我都把時間拿來耗損,用時間換錢,還把自己搞到超忙。」

你的收益完全能看到頂,你也毫無成長空間,因為行程早塞爆了。

你親手打造出一座關押自己、只能不斷出賣勞力的商業監獄。

歐美人給這道難題一個優美的解法:「虛擬助理」。

助理,必須是你事業的第一個人力。就算沒事讓他做,你也要徵。事實是:只要你有事業,甚至在上班,也絕對有事能交辦 → 跑腿、收集單據、影印文件、整理資料夾⋯⋯。

你會把稅務交給會計師、把法律事務交給律師,行政雜務當然也該交給助理。

自從學到「虛擬助理」概念,我就花了好幾年練習線上徵人、線上溝通、線上外包。

不斷碰壁、試錯之後,我助理現在已經能做這些任務:

→ 代替我,和不是老闆以外的所有人溝通。
→ 第一時間掌握處理客訴案件。
→ 協助管理人員、外包廠商。

記住:你多花 1 秒處理瑣碎事務,就少掉 1 秒鐘四處旅遊、陪伴家人、享受生命的時光。

原則三:低產值、高耗能的任務,馬上交給助理

我非常討厭「手工」的行政雜務。我能設計出承接 1 年百萬美金、單月破 100 單的電商/金流系統,但我不能接受「觸摸帳單」。

我寧願把幾千元的帳單放到催出罰金,我也會把隨手能寄的文件擱置半年。

專家是這樣說的:你會拖不是因為你懶,是因為它是「耗你能量」的低效任務;你該做的不是咬牙搞定,你該把低產值、高耗能的任務給助理。

「交辦」是大量新手卡關的地方。他們會質疑自己:憑什麼,把自己不做的任務丟給別人?

事實是,當專家去問助理:「你接到這任務,有什麼感覺?」答案是:「被信任的感覺。」

你如果不把爛事交出去,其實才是自私。因為你自己討厭的,不代表別人討厭。

你必須有委任的風度。當你把所有事攬在身上,就等於浪費團隊裡最寶貴的資源:你的時間。

從我助理的視角看出去,任務內容是這樣的:

100% 在家工作,全遠端。零待命時間,訊息愛回不回?隨你。固定任務只有行政庶務、免動腦。

兼差制、月薪好幾萬,還能自由出國、數位遊牧。

你的低產值、高耗能,很可能是別人的高產值、低耗能。

管理者的責任,是把對的人放到對的位置。包括把你自己,從打雜的位置踢出去。

原則四: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擅長、高產值、做了爽的任務

承接大家不做的爛事,我有超豐富經驗。我合作過 10 幾個寫手,練到資深程度大家都說「我不想寫了。」

全團隊沒人想寫作,我變成全團隊產量最高、最資深的寫稿人。但後來我發現,寫作市場超大。

寫作能建立品牌、吸流量、排關鍵字、建出影響力⋯⋯還能變現。它是我至今花最多時間精力,也不厭煩的任務。

網路大家都在爭:「當作家,到底能不能吃飽?」曾經我也懷疑。但現在,我靠寫作創造出每年大於1,000 萬的產值。

原則五:助理整理行事曆和Email之前,你不能碰

這句簡單的話,我花一整年才搞定。

《Buy Back Your Time》說:「你絕對不能當第一個碰觸收件匣、行事曆的人。」

你讓行事曆主宰你的生命;你的 Email 就是你的待辦清單,你是它的打工仔。

為什麼如此受制,為什麼改變這麼難?

想一下就知道了:交出信箱和行事曆?根本等於交出人生權柄。

但作者 Dan Martell 卻說:「把權杖委託給信任的人,你才能真正成為時間的主宰。」

我的助理現在負責我的每一封信件,我的行程由他安排。有了這設計,我能飛去美國紐約、澳洲雪梨 4 周,也不用整天在那邊刷信箱、擔心行程。

原則六:80%的產值來自20%的任務,行程該刪就刪

高產值不是來自一份「不能再塞」的爆滿行程;高產值是來自一份「刪無可刪」的行事曆。

根據經濟學「八二法則」,有 80% 產值是來自 20% 的任務。也就是說,有 80% 的低效任務,你根本就不該去做。因此,你要砍掉 80% 的事、把注意力留給 20% 的高價值任務。

但大部分的人實際會做出 180° 的逆向行為。《哈佛商業評論》指出:這就是數位遊牧專家工時極短、收益超高的原因。

「刪減」是個理智上超簡單的事:直接說「不要」就好了嘛!但你情緒上會受不了。你會對自己說:「蛤?這樣拒絕好嗎?失去客戶真的可以嗎?」

於是,你把生命浪費在毫無價值的溝通、承接幾乎虧錢的訂單。

我也曾經掙扎很久。直到我斷捨離之後,痛苦和壓力都消失了,時間和餘裕都回來了。

「忙到過勞其實和沒事幹一樣,產值都超低;和躺平不一樣的是,窮忙會讓自己超不爽。」
— 《The 4-Hour Workweek

延伸閱讀:可以懶惰,但絕不能狀況外!看懂「薪水小偷」8 大步驟:為何專業不是生存關鍵?
「我保證,AI還是非常強勁!」台積電中東設廠、機器人訂單:魏哲家6大QA一次解答

本文授權轉載自:Jemmy Ko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深根台灣35年!KLA頂尖技術和人才, 如何引領全球半導體未來?
深根台灣35年!KLA頂尖技術和人才, 如何引領全球半導體未來?
2025.09.01 |

2025年是KLA在台灣成立的第35年。這家來自美國的半導體檢測和量測設備領導企業,在全球擁有15,000多名員工,2024年營收達109億美元,專精於晶圓製造中最關鍵的檢測與量測技術。在AI驅動半導體製程要求日趨嚴苛的今天,KLA正扮演著「良率守門員」的關鍵角色,其先進檢測技術的重要性也反映在與客戶的緊密合作關係上—在台積電2024年供應鏈管理論壇中,KLA憑藉卓越的技術協作與生產支援能力,榮獲「Excellent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 and Production Support Awards」肯定,展現了其在半導體製程控制的技術領導地位。

KLA Senior Vice President暨KLA台灣總經理Rollin Kocher強調:「KLA的競爭優勢源自於我們對技術卓越與品質的不懈追求。在AI晶片製造需求比以往更為復雜的時代,客戶尋求的不僅僅是設備,而是能夠協助他們迎接未來挑戰的技術夥伴。」

1990年在新竹起步,到成為全球最大的客戶服務據點之一,KLA台灣35年來以技術深度結合企業韌性,創造了超越市場預期的競爭優勢。35年來,KLA台灣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在技術突破、客戶協作與人才文化三個面向上的持續深耕,逐步建構起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

從技術突破開始,KLA台灣35年創新不輟的秘密

過去35年,KLA台灣的核心競爭力始終建立在對先進製程控制技術的深耕與創新。隨著AI晶片節點逼近原子尺度,並大量導入2.5D/3D與異質整合封裝架構,單靠傳統光學或電子束檢測已難以掌握奈米級變異。KLA透過將機器學習與AI演算法深度整合到缺陷檢測、復判、量測與製程數據分析平台,協助晶圓廠在關鍵步驟即時定位並分類缺陷,進而提升高效能AI晶片的良率、時脈與功耗表現。

1756695098037.jpg
KLA在先進製程控制技術持續突破與創新,建構難以撼動的市場競爭優勢。
圖/ KLA

面對先進封裝市場的快速擴張,以及AI應用逐漸從雲端延伸至行動與邊緣裝置的趨勢,KLA亦結合etch、PECVD、PVD等晶圓處理設備與完整製程控制解決方案,橫跨前段製造、晶圓級封裝到組裝與基板製造,成為客戶實現下一代AI晶片與系統級封裝藍圖不可或缺的技術合作夥伴。

不只是供應商,KLA如何與客戶建立35年夥伴關係?

KLA台灣TSMC事業群總經理Hawk Wu分析,技術領先、高績效團隊與堅持不懈的企業精神是保持領先的三大關鍵。35年來,KLA與客戶建立的不僅是供應商關係,更是技術夥伴關係。顧客堅定信任,讓雙方即使在全球級難題下也能合作突破,團隊與客戶連月努力終攻克技術難關。這種客戶夥伴關係的深度讓KLA能更精確感知市場需求,開發「真正符合客戶需要」的技術解決方案。

留住人才35年,KLA台灣的企業文化有何特別?

在KLA的發展歷程中,企業文化是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公司的五大核心價值包括堅持不懈(Perseverance)、積極進取(Drive to Be Better)、高效團隊(High Performance Teams)、誠實正直一致性(Honest, Forthright and Consistent)與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 for Customers)。完善的人才發展機制也確保優秀員工在組織內多元發展。技術人才可跨產品業務、技術支援、市場銷售、應用製程或軟體研發等多樣選項,培育與傳承是競爭力關鍵。這樣的人才文化,造就今日KLA穩定的核心戰力和優質的團隊環境。

35年後的今天,KLA台灣已成為亞太區最具規模的技術研發與支援基地之一,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夥伴關係,服務範圍跨足晶圓代工、記憶體及特殊製程,穩居檢測量測領域領導者。

1756695099391.jpg
KLA以完善的人才發展機制培育優秀人才多元發展,造就穩定的核心戰力。
圖/ KLA

新世代共鳴:價值驅動與職涯歸屬感

June Yeh是KLA的應用開發工程師,從材料科學系畢業後直接加入KLA。June特別認同KLA的企業文化:「同事們都專注於技術本業,我們可以把精力完全用在解決問題和創新上,這種單純的工作環境讓我能夠專心發揮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公司真正實踐『堅持不懈』的價值觀,即使面對困難的技術挑戰,團隊也會一起堅持到底。」

另一位應用工程師Bryan Fu則從不同角度分享他的觀察。這位清大材料科學系畢業、曾在其他大規模的半導體製造商任職過一年半的工程師直言:「很多公司新人都要自己想辦法學習,但在KLA台灣完全不同,主管很願意跟員工分享市場現況和產品及客戶的訊息,這種開放的資訊分享讓新人成長很快。」

在近期的員工滿意度調查結果,目標設定、團隊關係、主管支持、成長學習和包容等領域獲得KLA台灣的員工高度認可。這種積極投入的工作文化,成為KLA廣納頂尖人才的重要因素。

「在KLA,每位員工都專注於解決複雜且深刻的問題。」Rollin Kocher表示,「兼具深厚專業基礎與以客戶導向的服務模式,正是我們與眾不同的關鍵優勢—也是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延伸對談:KLA台灣的實務觀察

Q:什麼樣的人才是「核心戰力」?

A:我們需要能「同時理解技術與理解人」的人。KLA的應用工程師角色需直接面對全球頂尖半導體客戶以解決複雜問題,也要用服務業心態應對現場變化,兼具「高科技」和「服務業」的雙重能力。

Q:為何KLA有同甘共苦的工作氛圍?

A:我們相信團隊合作,在關鍵專案的緊要關頭,整個團隊包括高階主管都會全力投入,大家共同迎戰挑戰。久而久之,KLA內部形成高度互信、互助文化。

35年的厚度,為下一個世代蓄力

經歷技術突破、客戶信任、人才文化三大核心競爭力淬煉,KLA台灣已為AI時代的半導體升級打下厚實基礎。對不同世代的科技人才而言,這裡是實現技術理想與職涯發展的最佳舞台。

值此35週年,KLA台灣即將啟用台灣總部新竹辦公室與全球最大訓練中心。同時,持續積極招募設備客服、製程應用、產品裝機、演算法、系統和軟體工程師!詳情請關注KLA CAREERSKLA台灣Facebook專頁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