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推出最強模型o3-pro!多項評測技壓Gemini、Claude:價格還一口氣猛降80%
OpenAI推出最強模型o3-pro!多項評測技壓Gemini、Claude:價格還一口氣猛降80%

重點一:OpenAI啟動價格戰搶市!執行長Sam Altman (山姆·奧特曼) 親自宣布,其旗艦推理模型o3大幅降價80%。

重點二:OpenAI同步推出迄今最強大的推理模型「o3-pro」,在多項關鍵基準評測中,其性能已超越Google及Anthropic的頂尖競品。

重點三:o3的新定價使其在與Google Gemini 2.5 Pro、Anthropic Claude Opus 4 等模型的競爭中,更具成本效益優勢,對高價市場構成顯著壓力 。

針對競爭激烈的生成式AI市場,OpenAI於6月10日發布兩大攻勢,不僅推出了迄今最強大的推理模型「o3-pro」,執行長奧特曼更親自在社群平台X上宣布,其廣受開發者歡迎的旗艦大型語言模型o3,輸入與輸出Tokens的價格將大幅調降80%。

奧特曼指出,非常期待看到大家會如何運用o3, 「相信 o3-pro 的性能與價格也會讓您滿意!」

OpenAI這波策略性降價,結合頂級新模型的發布,表明了鞏固「AI性能」與「成本效益」兩大戰場領導地位的企圖,並向Google、Anthropic等主要競爭對手施加巨大壓力。

價格戰開打:o3成本驟降,開發者社群歡騰

此次價格調整是OpenAI近年來最大膽的舉措之一。o3模型的API使用成本,現已從先前每百萬輸入Tokens 10美元、輸出40美元,驟降至2美元(約新台幣60元)與8美元(約新台幣240元)。

項目 降價前(每百萬tokens) 降價後(每百萬tokens)
輸入 10 美元 2 美元
輸出 40 美元 8 美元

根據外媒《VentureBeat》報導,若用戶輸入的資訊為先前已處理過的「快取」(cached)內容,還能享有每百萬Tokens 0.5美元的額外折扣。

這一利多消息,立即引起開發者社群的肯定。至於為何降價對開發者來說至關重要?關鍵在於降價將大幅降低開發者、新創公司及研究團隊使用先進AI推理能力的門檻,可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進行原型設計和規模化部署 。

性能王者登場:o3-pro評測超越Gemini 2.5 Pro、Claude 4 Opus

在大幅降低高階模型使用門檻的同時,OpenAI也並未放慢技術創新的腳步。全新發表的「o3-pro」是基於o3推理模型的強化版,專為處理需要逐步推演的物理、數學和程式設計等複雜問題而設計。

根據《Tech Church》報導,OpenAI內部測試,o3-pro在考驗數學能力的AIME 2024評測中,得分已超越Google DeepMind的Gemini 2.5 Pro;在測試博士級科學知識的GPQA Diamond評測裡,也擊敗了Anthropic的Claude 4 Opus。

o3-pro目前已向ChatGPT Pro、Team及開發者用戶開放,儘管其回應速度較慢且尚不支援圖片生成、Canvas等功能,但推理能力和工具整合(如網路搜尋、檔案分析等)性能依然強勁。

o3戰力.jpg
OpenAI強調,學術評估表明,o3-pro 的表現始終優於 o1-pro 和 o3。
圖/ OpenAI

AI大打價格戰:成本與智慧的差距正在縮小

OpenAI的定價策略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極為有利的位置。 相較之下,Anthropic的Claude Opus 4是同級模型中最貴的,每百萬輸入Tokens收費15美元(約新台幣484元),輸出更高達75美元(約新台幣2,422元) ;Google的Gemini 2.5 Pro預覽版輸入價格介於1.25至2.50美元之間,輸出則為10至15美元。

據獨立研究機構Artificial Analysis的數據顯示,在新o3的定價下,完成一整套基準測試任務的成本約為390美元,遠低於Gemini 2.5 Pro的971美元。

Cost to Run Artificial Analysis Intelligence Index
在新o3的定價下,完成一整套基準測試任務的成本約為390美元,遠低於Claude Opus 4的2036美元。

換言之,OpenAI不僅透過降價縮小了與DeepSeek等超低成本模型的差距,也對Claude Opus等高價產品形成了強大的降價壓力 。此舉預示著生成式AI領域的一個重要趨勢:頂級性能正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 。

延伸閱讀:量子之戰開打!IBM拚造「大型容錯量子電腦」:算力高2萬倍,預計2029完成
資料永生近了?新創Cerabyte秀「玻璃儲存晶片」:不怕煮沸、烘烤⋯壽命可達5000年

資料來源:OpenAITechChurchventurebeatartificialanalysis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關鍵字: #AI #openai #Gemin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