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IMD世界競爭力台灣晉升全球第6,自2024年第8名提升2個名次,在逾2千萬人口經濟體中,連續5年蟬聯世界第一。
重點二:經濟表現是總排名躍升主因,從2024年第26名大幅進步至第10名,展現強勁復甦動能。
重點三:企業效能攀升至全球第4,其中「企業家精神」、「顧客滿意度」等多項細項指標高居世界之首。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IMD) 6月17日公布「2025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台灣在69個受評比國家中,由去年第8名攀升至第6名,取得亮眼成績。值得注目的是,在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經濟體中,台灣連續5年蟬聯世界第一。
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評比報告中的四大指標,台灣在「企業效能」與「經濟表現」的顯著進步,是整體排名提升的關鍵。四大指標排名分別為:
「企業效能」第4名 / 去年第6名(+2)
「政府效能」第8名 / 去年第8名(持平)
「經濟表現」第10名 / 去年第26名(+16)
「基礎建設」第10名 / 去年第13名(+3)
其中,「經濟表現」指標從去年的第26名大幅躍升16個名次至第10名,成為推動總排名向前的核心動力,顯示台灣經濟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關鍵產業帶動下,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復甦動能。
經濟表現:由上年第26名進步至第10名
本次評比中,台灣的「經濟表現」與「企業效能」成為驅動競爭力排名的雙引擎。在經濟層面,受益於高科技產業出口暢旺,「國內經濟」、「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等中分類排名均顯著提升。
細項指標中,「經濟複雜性指數」高居全球第2,「經濟韌性」與「人均GDP實質成長率」則位列全球第4,後者排名更從去年第32名飆升28個名次,印證台灣經濟結構多元且穩健。
企業效能:由上年第6名進步至第4名
在企業效能方面,排名由去年第6名進步至全球第4。「生產力及效率」中分類排名更從第9名躍升至第2名,貢獻卓著。
細項評比中,台灣企業的軟實力備受肯定,「經理人具企業家精神」、「社會大眾信任企業經理人」及「顧客滿意度受到企業重視」三項指標排名全球第一;同時,「企業反應快、彈性大」、「董事會有效監管公司運作」等指標亦名列世界第2,凸顯台灣企業卓越的治理能力與市場適應力。
政府效能:排名第8名,與去年持平
除了經濟與企業的優異表現,「政府效能」與「基礎建設」亦持續展現穩固根基,雙雙位列全球前10。在政府效能方面,已連續兩年排名全球第8,「財政情勢」與「租稅政策」維持前10水準,其中「人均外匯準備」排名第4。
細項指標中,「政府由自由選舉產生」排名全球第1、「資金成本不會阻礙經商」排名第2,顯示臺灣在民主治理與資本可得性方面表現突出;另「人均外匯準備」與「消費稅率」皆排名第4,顯示我國具備充足外匯緩衝與具競爭力的低稅制優勢,
基礎建設:排名第10名,與去年持平
在基礎建設方面,排名與去年持平於第10名,「技術建設」與「科學建設」維持在全球前10名,「教育」也進步3名至第11名,主要反映台灣不僅具備完善的研發基礎建設,教育體系亦為科技創新與企業人才提供良好支持;但「基本建設」及「醫療與環境」排名下滑,凸顯台灣因應人口結構轉變與環境永續的迫切性。
此外,包括「研發總支出占GDP比率」、「企業研發支出占GDP比率」、「每千人研發人力」排名高居全球第2,「中高階技術占製造業附加價值比率」、「25-34歲人口中接受大專以上教育比率」及「15歲 PISA 數理能力測驗」皆名列前3,顯示台灣人力素質備受肯定。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