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於7月1日正式啟動,首波14家銀行、3家保險業者獲准進駐,為身家上億的高資產客戶服務,究竟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什麼?如何做到為台灣留才、引資?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什麼?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去年上任時宣示,將朝6大面向打造新金融市場,其中一大重點項目就是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目的是打造一個向香港和新加坡看齊的世界金融中心,留住金融管理人才並導引外資進入台灣境內,促進產業發展。
今年4月,金管會發布「金融業申請進駐地方資產管理專區試辦業務作業原則」,並選定高雄為第一處試辦地點,以亞灣區為重點發展區域,金融業者可以新設據點或擴充既有據點來辦理試辦業務。
7月1日,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正式啟動,目前共有14家銀行和3家保險業者獲准進駐,首波有6家銀行率先展開試辦業務,將自開辦日起試辦1年至明年6月30日止。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有哪些業務?瞄準哪些客戶?
針對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金管會此次開放銀行22項試辦業務,包括境外金融業務單位(OBU)和境內外匯指定銀行(DBU)範疇,包含自行質借、保險融資及倫巴底貸款(Lombard Lending)等授信業務、家族辦公室及跨境金融服務。
客戶使用試辦服務須具備高資產身分,依規則為扣除不動產淨額後,個人身家達到新台幣1億元門檻。
此外,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截至5月底的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辦理情形,開辦相關業務的13家銀行,擁有客戶數14,426人,資產管理規模(AUM)合計1.56兆元。此次高雄專區的設立,將使得1.56兆高資產財管規模再擴大。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優點是什麼?
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總處資深副總經理吳傳文預期,台灣過去對融資的項目與條件限制較多,新開放的倫巴底貸款、保險融資是資產管理中心吸引高資產客戶的亮點。像是有別於傳統貸款多以房產、汽車等有形資產抵押,倫巴底貸款允許客戶以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資產作為抵押品,向銀行借款,對客戶而言更能夠靈活管理整體投資組合。
對銀行而言,吳傳文認為跨境行銷會變得更容易,未來可以連結母行與海外分行資源,共同打理客戶在海內外的資產,「很多台商在海外打拚多年,有的年紀大了想回來,如果能夠有一個熟悉的銀行協助他,海內外的東西就會比較方便一併考慮,不用說在台北找台灣的銀行,然後跑到海外要跟另外一個外商銀行來談。」
一口氣申請21項試辦業務,國泰世華私人銀行執行長暨高資產業務負責人傅伯昇表示,過去台灣證券業、銀行業、保險業之間採取「分業管理」,即使作為金控,也只有在共銷架構下才能分享客戶。從客戶角度出發,要取得完整的投資組合服務,需要分別洽詢證券商、銀行和保險公司,手續繁雜又沒效率,「但在這個專區裡面,銀行可以變成是客戶的單一窗口。」傅伯昇表示,未來高資產客戶只需要在銀行開戶,銀行可以代表客戶向證券、基金以及交易帳戶下單。
留才、引資,對齊香港和新加坡經驗,下一個亞洲金融中心在台灣?
傅伯昇也指出,高雄專區放寬國際知名另類投資商品在台灣上架跟交易的模式。舉例來說,過去銀行只能運用特定金錢信託交易私募基金,在《信託法》的架構下有很多限制,未來銀行有更多空間和國際頂尖機構就私募基金和基礎建設基金等合作,甚至可以藉此架構,協助境內的私募和創投基金設立、募資。
另一方面,傅伯昇表示,高雄專區作為金融聚落還能吸引海外投資者,把資金導引到台灣,投入在 AI、半導體,還有生技產業等實體核心產業。
在留任、培育金融管理人才的面向上,金管會宣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之後,台灣金融研訓院也參考香港政府的銀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Banking ITAC)及新加坡銀行和金融學會(IBF)對於高資產理財服務相關的人才架構與相對應的職能範疇,發展出一套「資產管理服務人才架構」,開設程度不等的系列課程培育資產管理專業人才。
除了擴大人才庫新血,傅伯昇表示,過去有許多台灣人才礙於法規環境限制,無法發揮長才,選擇在香港或新加坡工作,「台灣人還是有想要回家的念頭。在這個新的環境下,希望讓這些已經有豐富經驗的人,可以回來台灣,這個是我們會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