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福特汽車CEO稱「AI將消滅半數白領工作」,為何大老闆們不看好就業前景?
不裝了!福特汽車CEO稱「AI將消滅半數白領工作」,為何大老闆們不看好就業前景?

重點一: 福特汽車執行長預測AI將取代半數白領工作,凸顯企業界對AI導致大規模失業的擔憂日益加劇。

重點二: 亞馬遜、摩根大通等多家大型企業高層證實,AI將優化組織效率,導致部分職位數量減少。

重點三: 部分科技領袖持不同意見,認為AI將創造新職位,但普遍承認就業市場將面臨結構性轉變。

《華爾街日報》近期報導,多家重量級企業的執行長紛紛公開表態,坦言AI技術的導入將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白領職位流失,這與過去企業界傾向淡化AI潛在負面影響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例如,福特汽車(Ford Motor)執行長吉姆·法利(Jim Farley)語出驚人,預測AI將取代美國一半的白領工作者,直接點出「AI將會讓許多白領階級被時代淘汰」。

無獨有偶,摩根大通(JPMorgan)消費與社區業務執行長瑪麗安娜·萊克(Marianne Lake)也預計,隨著新AI工具的應用,其營運部門的人力將在未來幾年內減少10%。

這些來自不同產業巨頭的直白警告,預示著一場由AI驅動的職場變革已然來臨。

企業巨頭積極部署AI,效率提升伴隨職位重組

隨著AI技術的日趨成熟與普及,許多企業也持續研究如何將AI整合到核心業務運營中,以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例如,亞馬遜(Amazon)執行長安迪·賈西(Andy Jassy)在今年6月向員工發出的備忘錄中明確指出,由於「一生一次」的AI技術浪潮,公司整體的企業員工規模在未來幾年內將會縮小。

他表示:「我們需要更少的人來做今天正在做的一些工作,而更多的人來做其他類型的工作。」事實上,亞馬遜已將AI代理應用於寫程式、分析和研究等任務,追求內部營運效率提升。

不僅是科技巨頭,連人力資源平台Fiverr的執行長米卡·考夫曼(Micha Kaufman)也向員工發出警示,無論是程式設計師、設計師、產品經理、數據科學家、律師、客戶支援代表、銷售人員還是財務人員,「AI都將會找上你。」

Shopify執行長托比·盧特克(Tobi Lütke)甚至告知員工,除非能證明AI無法完成該工作,否則公司將不會進行新的招聘。

更為具體的案例是,IBM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執行長阿爾溫德·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曾表示,該公司已利用AI取代了數百名人資部門的工作。雖然他補充說明,IBM同時也招聘了更多的程式設計師和銷售人員,但這依然反映出AI對傳統職位的替代效應。

Anthropic執行長達里奧·阿莫迪(Dario Amodei)的看法更為激進,他預計未來1到5年內,一半的入門級工作可能消失 ,導致美國失業率飆升至10%至20%,並呼籲企業高層和政府官員不應「粉飾」現況。

種種現象似乎在說明,AI正在加速企業內部職能的重組,許多傳統上由人力完成的工作,正逐步被自動化技術所取代。

AI衝擊下的職場未來,但「這些人」保持樂觀態度

雖然AI悲觀論者繁多,業界仍存在不同的聲音。一些科技領袖認為,AI帶來的擔憂可能被過度誇大。

例如OpenAI營運長布拉德·萊特卡普(Brad Lightcap)便在受訪時表示,目前尚未看到AI大規模取代入門級職位的證據 ,且其影響不會像某些人預測的那樣迅速和全面。他承認工作流失在所難免,但任何新技術都會導致勞動力市場的轉變。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此前也曾表示,他「幾乎完全不同意」Anthropic執行長對AI潛在危險的說法

這類觀點強調,儘管AI可能取代部分現有職位,但同時也會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例如,IBM在削減人資部門的同時,也增加了程式設計師和銷售人員的招聘。

不過不管如何,面對AI帶來的變革,擁抱新技術並積極應對或許是首要任務。對於勞動者而言,終身學習、提升數位技能,以及培養人類特有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情商將變得至關重要。

對於企業而言,則需要重新評估其人才招募策略,投資於員工的培訓和技能提升,並探索AI與人類協作的新模式。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The Economics Times》《Tom's Hardware》

本文初稿由AI整理,編輯:黃詩媛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