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浪潮中,ESG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修課,「綠領人才」更成為各產業瘋搶的人才。
根據環境部與104人力銀行公布的《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台灣綠領工作月薪中位數突破4萬元,比市場整體職缺3.8萬元高出5.3%,其中59%綠領職缺不限科系背景,甚至許多文科生成功跨足綠電產業後,平均月薪突破6萬元。
在短短8年內,綠領職缺總數成長高達270%,根據報告統計今年1到4月,平均每月逾4千家企業招募綠領人才,有超過2萬1千個綠領工作機會,由此顯示台灣淨零轉型正全面推動「綠領」職位的爆發性成長。
綠領需求爆發:各產業全面搶才,科技業需求最高
環境部長彭啓明先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綠領議題時表示,原本以為今年初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加上關稅的壓力,國內企業會緊縮綠領徵才,但沒想到台灣各行各業的綠領人才需求仍大於供給。
同時,這次綠領需求的爆發浪潮,並不局限於傳統環保或能源領域,而是蔓延至科技、製造、建築、服務業等各大產業。
其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成為綠領職缺的最大來源,占比高達22%,反映出這些高度技術密集產業在應對碳排放法規、能源轉型壓力時,對專業綠色技能的急需;緊隨其後的是「一般製造業」,占比達16%及「建築營造及不動產業」,也有10%的佔比,進一步證明綠色轉型已經深入所有產業鏈。
在職務類型上,「環境安全衛生類人員」需求最大,占整體綠領職缺的15%,主要負責公司內部的碳排管理、節能措施與符合法規要求。此外,「工程研發」、「維修技術服務」及「業務銷售」等也同樣需求強勁,反映出企業需要從產品設計、製造到行銷,都需要全方位佈局淨零碳排。
在地理位置上,綠領職缺主要集中在台灣北部與新竹,六都及新竹縣市合計吸納87%的機會,其中,北部就占60%,顯示產業群聚與基礎建設需求的高度集中,對綠領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
AI+綠領:跨域人才成新寵,薪資彈性高
除了傳統的工程與製造,報告也揭示全新趨勢:AI結合綠領職位的複合型人才需求暴增。2025年綠領AI工作機會已達到4,301個,占整體綠領職缺近20%,8年成長高達398%,淨零轉型走向「用AI」。
這些AI綠領職位多集中於「軟體/工程」、「工程研發」、「行銷」與「製程規劃」等高階知識密集型產業。技能需求從 ChatGPT、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物聯網(IoT)到人臉辨識等多元,凸顯未來職場不僅要求專業技術,更需要跨域整合能力。
薪資方面,2025年綠領工作的月薪中位數首度突破新台幣4萬元大關,其中約30%職缺標註「面議薪資」,顯示若擁有複合專業能力,薪酬具上升空間。
報告中也分享多個跨域成功案例。舉例來說,一位30歲的綠電專員,原本就讀國立大學歷史系,後來跨域修讀環境與資源相關學程,27歲即受聘於能源開發商,年薪高達80萬元(換算月薪約6.2萬元),比同校系同學高出63%。
專業證照成入門票,學歷門檻大幅下降
報告指出,2025年高達95%的綠領職缺不要求碩博士學歷,59%不限科系背景,還有近6成的職缺表示「不限年資」或「年資一年以下」,即使是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新鮮人也有機會切入。
然而,想要進入這塊「綠金」市場,專業證照成為必備的敲門磚。
報告顯示,24%的綠領職缺要求證照,包括廢水處理、廢棄物清除、空氣污染防制、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內部查證員等。
台灣企業除了積極「挖角」具備綠色專長的人才外,還大力推動內部員工「升級」。環境部指出,與32所大學合作推出的「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課程內容涵蓋氣候變遷、碳盤查、產品碳足跡等,協助企業建立自有綠色人才梯隊。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所教授葉欣誠表示,永續是一項需要高度跨域的整合能力,求職者應同時培養硬技能(例如碳管理、能源管理、ESG 策略)與軟實力(整合思維、國際視野、創新與學習力),才能脫穎而出。
延伸閱讀:綠領工作夯!環境、環安工程師⋯年薪上看100萬,前5大熱門職務有哪些?起薪多少?
一則IG對話、一副拳王簽名拳套,為什麼讓AmazingTalker點頭首宗併購案?
資料來源:《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