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綠色承諾,旗下擁有《經理人》、《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等媒體的巨思文化迎接創社第 26 年,再次以實際行動落實企業永續。5 月下旬,巨思文化及時報出版公司認養並提供 1500 顆原生植物、支持「城市生態跳島計畫」,在山水綠公園打造北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宮脇式森林」。
「我們不只使用樹,也希望還給土地。」巨思文化執行長陳素蘭表示,出版業本就仰賴木材、紙張,理當回饋自然,參與造林便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繼 2024 年首度與和平實小合作種下 700 株原生樹苗後,今年巨思再擴規模參與,與民間企業、在地居民共計 150 人冒雨出動,共同為城市植下一座永續森林。
北市最大規模!500 坪造林基地、1500 棵原生植物、年固碳 127 公斤
這座位於信義區山水綠公園的「宮脇式森林」,為北市目前最大規模的迷你森林,總面積達 500 平方公尺,共種下 1500 株臺灣原生種,包含大葉楠、台灣山桂花、水黃皮、九芎、青剛櫟等 20 種原生植物。
為提升生態多樣性,此次造林採用國際生態學者宮脇昭提出的「混植・密植」法,每平方米植入 2~3 棵不同物種的樹苗,並大量使用碎木枝條與回收土方(土壤總量達 450 噸),以提升土壤品質與樹種存活率。
據台北市環保局推估,該區人工森林每年將能吸收 127 公斤二氧化碳,未來也將成為市區重要的生態跳島與微棲地,對減碳、蓄水、生物多樣性皆具正面效益。
巨思文化攜手時報出版,為城市留下「會長大的禮物」
活動當日,天空下起大雨,卻澆不熄參與者的熱情。陳素蘭執行長笑稱,「這場雷雨是老天爺幫忙暖場,讓我們等等挖土不會太累!」她穿著去年的 25 周年紀念 T-shirt 登場,回憶起與和平實小孩子們共同植樹的時光,「就像看著自己的小孩長大一樣幸福。」
今年巨思文化邁入第 26 年,首度攜手同樣身為出版業一員的時報出版共同響應,象徵兩家媒體人以文字記錄社會,也以行動耕耘土地的心意。
「我們希望每一年都能持續種樹,未來能為台北市種下 1 萬棵樹!」陳素蘭表示,面對都市空間有限,能在台北市親手種下一棵樹、參與生態復育,對生活在都會區的人而言,是一種難得而具意義的幸福。
種下一座森林,也種下永續教育的起點
造林當日也進一步介紹宮脇式造林方式,讓參與者不只動手,也能理解「為何而種」。由志工引導民眾認識臺灣原生植物、生態永續觀念,強調選擇正確在地樹種、避免外來種入侵,才是真正友善環境的造林。
「宮脇式小森林,不為人造景,而為地球造生機。」這樣的理念正是此次活動的核心:透過正確的植樹知識與行動,讓城市不只是鋼筋水泥,也能長出生命力。
陳素蘭期許,這片森林未來能成為市民與學童的自然教育場域,更是企業實踐 ESG、與城市共好的長期承諾。「今年只是第二年,我們還會繼續陪著這座城市,一起種下更多希望。」
點此瞭解更多 宮脇式迷你森林 計畫;資料整理:黃斯佳;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