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產業正處於轉型與全球競爭的關鍵時刻,而「人才」已成為企業攻防的核心資源。工研院28日攜手 104 人力銀行,共同發佈《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剖析 2025 年台灣半導體的人才版圖。
《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點出目前半導體業面臨嚴重缺工問題,單月人力缺口達 3.4 萬,《未來商務》整理出本次報告中的三大職缺趨勢,帶你一探 2025 年半導體產業的人才全貌。
職缺趨勢一:單月人力缺口達 3.4 萬,最缺生產、研發類
根據《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截至 2025 年 5 月半導體產業整體職缺數已回升至疫情前高點,當月人力缺口達 3.4 萬人,主力集中於「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研發類」與「操作/技術/維修類」三大職類。
●「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缺口達第一,2025 年 5 月職缺數量達 9,968 個。人才供需比為 0.4。
●「研發類」奪第二,2025 年 5 月職缺數量達 9,316 個,供需比達 0.45。
●「操作/技術/維修類」第三,2025 年 5 月職缺數量達 7,240 個,供需比僅 0.2。
職缺趨勢二:整體數量強勢成長,三大職務增幅皆逾六成五
半導體產業職缺持續上揚,特別是製造與技術支援崗位,證明台灣仍是全球晶片產業鏈的關鍵基地。
●「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2023 年 10 月職缺為 5,600 個,2025 年 5 月達 1 萬,增幅達 77%。
●「操作/技術/維修類」2023 年 10 月職缺為 4,300 個,2025 年 5 月達 7,000,增幅達 67%。
職缺趨勢三:操作類 58% 不限科系,非理工科也有機會
大多數職務仍然偏好電機電子或機械工程相關背景,部分職缺開放非理工科系踏入。
●「操作/技術/維修類」工作著重實作與現場技能,大多數企業都可提供訓練,58% 職缺不限科系。
●「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職缺有 38% 科系不拘。
●「研發類」職缺需熟悉電路系統設計、IC 開發與驗證,因專業門檻較高,僅 23% 職缺不限科系。
開放學習、跨域培訓,打造全民半導體戰力
發佈會上,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指出:「半導體人才的延續,就是台灣的軍火庫。」他強調,相較於土地與政策等資源,「人才」才是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中最關鍵的競爭優勢;邏輯思考與國際視野,更是當代半導體人才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
104 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則補充,受 NVIDIA 帶動的 AI 浪潮影響,今年「軟體工程師、研發工程師」等職位已擠進社會新鮮人最嚮往的前五名工作,反映出產業結構正快速演變。他也指出,半導體人才來源已不再侷限於理工背景,而中高齡與女性人才也將成為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授權轉載自FC未來商務,作者為王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