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antir來台找合作?國防AI巨獸市值衝上3,750億美元,為何這次盯上台灣產業鏈?
Palantir來台找合作?國防AI巨獸市值衝上3,750億美元,為何這次盯上台灣產業鏈?

矽谷AI軟體公司Palantir,挾帶3750億美元市值與美國政府合作經驗,7月29日來台灣參加亞馬遜公司(Amazon)旗下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在台北舉辦的台灣雲端高峰會。

資深顧問馬納斯科(Shon J. Manasco)在演講中宣布,未來將會有更多與台灣產業合作的計畫,並明確宣示將深化在台醫療、製造業等領域的合作,這不僅是Palantir全球商業佈局的關鍵一步,也預示著台灣產業與國際頂尖AI技術結合的新契機。

Palantir是什麼公司?

Palantir是一家美國軟體公司,專注於大數據分析和資料融合平台。該公司成立於2003年,由Peter Thiel、Stephen Cohen、Joe Lonsdale和Alex Karp共同創辦,總部設在科羅拉多州丹佛

Palantir最初以提供國防機構AI軟體和大數據分析技術,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國土安全部(DHS)密切合作,因此也被市場視為AI軍工股。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名稱源自托爾金小說《魔戒》中的「真知晶球」(palantír),象徵其資料洞察能力。

Alex Karp.jpg
palantir創辦人卡普。
圖/ https://x.com/PalantirTech/status/1885423018194718

Palantir在7月25日正式躋身美國市值前20大的企業之列。當天,Palantir股價上漲至歷史新高,收盤市值達3,750億美元,超越了家得寶(Home Depot)、寶僑(Procter & Gamble)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等老牌巨頭。

Palantir市值為何水漲船高?

這波上升主要受到AI平台需求大增、美國政府AI政策支持,以及獲得多項大型政府合約的推動。7月31日,Palantir股價上漲了1.52%,收盤價為158.61美元。

2025年,Palantir宣布與xAI、控股公司TWG Global合作進軍金融AI領域,同時獲得多個政府新合約。美國的財經新聞和評論網站《24/7 Wall st.》指出,Palantir的政府業務線占其收入的一半以上,但2025年第一季的每股盈餘來到13美分,相較於去年同期的8美分,高出62.5%。

《24/7 Wall st.》分析,Palantir雖然主要營收來自政府業務, 但其在能源、數據保護、醫療、零售、半導體和電信等商用領域也有佈局,近年其業務呈現「政府+企業」雙線增長趨勢。

2024年Palantir在美國的商業部門營收同比成長55%,2025年預計商業收入將年增至少68%,成為增長主力。2025年第一季,營收年增39%,調整後淨利大增70%。

而Palantir最賺錢的產品則是其在2023年推出的AI平台(AIP),旨在協助企業建構、部署和管理大語言模型與AI工具,目標是幫助企業量身打造內部AI工具,協助公司更快做出決策。

Palantir也找來微軟雲端Azure、亞馬遜(AWS)合作,擴展與政府和企業的合作訂單。目前Palantir研發的企業數據處理與分析平台Palantir Foundry也和亞馬遜旗下機器學習平台Amazon SageMaker整合,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平台上開發、整合AI模型,對企業來說,能夠更快速的整合公司資料。

Palantir此次為何來台?

Palantir訪台主要目的為推動台灣產業的數據治理與AI應用轉型,尤其是結合台灣在全球製造業(如半導體、電子、醫療)中的領先地位,藉由其核心平台Foundry和AIP(人工智慧平台)賦能企業實現決策自動化與營運優化。

馬納斯科提到,隨著AI革命的到來,台灣的製造業具有領先地位,但是台灣是否能抓住AI變革的機會?馬納斯科指出,其AI平台除了可以幫助製造業最佳化生產時程,優化設備運作時間,而在大型醫療院所也能透過這個平台來強化照護現場的病床調度和護理人力的安排。

目前Palantir Foundry已與Amazon SageMaker機器學習平台整合,並利用AWS台北區域新啟用的資料中心提供低延遲與合規的本地資料儲存服務,特別適合金融、醫療與製造等高監管產業。

此外,這種整合讓台灣企業能在本地直接部署AI模型,加速AI轉型。目前Palantir也在台灣設有辦公室,為後續在台計畫鋪路。

目前Palantir正處於由「國防/政府主導」轉化成「AI商業雙引擎」模式的高速發展階段。AI成為其在今明年的營收及市值主要驅動力,美國本土大型企業和政府部門仍是其最大市場。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數年,Palantir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商業化浪潮中依然被視為重要的軟體與平台企業之一。

延伸閱讀:Palantir一年飆漲520%!解密矽谷最神秘公司,「文科生CEO」什麼來頭?

資料來源:《24/7 Wall st.》《Britannica Money》《中央社》

責任編輯:李先泰

關鍵字: #新創企業 #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