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程式不再是工程師的專利,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各行各業的工作場景中。對於廣大的非技術背景工作者,尤其是業務、行銷、媒體等每天面對龐大資訊處理的專業人士,AI正帶來一場革命:將他們從高重複、低價值的「數位手工」中解放,並讓人機協作成為日常。
行銷科技公司艾迪英特(Ad2iction)業務總監陳盈臻,就是這場變革的見證者與實踐者。她沒有資工背景,卻因為學會與AI對話,打造了一套專屬的自動化工作流,終結長年困擾的「時間黑洞」,更重新找回工作的幸福感與主導權。
業務的隱形枷鎖:日復一日的低價值任務
「對業務來說最痛苦的事情,一定是那種高重複、低價值,然後出錯成本又高的工作。」陳盈臻一語道破許多白領族群的心聲。
她形容,一張名片就足以引爆一連串行政流程:建檔、報價單、合約、內部通知、財務表單、報表輸入……幾乎每一步都要重複輸入相同的資料。這些瑣碎流程,不僅消磨熱情,更讓她陷入「拖延」的惡性循環。
「有時候因為抗拒寫一封格式呆板的內部通知信,早上10點該做的事,會被我拖到晚上6點才完成。」她坦言,這份心理上的抗拒與時間上的消耗,正是許多知識工作者面臨的「隱形枷鎖」。
文組生也可以!她把AI導入日常工作,一鍵開啟業務新世界
面對痛點,陳盈臻沒有停留在抱怨,而是嘗試用AI賦能自己。她將日常工作搬進Google Sheet,結合AI與簡單程式碼,讓試算表變成「個人自動化中樞」。
她設計的流程是:在Google Sheet中預先設定不同對象(內部執行、財務、客戶)的信件範本,只要在下拉選單選擇客戶名稱、專案類型,程式就會自動生成格式完整的郵件,再透過API直接從公司信箱寄出。過去需要拖延七、八小時的瑣事,如今10秒鐘就能完成。
另一個案例是「廣告素材檢查工具」。過去面對上百個素材,團隊需耗時數小時逐一檢查尺寸與規格,如今只要一分鐘,程式就能自動抓取檔案資訊並生成報表。「我省下的一小時,可以拿去跟客戶喝咖啡、挖掘新商機。」她笑說,這些「微工具」正是自己找回工作成就感的關鍵。
與AI協作的關鍵是什麼?
許多人對學程式仍存有恐懼,但陳盈臻認為,AI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文組的人更有優勢去活用AI,因為我們擅長的就是溝通、定義問題、描述邏輯。」
她強調,與AI協作的關鍵,不在於是否熟記程式語法,而是能否清晰表達需求與思考路徑。這正是文組工作者在撰寫企劃、採訪、文案時,早已反覆訓練出的能力。
在她看來,未來最有價值的業務與專業人才,將具備三種AI難以取代的能力:
1. 共感式提問力:
AI是答案引擎,但人類必須是「問題引擎」,能透過同理心與深度提問,挖掘客戶潛在需求。
2. 跨界轉譯力:
將模糊的商業需求轉化為AI能理解的結構化指令,再把AI產出的數據翻譯回商業語言。
3. 整合性判斷力:
面對AI生成的多種選項,人類的價值在於結合對市場與人性的理解,做出符合情境的最佳決策。
隨著經驗累積,陳盈臻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痛點,還成為企業內部的「AI陪跑教練」,協助中高階主管與團隊設計AI應用流程,並將經驗傳遞給更多人。
她給職場新鮮人的建議也十分直接:「請停止用AI去優化你的履歷。」
她認為,與其讓AI生成華而不實的自傳,不如花一個週末,解決生活中最真實的問題。比方說,打造一個能自動分類電子報的工具,或在行事曆中自動建立專案提醒。「你學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你能處理自己的問題,就更有能力處理客戶與公司的問題。」
這種由內而外的實踐心態,才是AI時代下最珍貴的核心競爭力。
AI不僅重塑了工程師的職涯,也正在改變非技術背景工作者的命運。對於文組與商務人才而言,AI既是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機會。
在高重複的任務中,AI能釋放時間;在人機協作中,文組思維的提問力、轉譯力與判斷力,則成為不可取代的價值。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未來的競爭關鍵不再是「你會不會寫程式」,而是「你能不能帶著AI,把事情做得更好」。解決真實問題的積極心態與實踐能力,正是AI時代下,所有工作者最珍貴的核心競爭力。
《數位時代 Live》Vivi直播分享Vibe Coding實戰,再免費分享簡報檔10/15(三)Youtube直播,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