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已久的全電商,終於首次在螢光幕前亮相。前身為2023年上線的「隔日達」,自去年底改名為「全電商」後,外界一直關注全聯將如何透過這間集團唯一自營的電商通路出招。
而在9月10日記者會上,全電商大張旗鼓的第一項消息是: 取得Apple官方授權通路資格,正式成為蘋果授權線上經銷商。
乍聽之下,這也許不是什麼驚人消息,畢竟在全電商之前,許多本土電商:PChome、雅虎及東森都已經是Apple的線上經銷夥伴。
不過在這則公告背後,藏有一項更深的意涵,那就是全聯已準備好正式投入OMO戰局。更重要的是,9月12日即是iPhone17的預購日,搶在此時宣布再合理不過。
OMO (Online Merge Offline)
OMO是指在商業領域中,線上與線下的通路整合、相互融合的戰略部署。核心目標是透過整合線上線下的消費者行為數據,提供一致化的消費體驗、精準再行銷,並優化營運效率,以達成全通路營收共同成長。
Apple 授權背後:全電商亮牌投入 OMO
能夠爭取當Apple官方授權的經銷商,最直接意涵在於通路的銷量夠。
去年9月全電商(隔日達)首度開放預購iPhone16,並祭出全支付用戶最高現折3,200元優惠,短短一小時就賣破千隻,一舉衝高平台業績與曝光。
截至今年8月,全電商整體平台業績年增兩倍,且據全電商觀察,每月訂單中有超過一成消費者會使用點數折抵,而折抵掉最多福利點的正是3C類商品。
眼看平台日漸茁壯,全聯在今年6月悄悄升級全電商的備戰規格,將全電商從處級單位升級成部級單位,正式成立「全電商營運部」。
「全電商(隔日達)原本定位是生活日用品的第一站,但我們現在要擴大戰線。」待過雅虎、曾出任91app行銷長,數位行銷與零售業經驗豐富的羅煒茜,是林董欽點執掌全電商兵符的最新人選。
羅煒茜指出,過去全電商還在試水溫階段,並沒有大力campaign(推廣)。如今正式啟動OMO戰略,「線下(全聯、大全聯)也會跟進大推。」
升級後的全電商,戰略第一步是要完整消費場景並串聯點數生態圈。
戰術一:擴品類接棒小時達 點數生態全面串聯
全聯旗下生鮮外送平台小時達,在過去4年旱地拔蔥,長出超過60億的業績,但由於平台品項僅限於全聯與大全聯實際上架商品,以及受限於門市營業時間,小時達有一定的天花板。反觀全電商,成為全聯網羅消費場景的最後一塊拼圖。
全電商最大意義不僅延續全聯會員的購物場景到店外,且脫離時間與品項數的限制,據全電商觀察,現行平台熱銷品類依序為: 3C家電、視聽娛樂、美妝保養、保健食品、寵物、居家生活。
若以商品數來看,全電商有高達九成品項都是與實體賣場互補的轉單商品,目的也包含確保會員的每一筆消費都能在福利點、全點(全支付點數)的生態圈裡累積、折抵。
戰術二:鎖定新客群 全電商挑戰後發突圍
除了收攏會員一日生活所需,全電商也背負著擴大客層的使命。羅煒茜分享,目前全電商每月新增會員,絕大部分是30歲以上女性客群,且有過半為全支付會員。而這也意味著多數客人,主要仍從全聯主力的婆媽客群移轉而來。
「相較對手,全電商起步晚,不會狹隘的去限制客群。」羅煒茜認為,接下來團隊會放更大重心在會員分眾經營上。
她指出,現在平台許多會員還停留在首購,「如何讓會員願意第二買、第三買,讓他們喜歡平台的東西跟服務,是團隊將來最在意的。」
串連線下千家門市,全聯線上業績直破百億
即便目前全電商坐擁破百萬名有購會員數、目標50萬品項數,相較其他綜合型電商仍小得多。不過業界認為大舉升格後的全電商,恐仍對國內電商市場掀起不小波瀾。
「每3公里就一間的全聯將是全電商最強優勢。」 羅煒茜這句話不只面向消費者,也針對供應商而來。過去一年多,國內許多品牌商、大小賣家在電商上面臨跨境對手強勢價格戰競爭,只要有新通路出現,通常不排除嘗試投資,尤其是挟帶線下強勢通路資源的新興本土電商。
未來全電商也可能考慮將線上賣得好的轉單商品,鋪進實體通路,「只要能讓會員有好的跨通路消費體驗,任何可能性都會評估。」去年小時達加上全電商已突破70億元,「今年兩者加起來一定是百億以上。」羅煒茜說道。
延伸閱讀:全聯超便宜的背後:「寄售」費用大吃品牌利潤!一圖看懂上架全聯要多少錢?
全聯「寄售制」是什麼?跟買斷制差在哪?一文揭露:通路讓廠商苦哈哈的「遊戲規則」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