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六公分元件帶它變太空通訊黑馬,萊德「特種部隊術」衝6成毛利率
一個六公分元件帶它變太空通訊黑馬,萊德「特種部隊術」衝6成毛利率

低軌衛星通訊在俄烏戰爭中一戰成名,不僅突破戰地瓶頸,更克服天災與海底光纜遭破壞的限制,成為全球通訊的新希望,隨著發射量急遽攀升,市場成長速度直逼AI與5G。

然而,鮮少人知曉,這場通訊革命的背後,竟仰賴一枚僅僅六公分的光纖雷射被動元件,微小得幾乎可以藏進掌心。目前全球僅有三家企業能供應此關鍵元件,其中一家正是來自台灣的萊德光電,全球四大衛星營運商已有兩家是它的客戶。

萊德憑什麼成為太空通訊的黑馬,它的崛起正是全球面對紅色供應鏈低價搶市時的解方:企業版的特種部隊突圍術。

網路泡沫,一度恐撐不下去

一九九九年,曾在中科院研究光通訊的萊德執行長沈培生,在大股東環隆科技支持下成立萊德,總部設在西雅圖。當時網路興起,需大量布建傳輸更快的光纖,帶動光通訊產業風生水起,憑藉團隊的研發能力,半年內就推出光通訊元件生產設備,提供連帶技術與顧問的服務,創業隔年便實現獲利。

好景不常,二○○○年的網路泡沫化重創光通訊產業,「我們前兩年都賺錢,也沒注意,直到○三年才發現不對勁!」沈培生回憶,客戶紛紛受創,市場急凍,萊德在美國的銷售受阻,公司也不得不從六十人裁至三十五人。

「一度以為要撐不下去。」沈培生選擇回台募資,在演講中坦承產業寒冬,但他堅信利基型產品仍有生機,成功吸引台中磐石會成員投資,包括宏全、喬福等企業主與二代,後來和碩旗下華瑋投資也成第二大股東。

○六年,萊德逆勢推出新品光纖檢測儀,因為能把尺寸做到同業的二分之一、表現還不打折,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採用,這項產品一度做到年營收五百萬美元,讓萊德從蕭條中重新獲利。

但有些產品運氣就沒有這麼好,比如,萊德在智慧照明事業中曾押寶LED,卻在中國大舉進入後迅速崩盤。沈培生形容,當時萊德開始學著當「特種部隊」,「當你到一個地方,環境不如預期、敵人出乎意料,你就得隨機應變,保持彈性。」他果斷轉型,將原本的賠錢貨轉化為小金雞。

某次,一家石油公司委託萊德開發可置於海底的光纖感測器,用以描繪海底結構、判斷石油與岩層分布。後來甚至有客戶要求在沙漠中使用這項技術。「我們的元件原本是放在冷氣房裡的!」沈培生笑說。儘管挑戰重重,團隊仍依客戶需求重新設計,完成任務。

一○年左右,中國光通訊產業崛起,市場陷入激烈的價格血戰。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壓境,沈培生選擇不與其正面交鋒,而是轉向高功率光纖雷射元件與智慧照明產品。他的目標是成為客戶眼中的「特種部隊」,專解最難的問題。

比如,NASA發現德州海邊有海龜上岸產卵,希望萊德研發「琥珀色」的燈,降低光害對母龜的影響。沈培生馬上調動資源,滿足客戶特殊需求,「有時候你大概知道這是賠錢的生意,但只要能建立客戶的信任,最難的問題他們就會找你,如此生意才會長久。」

「麻煩生意」打開太空市場

這種「敢接、敢改」的形象,為萊德打開了太空市場的大門。二一年,一家全球知名衛星營運商先是向萊德採購光纖雷射元件,某天卻打電話告訴萊德元件燒掉了,沈培生親自與對方討論,才發現對方將元件直接送上太空,那並非原始設計所能承受的環境,需要他幫忙解決上太空的難題。

沈培生指出,一般光通訊元件傳輸功耗大約○・一瓦,而衛星雷射元件要求的傳輸功耗則是十瓦,相當於百倍挑戰;而且太空屬於真空環境,沒有空氣對流,怎麼讓元件散熱,成了最大難題。

不僅材料、膠水要重新挑選,點膠位置、散熱結構也需特別設計,更別提上太空的元件,一定得抗輻射、耐溫差。每一次設計修改,往往需耗時三個月,動輒二、三十次實驗,這些大廠避之唯恐不及的「麻煩生意」,卻成了萊德敲開太空市場的敲門磚。

萊德薄膜濾光片供應商統新光訊總經理魏敬易印象深刻,「當其他客戶都要求鍍膜層只要一百層,萊德卻要兩百層;別人濾光片規格是承受十瓦的雷射能量、他們就要求二十瓦。」他說,「萊德總是最早來問,而且要求總是比別人高。」

這些近乎苛刻的規格,並非為了炫技,而是為了解決客戶最棘手的問題,萊德的產品多屬客製化,雖然營收規模不大,毛利率卻超過六成,遠高於多數同業。這也證明:技術走在前面,才不容易被取代。不過本土法人提醒,萊德技術生產重鎮仍在中國,要留意地緣政治風險。

特種部隊往往面臨惡劣又不穩定的環境,隨機應變、保持彈性,是精兵突圍的關鍵。企業亦然,唯有真正理解客戶需求、願意承擔最難的任務,才能活得漂亮、走得長遠。

延伸閱讀:40歲後不運動,照樣逆轉脂肪肝!最新研究公開一個飲食秘密
主管最怕的員工特質:凡事自己來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生成式 AI 掀起的浪潮,正在重塑全球職場規則。當自動化與智慧工具成為日常,企業對人才的期待也正快速轉變,不只要會用AI更要能與AI協作。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看見了這股正在變化的趨勢,將「AI」視為青年職涯培力的核心議題,從課程設計到論壇活動全面升級。近期,更辦理「AI破浪者論壇」,邀集產業專家帶領青年從 AI 工具應用到心理韌性心法,全面探索 AI 時代的職涯解方,希望能陪伴青年不僅追上技術,更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培養學習力與行動力,學會駕馭浪潮而非被浪潮推著走。

從教育補位到心態進化,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的AI世代行動課

「我們要做的就是補上教育與職場之間的缺口,」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指出。她表示,新北市政府青年局雖僅成立3年,但始終以「接軌社會、接軌職場、接軌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只是從開設課程賦能青年,更要讓青年加快速度以多樣化的姿態進入場景實戰,而「新北有課 UKO」正是這個「接軌職場」的實踐平台。

邱兆梅局長說,它是專為 18 至 40 歲青年而打造設計,串連了培力課程、職涯諮詢與實習體驗的完整職涯成長路徑,希望成為新北青年的「實戰培力基地」。因此,從AI 工具應用、數據分析到自媒體行銷,課程設計結合專案實作與專業證照,如NVIDIA DLI AI深度學習課程等,讓學習成果能直接成為履歷亮點。邱兆梅局長認為,青年需要的不只有學習知識,而是「能立即上場的實戰力」。「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我們希望青年學會行動、會嘗試,跌倒之後也能有再站起來的韌性。」這樣的精神,也成為今年「AI破浪者論壇」設計的出發點。

相較過去曾以「藝術變現」為主題,今年的新北市政府青年論壇轉向時下最熱的 AI話題,是順應趨勢,更是教育思維的延伸。「AI讓未來變得更快、更不確定。」邱兆梅局長深刻描繪了時代的變革,「在我父母親的年代,職涯像是在爬樓梯,大家都有明確的路徑。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世界不要說樓梯,連堅固的地板都不見了。」

她坦言,現在的職涯模式更像是「衝浪」充滿高度未知性,也因此,AI 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心理挑戰。許多青年面對變化感到焦慮,擔心被取代或落後。於是,今年論壇特別以「上半場談技術、下半場談心理」的設計,將生成式 AI 的應用學習與心理韌性課題並列。

DSC01039.jpg
邱兆梅局長強調「我們要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面對未知的能力。」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從技術到人性:AI時代青年行動力的三種樣貌

在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講者從各別角度,展現出對AI時代下青年可能的行動路徑的不同洞察與分析。

在AI實務應用的層面上,AI 創作者林上哲與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兩位講者皆指出,「協作」與「標準化」是進入AI時代的關鍵。李婷婷認為,與AI互動的能力就像訓練一位國中生,指令越明確、語境越精準,AI的回應品質就越高。她強調,唯有長時間餵養資料、反覆調整,AI才能成為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工作夥伴。而林上哲則從企業角度指出,AI自動化若無法落地,多半是因為組織缺乏標準流程。唯有先完成SOP與工作鏈結的明確定義,AI串接與任務優化才有基礎可循。

DSC01106.jpg
AI 創作者林上哲在論壇中分享:AI 要真正落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組織能否建立明確的標準流程與工作鏈結。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至於在企業導入 AI 的實務層面上,DataDecision.ai 人工智慧科學家尹相志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控」。AI 無法產生完全一致的答案,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風險與難以驗證的結果,因此實際上線的多為 AI 所生成、可被測試的程式,而非 LLM 本體。他進一步提醒,AI 並非萬能代理(Agent),真正的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工具的能力邊界,並以「工作流」的概念設計系統,讓人類的品質管理與決策判斷成為 AI 發揮效能的保障。

在面對 AI 時代的個人修煉上,三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真正的競爭力仍來自「人性深度」。尹相志提醒青年,要勇於挑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因為這是機器無法模仿的勇氣與創造力;林上哲則強調閱讀與專注的重要,他認為在速食資訊的時代,願意深入思考、專注於單一主題的人,才具備「匠人精神」。李婷婷則以自身經驗呼應此觀點,指出與 AI 協作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反覆調整。當你真正開始讓AI回覆訊息、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發現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才能學習如何把腦中的 SOP 清楚轉達給它。唯有經過不斷試錯與磨練,AI 才能真正為你代勞並成為人類創意的延伸。

三位講者的分享,體現了青年局設計這場論壇的初衷:AI不只是技術趨勢,更是場人與心智的革命。從自學者、創業者到產業實踐者,這群「破浪者」讓人看見AI時代下多元的成長路徑:學習力、行動力與韌性。

DSC01384.jpg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指出:AI 就像一位需要引導的學習者。唯有持續餵養資料、反覆對話,AI 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思考。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在AI解放之後,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邱兆梅局長分享,AI 的普及正迫使人重新思考「人」的價值。她認為,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一種解放,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 90% 重複、機械、缺乏意義的工作,讓人有機會回到核心問題:「什麼才是人類的獨特性與貢獻?」

「當這些被AI取代的事都被解放後,我們就該探索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她說,而那才是人類真正的價值。邱兆梅局長鼓勵所有「AI破浪者」們,要誠實地面對跌倒與挫折,並專注在那 10% 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上,因為那才是青年在這個時代中最關鍵的競爭力。「現在值得敬佩的,不是一路順利的人,而是一直跌倒還能再站起來的人。」她強調,「新北有課 UKO」不僅幫助青年學會寫履歷,更陪伴他們走進產業現場,從技能到心態提供完整支持。最終,能真正駕馭浪潮的,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的人,而是那顆願意持續學習、面對挑戰、勇敢破浪的心。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