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平台上的內容琳瑯滿目,你發出的一則貼文,壽命能有多長?科技作家史考特.葛拉菲爾斯(Scott Graffius)在部落格中分享了各個主流社群網站平台的文章「半衰期」,而台灣人最常使用的Facebook,一則貼文半衰期僅僅只有81分鐘。
全球有超過50億人活躍於社群平台上,社群平台可說是許多品牌促進曝光、連結消費者的重要管道,不過各個社群平台風格迥異,節奏步調也完全不同,每則貼文發出後,究竟能發酵多久也不盡相同。
葛拉菲爾斯對超過500萬則社群媒體貼文,以及225個Podcast進行分析,整理各個社群平台貼文的壽命。這些資料來自API、商業資料集、學術研究資料庫、公開資料集、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資料庫等。
具體而言,各個社群平台貼文的半衰期如下:
社群「半衰期」是什麼,怎麼定義?
不過,這個半衰期究竟是如何定義的,為何SnapChat的貼文轉瞬即逝,短到近3年都是0分鐘,而部落格文章又能有著接近2年的漫長壽命?
根據文章裡的介紹,半衰期指的是指一則社群貼文從發布開始,累積到「一半總互動量」(如按讚、分享、留言)所需的時間。互動量包括所有用戶對該貼文的行為,例如點讚、留言、分享、轉發、評論等。
換句話說,假設一篇FaceBook貼文「最終」會累積到1,000次互動(按讚、留言、分享等合計),半衰期為81分鐘的意思是,這篇貼文在發佈後第81分鐘,大約已累積到500次互動(也就是最終的50%)。而剩餘的500次互動會在81分鐘之後(距離最初發布時間162分鐘後)持續累積,但速度通常會放緩。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報告僅提供平均半衰期,沒有提供標準差,無法確定貼文半衰期的分佈狀況,個別貼文的壽命可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進而拉高或拉低整體的平均值,並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平台上貼文的壽命狀況。
從社群平台半衰期,可以看出什麼?
而這些半衰期數據,也能部份反應各個社群平台的狀況及趨勢。
FB、IG:追求即時性
研究指出,Facebook貼文特性是即時性強且內容型態多元,貼文壽命平均僅81分鐘(約1.35小時),互動高峰集中在發布後短時間內。
在內容形式上,支援文字、圖片、影片、直播、活動等,適合快速傳播新聞、時事、活動資訊。同時,用戶可按讚、留言、分享、標註,互動形式多元,利於社群擴散。但問題在於, Facebook演算法會根據用戶興趣、互動行為推送內容,因此舊貼文很快被新內容取代。
至於Instagram,則是以視覺為導向,內容形式以圖片、短影片為主,強調美感、創意與個人品牌形象,其貼文平均半衰期達1,143分鐘(約19小時),互動可持續至隔日,曝光週期較Facebook長。用戶可按讚、留言、分享至限時動態,並透過標籤(Hashtag)與地標擴大觸及。
由於IG貼文可長期留存於個人頁面,適合累積品牌形象、主題策展與長期經營。但與FB同為Meta旗下平台,IG演算法也是會根據用戶興趣、互動頻率推薦內容,但舊貼文仍有機會被新用戶發現。
YouTube、Podcast、部落格:追求深度
YouTube影片的半衰期從2023年約8.8天到2025成長至近9.7天,反映的是YouTube可能調整演算法推廣更多類型內容,提昇了影片在更長時間內的可見度,並且內容方面更傾向於高品質的深度內容,同時本身作為第二大搜尋引擎,YouTube強力的搜尋功能也讓用戶更能找到所需內容。
Podcast在2025年才加入這份統計當中,不過約6.7天的半衰期同樣反應出Podcast以較長且深入的內容為特色的核心賣點,且用戶可以隨時收聽自己有興趣的內容,而不是像許多社群平台被動等待推播,也有助於延長Podcast壽命。
部落格雖然半衰期有些微下滑,但仍以接近2年的半衰期遙遙領先其他社群平台。報告指出,部落格文章多為長篇、深入分析,具備「常青內容」(Evergreen Content)特性,能長期滿足讀者需求。簡單來說,這類內容不易過時,讀者可在數月甚至數年後仍然找到並產生互動。
除此之外,部落格文章可透過SEO優化,長期在Google等搜尋引擎維持高排名,持續吸引新流量。因此與社群貼文不同,部落格內容比較不會因平台演算法快速被淹沒;同時,文章可被多次分享至社群、論壇、新聞網站,延長曝光與互動週期。
TikTok、SnapChat:轉瞬即逝
TikTok和Snapchat的貼文平均半衰期(即獲得一半總互動的時間)均為0分鐘,主要原因在於平台設計強調「即時性」與「短暫性」。以Snapchat為例,訊息、圖片、影片在用戶查看後即消失,或最多僅保留24小時。這種設計讓內容幾乎在發布後立即失去互動機會,導致平均半衰期極短。
TikTok的原因也相近。雖然影片可保留,但平台演算法推送新內容速度極快,短影片設計鼓勵用戶快速瀏覽、即時消費,舊內容很快被新內容取代,互動集中於發布初期。
換言之,無論是TikTok或Snapchat,半衰期極短暫的原因在於演算法推動的「快速內容輪替」機制本身,尤其napchat的Stories和訊息設計本身就是「即看即消」,用戶習慣即時互動,過後即失效。
研究強調,若內容極具話題性或有名人參與,仍可能出現病毒式傳播,半衰期延長。但整體平均值仍為0分鐘。
完整報告請見:Lifespan (Half-Life) of Social Media Posts: Update for 2025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