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痛點有解!高雄國稅局導入「AI小書僮」:費時1天的人工查詢工作,為何有望壓縮到5分鐘?
稅務痛點有解!高雄國稅局導入「AI小書僮」:費時1天的人工查詢工作,為何有望壓縮到5分鐘?

高雄國稅局局長翁培祐(首圖左)辦理營業稅超過30年了。有一天,他發現民眾提交的稅務申請和稅務問題,上升到以往從未看過的專業高度,同仁處理起來也更加棘手。

他覺得很疑惑。在深入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民眾早就用ChatGPT等AI工具來輔助申請,翁培祐把這個狀況稱為「不對等的戰爭」,「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的同仁沒有一個合法合規、可控可驗證的AI工具,等於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下作戰。」

讓同仁擁有AI武器,其實不只是要打一場「AI vs. AI」的仗,還有點公家機關生存之戰的意味。稅務領域的案件複雜,隨著各種新商業模式的誕生,也需要愈來愈多的研討。且根據《報導者》的報導總結,公務人員長期面臨缺工和過勞的互相纏繞,「案件量暴增、人力卻長期不足,民眾使用AI有時候還會有錯誤資訊,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導正,對同仁的壓力非常大。」翁培祐說。

採用AI,成了必要的出口。

一場「不得不」的轉型,讓一天的工作壓縮到5分鐘

「這已經是『不得不』的轉型。」財資中心是財政部的資訊統籌單位,主任張文熙(首圖右)說:「(公務機關)除了缺工,更長遠的問題是知識傳承。稅務領域的資深同仁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如果無法有效傳承,新人又要面對民眾用AI提出的尖銳問題,對體制是很大的風險。」

於是財政部的AI解決方案「營業稅小書僮」誕生了。承辦人員只需要把營業稅的稅務問題輸入系統,AI就能自動比對多種稅法、資料來源,將傳統可能最長需要1天的人工查詢作業,壓縮到幾分鐘內完成。

舉例來說,可以用非常自然語言的方式輸入:

A小姐經民眾檢舉,在OO夜市直播擺攤並有大批民眾排隊搶購,並透過LINE揪團團購,於多個不定點面交,月銷售額超過8萬元,是否應向國稅局辦理稅籍登記?

資深的承辦人員可以從腦中調出所需的參考稅法,甚至是過去類似的案例。但是新進的承辦人員需要花很多時間想關鍵字、用不同的搜尋引擎查詢、逐一閱讀結果、邊看邊做筆記,非常耗時。

營業稅小書僮
財政部的AI解決方案「營業稅小書僮」,在提供答案的同時,會附上參考資料讓承辦人員做最終的判斷。
圖/ 通徹智慧

營業稅小書僮則會先分析問題、根據問題產生關鍵字、再去查詢資料,最終提供參考回答。最重要的是,會附上引用的資料,讓承辦人員可以做最終的判斷。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新進承辦人員不用花大半天整理資料。AI只要5~10分鐘就能得到初步的答案,讓大家終於可以把心力放在真正需要判斷的地方。」翁培祐說,「同仁的回饋也讓我們確定,雖然這個系統才剛上線,但方向是正確的。不過,小書僮絕對是輔助、參考用,同仁還是要培養基礎的專業能力。」

背後的AI大腦:由心元資本、林冠羣投資的通徹智慧

這套系統由財資中心找上中華電信雲端團隊建立,AI應用的部分則由新創公司通徹智慧負責。

通徹智慧專注於開發企業用的AI解決方案,雖然才剛成立不久,已獲得心元資本、KKBOX共同創辦人林冠羣的個人投資,客戶包含貿協、知名的人力銀行等。

通徹智慧執行長黃建璋
通徹智慧雖然甫成立不久,但已經獲得心元資本、KKBOX創辦人林冠羣的投資。上圖為通徹智慧執行長黃建璋。
圖/ 侯俊偉攝影

通徹智慧的核心是拆解大型語言模型(LLM),調教成可實用的AI代理工作流(Agentic Workflow ),「就像是把一個拿來問AI的問題,拆解成100個步驟,慢慢告訴他什麼是好的結果,直到可以符合真實的工作情境。」通徹智慧執行長黃建璋說,這個過程需要人類專家的介入,告訴大型語言模型什麼是最好的結果。舉例來說,就算是「大師」和「專家」2個看起來是一樣的字眼,可能最終都可能產出不同的結果。

而如果把營業稅的問題直接問AI,也許有機會獲得正確解答,但更多時候可能會獲得一些模稜兩可、四不像的答案。

「所以整個(營業稅小書僮)工作流程,我們就做了破百人次的使用者訪談。」黃建璋說,「先要理解實際的流程長怎麼樣、有案子進來後要做什麼事情、最終要呈現什麼。接著討論最多的是什麼東西可以上、什麼不能上。因為判例裡面會有一些營業秘密和個資,需要梳理資料後遮住機密資訊。」

AI,有機會在公家機關成為「殺手應用」?

「營業稅小書僮」上線後,最讓張文熙驚喜的,反而不是效率提升,而是它極低的導入門檻。「過去推行新系統時常遭遇阻力,因為同仁需要學習新的規則跟指令,推動的過程很容易卡卡的。但AI不同,只要用口語就能互動,使用的門檻幾乎消失了。」

隨著AI技術日益強大,企業已在廣泛討論其對人力的取代效應,公家機關的前景又將如何?

翁培祐對此坦言:「只要最終仍需要『蓋章』,人就無法被AI完全取代。AI無法為決策承擔責任。」但他高度肯定AI為公共服務帶來的巨大潛力,「現代公務員要處理的事務遠比過去繁雜,不懂得利用AI的同仁,產值會面臨挑戰。這不只是公部門的問題,而是各行各業都將面對的趨勢。」

而這個趨勢,或許為時刻講求投資回報率(ROI)的企業界,帶來了更深一層的啟示。當向來被認為行事保守、不以營利為導向的公務體系,都已將導入AI視為一場「不得不」的轉型時,那麼對於追求極致效率與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而言,這場變革恐怕早已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攸關未來存續的決定。

延伸閱讀:台灣手搖市場大揭秘:誰是飲料王?為何一沐日草仔粿會紅?三大趨勢一次看

責任編輯:李先泰

關鍵字: #AI工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