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都在探索生成式AI導入方案,「零售產業」更是位在先鋒。Google Cloud去年針對美國市場的調查報告發現,有81%的零售決策者,迫切需要在業務中採用生成式AI;並有72%的受訪者認為,其所屬企業已準備好部署生成式AI。
如今,AI已是零售業的生存必需品,而個人化行銷更已成為零售業者營運管理的基本門檻,因為消費者期待的是品牌業者提供更即時且個人化的需求理解、更主動的推薦。在年末購物季來臨前,我希望和產業夥伴一同分享零售業AI轉型現階段的主流導入情境,以及我們如何看待未來的轉型趨勢方向。
現在進行式:零售AI轉型兩大核心應用情境
AI已經為零售業「提升顧客體驗」和「優化營運管理」這兩大核心情境帶來許多變革,並實際落實在台灣的零售業者上。
在個人化顧客體驗 ,調查發現59%零售業IT和業務決策者希望使用生成式AI,透過提供對話摘要、自動化任務來簡化客戶服務,減少人工的干預。在行銷流程中,高度個人化的購物體驗是獲取顧客青睞的關鍵,且已有高比例的台灣行銷人員將AI視作個人化策略的核心工具。
舉例而言,電商平台momo運用BigQuery和Gemini技術讓推薦更精準,且貼近消費者的購物情境。Gemini模型根據消費者的歷史搜尋與購買行為,可生成個人化搜尋詞建議清單,提供顧客更精準且貼近需求的搜尋體驗。
營運效率優化 是另個導入重點。零售業複雜的後端營運,涵蓋從供應鏈管理、庫存預測、平台商品管理到智慧定價等層面,如今都能透過生成式AI優化。
零售商可因應各自不同的痛點需求,應用AI來降低營運成本、優化營運效率。Google Cloud與momo的合作專注在兩個領域,一是「包材管理」,透過導入Gemini判斷商品特徵來選擇最佳包材,達成每日紙箱使用量減少5%,整體包裝成本下降約8%的成效,協助品牌落實永續。
第二,則是運用Gemini的語意判斷與多模態識別能力,強化商品上架流程中的平台治理。透過自研模型結合Gemini複判,商品分類準確率提升至99%;同時運用AI即時偵測違規或敏感資訊,有效降低人工負擔並提升內容安全,大幅減少零售業者以人工抽查的負擔,更為平台安全添一分保障。
未來進行式:零售AI的典範轉移,從生成式AI到「AI代理」
AI代理(AI agents),讓AI不僅是回應問題,更能以與人類思維相似的推理方式,處理數據、評估資訊、做出結論並採取行動。相較於聊天機器人,僅能幫顧客根據搜尋關鍵字找到產品,AI代理可處理更複雜的要求,甚至全面升級用戶購物旅程——直接理解顧客的話,並從顧客提出需求到自動化推薦產品,讓電商體驗「無感而流暢」。
在當前「AI代理」浪潮中,我們從屬於早期採用者的零售業者中看到,在顧客體驗上,AI代理正在使顧客體驗變得更加自然、個人化。在國外已有快餐連鎖店,因為其導入的訂餐AI代理能夠進行更自然、更具同理心的對話,使顧客互動成功率高達95%。
我們也看到台灣的技術夥伴,開始運用動態分群技術,推動行銷AI代理應用,此舉可為不同族群的顧客帶來更精準的行銷推薦體驗。
營運優化面,AI代理的應用情境多元。其理解脈絡和細微差別的能力,可為業者創造更多價值並減少員工負擔。我認為AI代理是助手而非同事,目標是為員工「賦能」並與他們「協作」。例如,我們的家居裝飾零售商客戶為超過12萬名店員,配備了AI助手,讓員工能夠即時存取庫存管理、個人化客戶推薦和流程資訊,將他們從重複性高的庶務中解放,把寶貴時間投注於真正的人際溝通和解決問題。
展望台灣零售業的AI未來
代理式AI正加速重塑各產業的組織運作方式,並為企業開創全新成長契機,Google Cloud預期將從以下幾個面向更深入改變零售業。
代理式AI未來將不只是提升客戶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s),更帶來搜尋驅動的智慧購物流程(Search Driven Flows)。
其次,在運用AI代理賦能未來工作 (Power the Future of Work)之外,將有更多結合AI with Edge科技打造的互連的商店體驗(Build a Connected Store)。
最後,將有更多根據特定產業需求和工作流程客製化的AI代理體驗(Industry AI Agent Experiences)出現,為例如汽車、物流等專業行業提供超個人化體驗,並在複雜的營運環境中提供預測性輔助和即時洞察。
零售AI已進入全新的AI創新與轉型推動階段。我建議台灣零售業者,除了將AI當作自動化現有流程的工具,業者應效仿領先的海外零售商,將AI視為核心業務策略的強大推動者。此外,也應該開始思考並創造接觸消費者的全新方式,透過擁抱、思考、推理、溝通的嶄新生成式AI技術、AI代理,一起為零售業創造前所未有的顧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