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世界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框架趨於明朗,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爭相推出合規的加密貨幣現貨ETF,擁抱Web3新世界。依據加密貨幣數據平台CoinMarketCap統計,2025年全球數位資產總市值更已突破4兆美元。
與此同時,台灣也逐步確立了加密貨幣市場的法治框架。但值得追問的是, 在區塊鏈去中心化、高透明度的特性之下,台灣金融巨頭要如何將傳統優勢延伸到數位資產領域?
關於這個問題,國泰金控資訊長吳建興認為,台灣金融機構若想抓住數位資產領域的機會,必須掌握三大核心優勢: 信任與合規、廣大客群與通路,以及技術賦能與生態共建。
核心優勢一:都是要買幣,何不跟老字號買?
在台灣銀行業者長年處於嚴格的金融監管體系下,風險控管、反洗錢(AML)、內稽內控等方面的標準,遠高於多數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
長年累積下來的「信任資本」,能為客戶帶來安全感和可靠性。當用戶需要將其資產託付或進行大規模、高價值的數位交易時傳統金融機構(例如銀行)的合規與穩健背景,就成為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這項優勢為銀行切入虛擬資產託管等服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是傳統金融機構最難以被Web3原生業者複製的優勢。
核心優勢二:銀髮客群廣!龐大通路具開發潛力
傳統金融機構坐擁龐大的客戶基礎和成熟的服務網路,將是用戶進入數位資產世界的最佳引導者。
除了安全、可信賴之外,銀行能透過理專團隊和實體分行,向廣大的中高齡層客戶進行數位資產的風險教育和專業諮詢,解決一般大眾對虛擬資產普遍存在的信任與操作門檻問題。
此外,在服務體驗上,金融機構也能將RWA投資、穩定幣支付等數位資產服務直接整合到現有的App、網路銀行和財富管理平台中,向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體驗,降低使用門檻。
核心三:技術賦能與生態共建
其實早在多年前,包括中國信託、國泰金控等金融機構,就已展開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探索。例如,國泰金控攜手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推出多個產業區塊鏈應用,如:環球貿易共享區塊鏈、電動車車聯網區塊鏈、產險聯盟區塊鏈,並投入研究用於身分驗證的去中心化錢包。
隨著監管框架逐漸明朗化,在有了明確的遊戲規則後,包括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s,RWA)、穩定幣機制等創新應用的「代幣化」,終於有機會從概念走向產品。
面對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帶來的新技術,吳建興將這些數位資產應用歸類為「老酒新品」。吳建興認為,這些新技術背後的本質,其實還是傳統金融活動,只是「技術升級」後,可以更高效、更安全的執行。
以跨境支付為例,不管是目前使用的SWIFT系統,還是未來可能採用的穩定幣技術,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最終目的其實都是「支付」,只是兩者在運作方式、轉帳效率和交易成本上有很大的差異。
不過,在眾多發展與研究的專案中,國泰認為在監管許可的情況下,最具潛力、最可能在近幾年被大量實際應用的,就是穩定幣與RWA的技術。
穩定幣和RWA為何受矚目?
穩定幣與RWA,是目前數位資產領域中最多金融機構正在關注的兩大創新,因為這兩者都具備了將Web3技術導入傳統核心金融業務的潛力。
前者穩定幣,錨定了法定貨幣價值(如美元),作為Web3經濟中的「鏈上現金」,能夠取代傳統高成本、耗時的跨境支付系統,實現秒級清算,大幅提升跨境支付、交易清算的效率並降低成本。
而後者RWA的價值,則體現在普惠金融和資產活化上。例如,房地產、債券、股票等價值較大、缺乏流動性的實體資產,就可以透過將原本數千萬的單位拆分為更小的份額,轉化為區塊鏈上的數位憑證,即所謂的「代幣化」(可以想像房地產之於REITs的拆分邏輯)。
在台灣,RWA被視為相對容易落地的領域,因為其涉及的資產本質上還是屬於現行法規的範疇。目前,主管機關正在積極研究如何透過行政命令或配套法規,來規範未來RWA的運作與代幣發行流程。
至於穩定幣,金管會則正在研擬相關的執法建議,預計將定義穩定幣的資產架構和發行規範,並作為未來《虛擬資產專法》下的重要配套法規。
監管框架是創新發展與用戶信任的關鍵
面對Web3浪潮來襲,國泰對數位資產的策略非常務實,「先求合規,再談發展」。吳建興明確指出,作為受到高度監管的金融機構,所有的創新都必須嚴格在法律框架內進行。
基於這樣的認知,國泰勇於踏出第一步—透過銀行公會,參與穩定幣的法規架構研擬,並參與RWA POC實證,希望協助台灣數位資產規範落地。吳建興直言, 「像穩定幣這樣的新應用如果想要真正大規模落地,最終還是要看《虛擬資產專法》這張入場券什麼時候發下來。」
此外,在內部營運方面,國泰設立了「FinTech溝通平台會議」,每季都會定期開會。這個會議會由負責產品的團隊、搞技術的工程師、公共事務策略溝通人員,以及把關法律合規的人一同參與,確保他們在導入任何新技術時,都能同時兼顧業務需求、技術可行性、且完全合法。
吳建興認為,傳統金融機構在虛擬資產領域的最大優勢,就是其長期累積的「信任」資產。他強調:「因為金融業高度被監管,所以我們不管是風險控管、AML、內部的這些內稽內控,相對來說會讓客戶比較安心,覺得比較可以信任。所以我覺得這也是我們金融機構在虛擬資產領域中,佔到的最大優勢。」
責任編輯: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