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台灣企業在瞬息萬變的AI新世代形塑差異化競爭力,TAITRA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攜手9間國際新創團隊舉辦2025 Big Bang Startups Demo Day & Salon,以「前沿技術 X 商業轉化 X 國際鏈結」為主題,集結來自世界各地的AI與AIoT專家,從電子、製造、通訊到醫療,全面探索AI在各產業的應用場景與未來契機。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展覽業務處處長鄧之誠指出:「今年,我們不僅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智利、日本、馬來西亞七個國家的9家新創分享如何將創意轉換成具體行動,也邀請新漢集團、NESIC等產業專家、創投與加速器業者共同對話,讓新創、潛在投資人與企業夥伴能在此建立長期連結,持續推動創新變革。」
聚焦產業痛點,Alphaswift、Anymate Me GmbH、Clirio、Innspatial分享加速產業轉型的AI解方
AI創新不只停留在技術,更在於解決現實問題。來自馬來西亞的 Alphaswift ,以可載重50公斤的自主無人機系統、混合動力推進系統、先進自動駕駛儀與AI導航技術,打造新世代空中移動平台。這套系統可支援農業噴灑、醫療物資運送與海上物流配送,協助產業降低人力成本與交通瓶頸。目前已獲得馬來西亞SIRIM認證,完成超過400小時、3000公里的實測飛行,更取得馬來西亞首張無人機送貨許可證,未來將依各國法規快速拓展海外市場。
來自德國的 Anymate Me GmbH 則聚焦企業與教育單位的數位學習挑戰,開發出生成式AI雲端平台:Anymate Me GmbH,使用者只需上傳文字或PDF檔案,系統只要短短幾分鐘即會自動生成多語言培訓影片,同時,讓使用者可以在影片最後內建互動式QA機制,讓知識傳遞更即時、更經濟。目前已與多家德國企業與大學簽訂合約、累積營收逾30萬歐元,接下來將進軍歐亞市場,以軟體即服務(SaaS)訂閱服務,或者是與經銷商合作提供模型客製化服務,更好滿足學習需求。
來自加拿大的 Clirio 則以AIoT、AR/VR設備、3D視覺化模型、GIS與LiDAR等技術,協助大型工程與基礎設施專案打造「數位孿生工作現場」,讓專家不避親臨現場、以遠端沉浸式體驗掌握現場狀況、即時評估風險並進行決策。該公司已與溫哥華市政府完成數位孿生專案試行並獲得高度肯定,未來將與NVIDIA、Intel、台達電等夥伴深化合作,推動更多跨國應用場景。
智利新創 Innspatial 則以AI打造「智慧鳥類監測與驅離系統」,並將之推廣到風電場、機場與農業與關鍵基礎設施場域,協助業者在落實環境與生態保護的同時避免(鳥類)碰撞事件,更好實現ESG永續目標。目前,團隊正積極與智利政府與企業合作,之後,計畫將以台灣為亞太區樞紐,進行產品驗證,將之推廣到日本、韓國與東南亞等亞洲市場。
以AI釋放無限可能,Kotozna、Logic and Design、Luchrome、Oculi與Procero加速產業創新變革
日本新創 Kotozna 聚焦零售、飯店與旅遊業,推出低程式碼內容管理平台:TPG,目標是能讓企業快速打造專屬聊天機器人,按需串接SAP、Oracle內部系統與LINE、WhatsApp等外部平台,更好理解消費者疑問、提供最佳回覆進而優化互動體驗。例如,日本大阪市旅遊局導入該服務後,可以輕鬆回覆每月來世界各地、多達6000則旅客訊息並獲得極高客戶滿意度。
另一家日本新創團隊 Logic and Design 則以自研影像辨識演算法推出LISr影像萃取解決方案,讓受到陰影、霧霾、低解析度等影響的影像細節得以清晰重現,讓醫療、健康、犯罪與執法、防災、無人機檢測等業者可以更高品質且清晰的影像下達決策,如航空公司可以在大霧環境中看清真實環境、外科手術醫生可以高解析應片加速開刀等。卓越的產品服務不僅讓Logic and Design的2024年營收達到1.5億日圓,也帶動產業的創新變革,接下來將深化與台灣等夥伴合作持續優化產品服務。
法國新創 Luchrome 則是透過開發嶄新的低能耗電致色變顯示器–EcoPrint–解決LCD或OLED螢幕過大、耗電且難以整合等挑戰,EcoPrint是以創新印刷技術開發的顯示器產品,只需要0.1到0.5瓦即可呈現清晰影像,兼具環境友善、易於組裝回收與成本低廉等優勢,可靈活嵌入各類能源裝置、穿戴式產品與智慧連網設備。目前Luchrome的年產量落在2萬個顯示器,接下來除設法將年產能擴展到數百萬個以正式量產產品,還會進一步嘗試將印刷技術應用到其他材料上,如塑膠、紙張與織物等,加速產業創新變革。
來自美國的 Oculi 則是透過AI打造一顆模擬人眼與視覺皮質處理方式的智慧影像感測晶片–神經形態(Neuromorphic)視覺處理單元(Smart Processing Unit;SPU),運作邏輯是在像素層即進行初步運算(如邊緣、運動、深度等),不需將整張影像傳送到CPU或GPU再分析,可以大幅減少資料量、延遲與能耗,更好賦能裝置設備的視覺能力,如強化機器人視覺、提升智慧居家安防的辨識與告警能力,以及提升電動車的偵測能量等。接下來會攜手台灣供應鏈等夥伴一同拓展全球市場。
加拿大新創 Procero 則是透過壓縮、重構、重新編譯AI模型的方式,讓AI模型在邊緣裝置(edge devices)上運行得更快、更省電、更聰明,由於Procero是以軟體的方式優化AI工作負載效能,不依賴特定晶片架構,可以輕鬆整合至MPU、CPU、GPU等裝置設備,讓攝影機、穿戴式裝置、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以及智慧零售裝置設備可以更好運行AI應用。
新漢集團、NESIC、SparkLabs與Hive Ventures探討AI in Action成功關鍵
面對AI帶來的全新市場影響,Hive Ventures創始合夥人陳柏雨建議新創團隊專注在客戶面臨的問題本身、尤其是有產業特性、難以複製的問題,以及透過開源模型跟免費的AI工具快速打造輕量級產品原型或者是最小可行產品(MVP),然後透過不斷迭代優化成效、解決產業問題,從中驗證具體可行、可獲利的商業模式。
對此,新漢集團品牌策略協理羅仕昀深表認同的說:「建議新創或者是有意導入AI的企業從有高影響力的場景出發,然後,小範圍開始測試、驗證成效,之後在透過持續迭代提升AI產品服務能量以及擴大應用範疇。」
不過,SparkLabs Taiwan資深計畫經理簡夢瑤也提醒新創:「在協助企業解決問題或者是尋找題目時,必須思考這個問題是不是全球製造業、零售業、金融業等企業都會碰到,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規模、確保營收獲利。」因此,她建議台灣新創可以從台灣半導體與製造業等優勢產業出發找題目,並善用企業的國際網絡高效擴展業務,更好搶進國際市場。
事實上,除了台灣企業需要AI賦能,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的資訊服務業者也期待可與台灣新創進行更多交流、透過產品服務互補的方式更好解決企業客戶面臨的挑戰。例如,日本NESIC便期望可與台灣新創等夥伴合作,一起解決日本企業客戶面臨的安全韌性、商業營運效率與網路基礎建設優化問題,如AI缺陷分析、設備預測維修與提升雲端安全等,創造企業、夥伴的生態共贏。
2025 Big Bang Startups Demo Day & Salon雖已圓滿落幕,但屬於AI創新的Big Bang才正要展開。從9家新創團隊的技術突破到4位產業專家的深度對談,這場跨界「大爆發」不只是舞台,更是一個啟動器——讓創新思維在交流中碰撞、讓合作火花在實踐中綻放。讓每一次創新的爆發,都有機會成為改變未來的起點,激盪更多可能在全球市場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