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更新:
數位醫療新創慧康生活科技(7851)將於11月19日正式登錄興櫃。
「慢性病佔據我們台灣健保20%支出,而糖尿病是健保的第三大支出項目,而且很多慢性病是從糖尿病衍生而來。」慧康生活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鄧居義表示,這顯示慢性病監控與預防的重要性。
慧康生活科技旗下擁有「智抗糖」、「易速胰」數位療法,以及「雲端照護平台」等旗艦產品,擁有160萬名使用者,累積1.8億筆健康數據,這些數據成為AI發展與預測的關鍵。
在成效方面,慧康生活科技使用者的糖化血色素(HbA1c)控制達標率高達66.24%,遠優於全台灣的平均值44.1%。鄧居義認為,這項成就得益於台灣優良的健保數據和完善的醫療設備,使其得以高效發展AI慢性病平台。
值得關注的關鍵產品是搭載在智抗糖App的易速胰劑量調整軟體「易速胰」數位療法,是台灣首個獲得食藥署(TFDA)核發第二級醫材許可的數位療法,且正在和賽諾菲合作推動「易速胰」獲得健保給付,預計能在2026年中完成,成為新的營收來源。
目前,慧康生活科技的營收從2023年的新台幣9,600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1.3億元,而2025年上半年營收已累積達9,200萬元,預計2年內損益兩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健保營收佔比持續攀升,從2023年的15%、2024年的24%,到2025年上半年已達到32%,這是慧康生活科技相當重要的營收來源,而目前這部分的來源則是來自日本的「企業健保組合」,預計2026年光是日本市場的健保營收,就能佔據公司整體營收的50%。
以下為11月11日原文報導:
又一家新創準備登錄興櫃。
數位醫療新創慧康生活科技(以下簡稱為智抗糖),在2013年以糖尿病監測App「智抗糖」起家,如今還跨足到腎臟、心臟等其他慢性病領域的監測,在全球擁有超過160萬名註冊用戶。
雖然智抗糖未透露實際營收,不過從營收結構來看,「健保」的占比在過去2年成長了一倍,「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智抗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鄧居義說,「我認為大部分的數位醫療新創在商業模式上,勢必都要走進健保體制。」
健保給付、日本企業員工保險,成2條營收「黃金通道」
智抗糖在「日本企業健保」營收這一塊,從2023年至採訪為止的占比分別是15%、24%和32%。這得益智抗糖的主要產品之一「易速胰(Insultrate)」明年若「易速胰(Insultrate)」進展:日本市場的「企業員工保險」,以及明年若順利拿到台灣健保給付,健保佔智抗糖的營收比重可望逐年增加。
智抗糖的產品「易速胰」能夠根據病患輸入的血糖數據,提出合適的胰島素劑量建議。在以前,醫生不敢貿然開處方或調整胰島素劑量,因為擔心病患在家施打過多反造成低血糖而送醫急救,導致台灣的胰島素處方率較低。但是「易速胰」把原本需要醫生每天花時間打電話追蹤病患空腹血糖、手動計算劑量調整的國際指引,透過後台系統自動化、數位化,降低胰島素施打過多或不足的情形。
由於這些判斷和建議屬於醫療行為,因此獲得醫療許可相當重要,在台灣,「易速胰」已於2023年10月獲得台灣食藥署核發第二級醫療器材許可證,成為台灣第一個獲准的「數位療法」。如能順利通過健保給付,將成為亞洲數位療法給付先驅產品之一。
「這項成果,我們走了5年。」鄧居義感嘆,但也正是這5年的累積,智抗糖在糖尿病共照網中擁有高達60%的市場佔有率。
至於日本市場,智抗糖則是在2018年開始佈局,但直到2022年才找到真正的商業模式——日本獨有的「企業員工保險」。
在日本,政府要求企業必須提撥預算,針對員工體檢出現「紅字」的高風險族群,提供慢性病預防和管理服務。
智抗糖初登日本時,還是以原本的SaaS模式落地,不過成效不彰,在得知「企業員工保險」這項制度後才轉變為提供線上疾病管理服務,派出線上的營養師團隊,向企業和政府提案,一旦員工健檢有相關紅字,就會導入平台進行監督管理。目前合作客戶已超過50家,包括日立(Hitachi)、NTT等大型企業。
「我們是按人頭計算,看每個人不同的計畫收費。」鄧居義說,儘管日本註冊用戶數僅佔30%左右,但是得益於日本企業員工保險制度,這部分的業務成長非常快,預計明年營收佔比將與台灣達到相同水準,而且因為這些費用是綁定企業的年度預算,使得公司的財報預測相對穩定且易於規劃,也得以擺脫早期與藥廠合作時偏向專案制的不穩定。
獨有的「數據」讓AI模型後勢看漲
隨著商業模式的穩定與成熟,智抗糖已經從單純的「糖尿病照護App」 轉型為針對「糖腎心」(糖尿病、腎臟、心血管)的慢性病管理平台,並將產品線擴展至最新的體重管理服務。
鄧居義解釋,由於慢性病與行為、飲食高度相關,因此產品線看似多了,其實核心還是在血糖等核心數據的控管。以最新的體重管理服務為例,血糖在其中是很重要的角色,結合連續血糖監測(CGM)的計畫,讓用戶在八週後,用戶平均體重能減少到3.9%。
除了產品線擴張外,智抗糖也在佈局海外市場的擴張,其中關鍵就是AI的核心:數據。
由於飲食習慣相近,而且慢性病並非基因或罕見疾病,亞洲國家如台灣、日本、韓國又有著相似的飲食習慣,這使得智抗糖基於亞洲人生活模式訓練出來的數據模型,具有泛亞洲市場的通用性。
至於歐美市場,鄧居義表示,由於醫療相關的產品都必須針對當地市場法規進行驗證與審查,相當耗時耗力,但如果智抗糖能夠將目前訓練好的模型變成產品本身,未來不再直接輸出App,而是輸出其核心AI模型和引擎,讓當地業者進行開發。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將「大腦」租借出去的概念。當地的合作夥伴可以利用智抗糖基於亞洲數據訓練出來的AI模型,結合當地的法規與數據,快速提供服務。
「軟體新創不像過去的電子業,將零件打在某個大廠的PCB板上就出去了,我們出海必須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去落地,尤其在醫療領域,都要提供完整的佐證資料、醫療科技評估,以及對當地健保財務的正面影響。」鄧居義說。
日本市場做得越來越好,為什麼在台灣上市?
隨著日本快速成長、產品越來越國際化,智抗糖卻決定根留台灣,在台灣上市,為什麼?
「其實我不覺得台灣資本市場輸日本,我們資本市場有45%資金來自國外法人,所以台灣沒有國際化嗎?不會,其實很夠。」鄧居義指出,台灣市場是全世界第八大的市場,而且台股有三分之一的交易量也由國外法人貢獻,代表台灣市場的深度與廣度已足以承載國際級的科技新創。
另一方面,上市不僅是為公司取得成長資本和鼓勵員工,鄧居義還希望藉由這次上市,讓台灣新創生態的良性循環,「要看到更多出場,大家對台灣新創才會有更多信心。」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