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500萬個數據點」解析大谷翔平,MLB如何用AI做到毫秒級即時運算?
觀點|「1,500萬個數據點」解析大谷翔平,MLB如何用AI做到毫秒級即時運算?

無論是10月中登場的中華職棒總冠軍賽,還是11月初剛落幕的MLB季後賽,都讓全球棒球迷熱血沸騰。轉播畫面上每一次關鍵的盜壘、每一記逆轉戰局的全壘打,除了是球員的現場決斷,也是球團在海量數據和AI驅動的即時運算分析下,作出的戰術決策。

現代棒球除了球員與教練團的精湛實力,情蒐團隊快速分析對手資料的能力,也被視為勝負關鍵。這讓棒球比賽不僅是球員意志與天賦的展現,更是一場「數據科學」的對決。從20年前「魔球(Moneyball)」時代以來,數據分析已是棒球戰術的核心,而如今,AI更將這場革命推進至「預測當下、驅動未來」的全新紀元。

以世界級聯盟MLB為例,每場比賽會產生數TB的數據:從球的轉速到球員守備軌跡,這些數據若無法在毫秒間完成分析,就將只是「雜訊」。

挑戰不在於擁有多少數據,而是如何「即時」處理與分析,將數據轉化為可執行的洞察。無論是給教練團的戰術建議、給球員的訓練回饋、給轉播單位的即時資訊、甚至是讓球迷可互動的吸睛內容和觀賽體驗。

為了迎向挑戰,MLB與Google Cloud攜手打造強大且統一的數據與AI平台,協助聯盟與FOX Sports等轉播合作單位一起跨越數據整合鴻溝,運用「AI驅動的數據分析」讓所能提供的數據洞察、賽事轉播、球迷體驗更為即時。

體育賽事透過雲端整合數據,用AI驅動即時決策

你可能難以想像,一場MLB比賽能產生超過1,500萬個數據點。而在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職棒大聯盟,這些資料可能分散在舊系統與現代化的分析系統(Statcast)中,使得統一分析變得困難。

MLB的Statcast系統自2015年推出以來,便透過安裝在球場各處的感測器即時蒐集數據,記錄球場上的各種動態,除了能為球隊管理階層、球員提供最新的資訊以優化決策,更可結合AR技術打造沉浸式球迷體驗。

為了讓數據真正成為決策的基礎,2020年起我們協助MLB將關鍵的Statcast系統與工作負載全面遷移上雲,並以BigQuery打造統一的數據平台。如今透過雲端整合,這些資料能即時匯入資料庫,提供聯盟30支球隊存取,並進一步各自建立AI模型或專有演算法,讓球隊能更精準地分析球員表現、優化陣容與戰術。

這場系統上雲的關鍵轉型,不僅為MLB奠定了「數據驅動」的穩固基石,也讓數據分析從「事後諸葛」轉變為「戰術核心」。

用AI提升轉播內容品質,及球迷個人化的互動體驗

在體育轉播中,如何即時消化龐大的比賽數據並轉化為吸睛內容,始終是一大挑戰。Google Cloud透過Vertex AI Vision協助轉播單位FOX Sports自動化處理與分析海量影片素材,並在直播中於數秒內接收Statcast數據、完成AI運算,讓球迷得以在轉播畫面上看到「視覺化的好球帶」或「擊球飛行軌跡分析」等即時的數據視覺化分析。

在今年的世界大賽中,我們更協助FOX Sports運用AI推出多項創新。基於大聯盟過往比賽數據訓練打造的FOX Foresight,讓製作團隊可即時以自然語言提出「今年季後賽中,排名前五的左打者是誰?誰在第九局表現最好?」這類直觀問題,並在幾秒內查詢到跨季數據、獲得戰術洞察,使解說內容更具深度。

同時,暱稱為「Connie」的AI代理連接系統(Connectivity Agent)可主動監控並預防網路連接問題,提高電視轉播可靠性,確保全球球迷不錯過任何一球。

此外,AI也為球迷帶來更個人化的互動體驗。我們與MLB合作,運用Gemini模型結合歷史對戰數據、天氣、風向、位置等資訊,將比賽分析延伸至新型態的行動廣告與球迷互動。AI系統會依據觀眾所在地,即時推送與該地相關的比賽預告,讓趣味且個人化的廣告資訊在城市間流動。結合生成式AI技術,大幅豐富了轉播的深度與可看性,也讓球迷的觀賽體驗更沉浸、互動也更即時,並有機會為體育轉播開啟新的參與模式與商業可能。

展望運動科學AI新未來:我們的「主場」優勢與挑戰

生成式AI已為MLB帶來數據分析與轉播服務的革新,打造更個人化的球迷體驗。而我相信,這僅是開端,AI技術將持續從MLB延伸至更廣泛的體育應用領域。

舉例而言,我們近期宣布將以AI助力2028年夏季奧運會,運用Gemini Enterprise 與Google Workspace作為奧運規劃與後勤的關鍵工具。

將視角拉回台灣,我們擁有世界級的科技實力、充滿熱情的職業運動聯盟,以及積極擁抱AI創新的產業生態。MLB的案例證明,結合AI與數據驅動的營運模式不僅可行,更能創造長期價值。台灣的體育聯盟與球隊也能運用彈性、易上手的AI工具與數據解決方案,從小處著手、快速迭代,提升戰力、優化球迷體驗,推動產業蓬勃壯大與創新發展。

而對台灣所有企業而言,MLB賽場上的挑戰──海量數據、即時決策、優化體驗──也正是許多企業在商場上面臨的挑戰。無論是在棒球場上,或在全球供應鏈中,唯有掌握數據洞察、靈活運用AI與雲端技術的企業,才能發揮數據價值並在競爭中掌握勝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