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本哲學vs.人本哲學
錢本哲學vs.人本哲學
1999.11.01 |

工業革命之後,大量生產的時代來臨。一九一一年,美國的工程師泰勒(Frederick W. Taylor)出版了一本影響深遠的著作《科學管理的原理》,其要旨為:任何工作者都可以用時間與動作效率來分析,然後分工成獨立的單元,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執行;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激勵和控制員工,確定各分工之間能夠維持協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濟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市場,而使企業資金成為關鍵性的策略資源(機會無限、資金有限)。公司因此發展出複雜的預算與策略規劃制度來主導資金運用,而為了控管這些制度與決策流程,公司總部的規模日益龐大,公司和員工之間開始發酵出新的關係:在強調效率的過程中,管理的重心變成資金的分配與控制,員工只是可以被替換的工具而已。一九五六年,社會學家懷特(William Whyte)撰寫了《組織人》(The Organization Man)一書,清楚地闡明了企業如何為了便於控管而維持員工的一致性,以致於壓抑了他們主動精神和創造潛力。

**看不見的手,維持平衡?

**
讓這個現象雪上加霜的是經濟學家的市場理論,他們假設人人以追求利益為目標,而將企業和市場劃分為彼此敵對的雙方。市場的一方代表社會的利益,期望自由競爭以享受最大的「消費者利益」。企業的一方代表公司的利益,努力營造競爭障礙以保護最大的投資利益。在「人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前提下,由「供需法則」這隻「看不見的手」來維持市場機制的運作平衡。
波特教授(Michael Porter)被奉為「競爭力大師」,其理論即認為:公司恆與供應商、顧客、競爭者、以及潛在的競爭者處於抗衡與對立,而管理階層的挑戰,就在於如何使敵對者處於劣勢,而從產品的價值中為自己獲取最大和持久的利益。經濟學家這種理論所隱含的假設就是經濟大餅的尺寸是固定的,競爭是零和的遊戲,因此企業的利潤必定與社會的利潤衝突,須由市場來制衡,並美其名為「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名詞的誤用

**
慶幸的是,經濟學家這種看法並不符合發生的實際狀況。《以人為本的企業》(The Individualized Corporation)一書的作者巴雷特(Christopher A.Bartlett)和高學爾(Sumantra Ghoshal)在長達六年的研究之後發現:「過去一百年來,人類的生活品質之所以能夠史無前例不斷地改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能夠持續地提升其生產力,及創造新產品和服務的才華。就像諾貝爾得主塞門(Herbert Simon)說的,把現代社會稱為『市場經濟』,是名詞的誤用。他認為現代社會主要是一種『組織經濟』,也就是大部分的經濟價值並不是在經濟學家們理想中完全自由的市場裡,透過最純粹的競爭而創造出來的。而是在很有效率而功能健全的企業裡,透過龐大人力的集合運作,並在組織整體的大方向協調之下所創造的。」

**人本哲學的管理策略

**
換句話說,經濟學家過去認為「企業只是一個經濟實體,其目的在於利用顧客和供應商來獲取最大的價值」,這樣的觀點已經不符合時代。企業應被視為維持現代社會進步最重要的機制:其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乃是提升大眾生活品質的重要動力。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傳統的管理階層把重點放在策略、結構、和制度上的「錢本哲學」,必須改變為以「目標、過程、人才」為主的「人本哲學」。
以市場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公司,自然也會以市場的法則來對待自己的員工,而當每一個員工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來做事的時候,公司就失去成為現代「社會機構」的意義,因為人們在市場中必須先看到自己的利益才會去交易,但是市場本身並無法創造新的價值。公司為了要創造新的價值,必須犧牲某些「市場效率」,把資源用在無法立刻產生最大「市場報酬」的地方。

**新經濟時代的企業觀

**
讓人興奮的是抱持這種哲學的公司(如:3M、ABB等)其長久的績效反而超越了只相信「市場法則」的公司(如:Norton、 Westinghouse等):因為「人本哲學」公司的員工們較善於以合作的精神整合必要的資源來創造新的價值。
「網路新經濟」的來臨讓經濟學家們大為恐慌,因為許多舊的經濟理論不適用了,而「新經濟」發展的速度又快得超乎想像,其渾沌(chaos)與荒謬(absurdity)不是慣於理性與邏輯思考的傳統經濟學家所能理解與掌握的。MIT的梭羅教授說:「世界已經變了,我們必須跟著一起變;(公司應)說服自己不能再只為了個人利益而投資,而要為人類社會的長遠發展而投資。」秉持「人本哲學」的企業,終將「永續長青」。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