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融合  真誠不變
虛實融合 真誠不變
2007.05.15 | 人物

Cyworld是銀河網際上的一個星球,上面住著和台灣人數相當的年輕人。在這個星球上,2200多萬的新住民各自擁有免費的家,但家裡的沙發、電視和想要掛的畫,或想要有個充滿音樂流瀉的房間,一切都要用可愛的松果來買。

南韓的影視名人和政治人物,如果沒有一個Cyworld的首頁(minihompy),也別想混了。從Cyworld的首頁可以連上部落格、相片和各種虛擬物品和數位產品(手機鈴聲或流行音樂),利用minihompy可以和新住民一起互通訊息。

靠著販賣松果,Cyworld的母公司鮮京電信(SK Telecom)就像擁有印鈔機似的,每天新台幣936萬元,輕鬆落袋。

全南韓90%的20歲年輕人都在使用Cyworld,他們忠誠的使用習慣(cyholic,所謂Cyworld 恐慌症,不上Cyworld就會恐慌)是全世界經營社交網路所欣羨的(見記者賴珍琳精彩的封面故事P.70)。

然而更讓人咋舌的是,Cyworld還運用手機黏性,賺進更多鈔票。大部份的年輕人對電信營運商都沒有特別喜好度,他們往往為了新手機,綁約服務一到,就換營運商。鮮京電信大膽利用對Cyworld的痴迷來綁住消費者,年輕人使用Cyworld時,不但賺松果錢,還又賺進另一筆電信使用費。

手機是目前年輕人唯一不離手的東西,在網路上想要繼續火紅的服務,無不開始學習Cyworld和手機的連動性,MySpace和YouTube都是後繼者。而鮮京電信能在2003年先知先覺地就買下Cyworld,眼光超越當時所有競爭者,則是台灣的電信營運商更該思考的。

或許電信營運商不該只花錢教育消費者什麼是3G或3.5G,買下一個有部落格、相片、新聞、影片、書籤……等有趣好玩的高人氣Web 2.0網站,「網站+手機」,自然3G和3.5G就使用量大增。

社交網無處不在,也隨著年輕人到處走動。社交網因年輕人聚集而生,也因年輕人離開而亡。去年九月《數位時代雙週》以無名小站為封面,宣告年輕人的社交網站時代來臨。

無名小站的鋒頭也在彼時更加澎湃,但無名卻愈來愈忽視網友的訴求,經營態度也不若以往認真,甚至還滲入許多虛偽(如攻擊其他BSP和母校對罵事件……),造成「反無名小站」成為一種顯學(見朱學恆〈Web 2.0的真心與絕情〉一文P.44)。

而美國知名新聞網站Digg.com的HD DVD破解碼數字事件(見楊致偉〈矽谷最新〉專欄P.108),更讓我們看到年輕一代莽動而熱血的網路使用行為。

我想說的是,如果在實體世界不會做或說的事情,請也不要在網路世界上大膽行之。虛實融合的世界已然來臨,在別人面前不會破口大罵,就別到他的部落格裡胡語亂說;在實體世界我們不會偷光碟,在網路上又何需破解密碼?

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也是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但人際間的應對進退,真誠態度永不該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