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能存活下來的航空公司,大多依靠貨運生意維持營運,長榮航空(以下簡稱:長榮航)本身貨機數量較少,為了衝高營收,透過將多架客機改裝載貨,在營收、貨運量上,都創下大幅成長。
策略上,長榮航的電商生意營業額因此成長三成;布局後疫情商機,也陸續導入無接觸式服務、數位健康護照,提升服務的安心感,總經理孫嘉明在今(19)日法說會中預估,台灣明年第一季有望陸續解封,甚至開放外國旅客轉機,客運生意將逐步回溫。
寵物食品也走空運,長榮航貨運營收創新高
疫情前,長榮航的貨運營收,佔比大多都在20%以下,今年10月,貨運營收佔比來到歷史高峰93%,10月貨運營收也創下89.2億新台幣歷史新高。
法說會上,長榮航主管形容,「貨運生意如同苦海明燈,支持公司營運不墜」,貨運生意這麼旺,孫嘉明分析,這跟海運塞港有很大關係,許多貨物都紛紛「由海轉空」,最近接到的貨物包括汽車零組件、運動用品等等。
甚至也有許多過去不曾載過的商品,比方說寵物食品,過去都是以海運為主,現在也都改走空運,「歐美民眾對寵物很重視,人可以不吃飯,但不能讓寵物餓到」,孫嘉明說。
為了應付龐大的貨物量,本身只有五架全貨機的長榮航,拆除多架客機的座椅,或是把貨物綁在座椅上的方式載貨,孫嘉明分析,「10月貨運營收可以創新高,除了我們用客艙載貨,也跟全球運價高漲有關。」
整體來說,長榮航未來對於貨運市場相當看好,預估明年航空貨運需求,相較於2019年可以成長13%。今年第四季,將引進3架777F新貨機,整體總數會來到8架,預估貨機運能將大幅成長60%,會用於加密北美貨運航線,持續衝高獲利。
以中短期來看,長榮航沒有購買更多新貨機的打算,孫嘉明說,內部現在評估是將現有客機改裝成貨機,不過具體的數量、時間表,現在都還沒有答案。
導入科技增加安心感、電商營業額成長三成
客運方面,要分成國內線、國際線兩塊來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2022年國內線運量將恢復至2019疫前水準的93%,而國際線僅恢復44%。
長榮航觀察,現在客運還是受疫情、各國入境檢疫規定影響,看不到明顯復甦跡象,IATA預估明年虧損為約120億美元,同比減少 77%。不過,隨疫苗施打率提升,可以確定的是,航空產業低谷已經過去,預期國際旅行會在2024年,恢復疫情前水準,並持續成長。
為了恢復旅客信心,長榮航也有兩大策略,首先是積極配合「數位健康認證計畫」,讓旅客搭機更方便快速。主要是現在搭機都需要付上病毒檢驗、疫苗施打證明,用紙本查核速度太慢,國際上有許多數位的平台,可以把這些證明以數位化方式上傳,讓報到、搭機速度上能變得更快。
孫嘉明說,現在長榮有跟IATA Travel Pass、Affinidi、AOKpass這三大平台合作,在特定航線上開放旅客來使用。
第二是,將持續推動自動化服務,強化無接觸式服務,比方說,透過人臉辨識系統登機等等,強化防疫跟飛行便利度。
幾乎所有航空公司旗下的電商平台都有販售食品、免稅商品、周邊等,孫嘉明說,過去這塊生意對航空公司來說是很小的,但在疫情期間,長榮航花了很多心力經營,包括推出防疫夾克、飛機餐,甚至機上餐車也拿出來賣,都創造不小市場討論度,讓整體營業額成長約三成。
展望未來,孫嘉明預估,明年第一季,台灣有可能在防疫方面進一步解封,甚至恢復外國旅客轉機,如此一來,客運生意才有望逐漸走上復甦之路。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