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玩物】在雲端工作、數位生活中節省與擁有更多時間的方法
【電腦玩物】在雲端工作、數位生活中節省與擁有更多時間的方法
2012.12.08 | 技能

我本來想把標題定為「節省更多時間」,後來想想時間就是一條不斷往前奔流的河,而且你根本沒有容器可以汲取河水,如果沒有辦法儲存,那又何來節省之說? 節省的時間永遠不會變成你的時間,除非你立刻用掉它。

所以後來我把標題修正為不僅要節省,更要「 **** 」,但這個擁有不是未來的擁有,而是過去的擁有。同樣的我們無法擁有未來的時間,但如果回顧過去,發現自己在每一個時間點都做了一些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那麼,這時候我們可以說是真正擁有了那個過去的時間。而你擁有愈多過去的時間,表示你成為那段時間的主人,累積了更多有意義的能量。

簡單來說,計算個人時間的單位不是分鐘,而是你完成了多少事情。每一週一定都有七天,但如果我在一週內寫了七篇部落格文章、完成刺客教條三遊戲、看了一場電影、去了一次踏青、吃了四間好吃餐廳,並且把工作進度順成完成。那麼我對時間的感受將會有所不同,會真正覺得自己擁有了更多的時間。

的方法

的方法。

無論是工作、生活、家庭或娛樂。


」:讓檔案管理更快完成 *

善用 Dropbox 這類同步服務可以讓很多事情變得更快完成,甚至,有些時候再也不用做那些重複麻煩的事情。

包含不需要再重複著把檔案複製到隨身碟的動作。不需要擔心在多台電腦之間傳遞檔案時版本新舊。甚至可以大量減少自己去備份檔案的次數。

然後,如果有一天硬碟壞掉、檔案損壞,也可以 更快完成還原正確檔案 的步驟,因為從雲端直接復原即可。

」:把時間全部用在編輯文件上 *

使用 Google Drive 這樣的線上即時同步編輯工具有很多好處,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讓我們把僅有的時間花在刀口上。

如果沒有線上多人同步編輯,那麼要在工作團隊之間合作某個文件時,會增加很多時間花費,尤其在不斷重複寄件、下載檔案的動作,或是花費很多時間在檔案版本的整合、確認上。

但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編輯」本身吧!所以線上協同合作的好處,就是把上面那些溝通動作全部省去,但省去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可以把時間真正花在最重要的「編輯」本身。

」:不做無用的列印、寄件、整理動作 *

當然,或許不可能也不需要百分之百無紙化,但如果可以的話,應該在工作上盡量的追求無紙化的工作方法。

因為在紙本的作業流程中,像是列印、寄件、整理紙張這些動作,老實說都和你的「生產」本身沒關係,而是無端多出很多無用的行政流程。

所以如果能夠盡可能的不要列印、寄件、整理紙張,如果所有內容都儲存在像是 Evernote 、 Google Drive,或者 Word 等檔案裡,利用數位檔案來工作,可以避免你把寶貴時間花在幫助很小的事情上。

」:和生產力無關的動作避免重複做 *

安裝單機軟體有什麼缺點?如果換一台電腦,或是重新安裝軟體,那麼之前所有的設定都要重新跑一次。

Web App 有什麼優點? 那就是你在網路上設定完成,從此你不管換到哪一台電腦重新要使用它,它依然保持著你之前做好的所有設定和內容。

現在的手機 App、瀏覽器套件、電腦單機軟體,都可能還有類似的缺點,要不然就是要麻煩自己去備份還原。而一個雲端的系統, Web App 的架構,可以再也不需要重複做這些一樣的、無關生產力的事情。

」:重點是閱讀本身,不是翻閱這個動作 *

如果你有10個每天都想看的內容網站,若是要每天都花費時間去進行重複的打開每個網頁、瀏覽每個網頁有沒有最新消息的動作,這是你閱讀的目的嗎?

閱讀的目的應該在於讀到內容,而不在於去到那個網站(是的,身為部落客好像不應該這麼講,但身為追求生產力的工作者來說,這才是好方法)。

所以 Google Reader 仍然是必要的,即使是社群,你還是不得不點開那個網頁去看,而且社群還沒辦法讓你自己很方便的去整理。

但 Google Reader 上可以直接把優質網站的文章抓到閱讀器中,你可以從單一的閱讀器快速瀏覽所有文章,省去那些點開網頁的無謂翻書動作。

」:不要想了,去行動吧! *

搜尋的意義,我覺得那代表跨出第一步的行動。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問題,然後開始一直想、一直煩惱,如果你有時間去擔心「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這件事,為什麼不把這個時間花在一個最簡單的行動:「去搜尋」上呢?

擁有時間,就是讓自己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遇到疑難與其自己空想,把時間花在用 Google 搜尋上,這才會展開行動!

」:隨時知道自己有空時可以做什麼 *

我們其實常常遇到有空的時間,只是我們不會利用。每次遇到空檔時間,我們只會東摸西摸讓時間溜走。

這時候應該要事先準備好一份 「待辦事項」清單 ,下次遇到有空的時間時,立刻從待辦事項裡挑一件事情來完成,把時間利用掉!

要不然,你遇到再多次空檔時間,你還是一樣誤以為自己沒時間。

」:讓零碎時間也可以發揮價值 *

很多時候可能知道自己有空,但有空的時間非常短暫,例如等車空檔、通勤途中,但如果能夠把這些時間也拿來利用,那麼就會真正覺得自己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因為你完成了更多事情。

利用智慧型手機,不管是 Android 或 iOS 等,這些 零碎時間 可以收發個郵件、做一些筆記,甚至要編輯一下文件、心智圖也不是問題。

行動裝置真的是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時間的好工具,只要用得其所。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

我最近把手機上所有社群、即時通的通知全部關掉,只保留了和自己最重要的朋友的即時通通知,幸好使用 Cubie 的只有我們兩個。

因為當我正在利用零碎時間,在手機上處理一件事情時,彈出的通知非常容易打斷我的工作節奏,讓我變成一次做太多事情。

但這是數位環境很容易出現的問題,資訊太多太雜,因此第一步就是要隔離他們,例如正在專心工作時,把這些新訊通知全部隔離起來。

」:讓一件事情產生更多價值 *

前面才說要隔離通知,現在居然說社群也對擁有更多時間有幫助?這裡面的道理在哪裡呢?

其實很簡單,例如我寫出了今天這篇文章,我把文章分享到社群,獲得了一些討論、一些傳播,效應多大我還不確定,但只要有新的回應,這樣這篇文章的生產價值不就有了新的提昇?

社群傳播就像滾雪球,我先花時間創造出這件事情的基本價值,接著讓其他受眾一起花時間把這件事情的價值愈做愈大,我們彼此互相做著這樣的事情,讓一件生產可以超乎一個人可以做到的範疇,這當然是善用時間!

小結: *

以上,我從 10 個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在數位、雲端的時代裡,我們如何可以善用這些工具服務,讓自己節省並擁有更多時間,成為可以真正掌握時間的工作者與生活者。

轉自 電腦玩物

關鍵字: #數位工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生成式 AI 掀起的浪潮,正在重塑全球職場規則。當自動化與智慧工具成為日常,企業對人才的期待也正快速轉變,不只要會用AI更要能與AI協作。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看見了這股正在變化的趨勢,將「AI」視為青年職涯培力的核心議題,從課程設計到論壇活動全面升級。近期,更辦理「AI破浪者論壇」,邀集產業專家帶領青年從 AI 工具應用到心理韌性心法,全面探索 AI 時代的職涯解方,希望能陪伴青年不僅追上技術,更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培養學習力與行動力,學會駕馭浪潮而非被浪潮推著走。

從教育補位到心態進化,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的AI世代行動課

「我們要做的就是補上教育與職場之間的缺口,」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指出。她表示,新北市政府青年局雖僅成立3年,但始終以「接軌社會、接軌職場、接軌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只是從開設課程賦能青年,更要讓青年加快速度以多樣化的姿態進入場景實戰,而「新北有課 UKO」正是這個「接軌職場」的實踐平台。

邱兆梅局長說,它是專為 18 至 40 歲青年而打造設計,串連了培力課程、職涯諮詢與實習體驗的完整職涯成長路徑,希望成為新北青年的「實戰培力基地」。因此,從AI 工具應用、數據分析到自媒體行銷,課程設計結合專案實作與專業證照,如NVIDIA DLI AI深度學習課程等,讓學習成果能直接成為履歷亮點。邱兆梅局長認為,青年需要的不只有學習知識,而是「能立即上場的實戰力」。「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我們希望青年學會行動、會嘗試,跌倒之後也能有再站起來的韌性。」這樣的精神,也成為今年「AI破浪者論壇」設計的出發點。

相較過去曾以「藝術變現」為主題,今年的新北市政府青年論壇轉向時下最熱的 AI話題,是順應趨勢,更是教育思維的延伸。「AI讓未來變得更快、更不確定。」邱兆梅局長深刻描繪了時代的變革,「在我父母親的年代,職涯像是在爬樓梯,大家都有明確的路徑。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世界不要說樓梯,連堅固的地板都不見了。」

她坦言,現在的職涯模式更像是「衝浪」充滿高度未知性,也因此,AI 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心理挑戰。許多青年面對變化感到焦慮,擔心被取代或落後。於是,今年論壇特別以「上半場談技術、下半場談心理」的設計,將生成式 AI 的應用學習與心理韌性課題並列。

DSC01039.jpg
邱兆梅局長強調「我們要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面對未知的能力。」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從技術到人性:AI時代青年行動力的三種樣貌

在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講者從各別角度,展現出對AI時代下青年可能的行動路徑的不同洞察與分析。

在AI實務應用的層面上,AI 創作者林上哲與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兩位講者皆指出,「協作」與「標準化」是進入AI時代的關鍵。李婷婷認為,與AI互動的能力就像訓練一位國中生,指令越明確、語境越精準,AI的回應品質就越高。她強調,唯有長時間餵養資料、反覆調整,AI才能成為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工作夥伴。而林上哲則從企業角度指出,AI自動化若無法落地,多半是因為組織缺乏標準流程。唯有先完成SOP與工作鏈結的明確定義,AI串接與任務優化才有基礎可循。

DSC01106.jpg
AI 創作者林上哲在論壇中分享:AI 要真正落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組織能否建立明確的標準流程與工作鏈結。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至於在企業導入 AI 的實務層面上,DataDecision.ai 人工智慧科學家尹相志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控」。AI 無法產生完全一致的答案,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風險與難以驗證的結果,因此實際上線的多為 AI 所生成、可被測試的程式,而非 LLM 本體。他進一步提醒,AI 並非萬能代理(Agent),真正的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工具的能力邊界,並以「工作流」的概念設計系統,讓人類的品質管理與決策判斷成為 AI 發揮效能的保障。

在面對 AI 時代的個人修煉上,三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真正的競爭力仍來自「人性深度」。尹相志提醒青年,要勇於挑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因為這是機器無法模仿的勇氣與創造力;林上哲則強調閱讀與專注的重要,他認為在速食資訊的時代,願意深入思考、專注於單一主題的人,才具備「匠人精神」。李婷婷則以自身經驗呼應此觀點,指出與 AI 協作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反覆調整。當你真正開始讓AI回覆訊息、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發現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才能學習如何把腦中的 SOP 清楚轉達給它。唯有經過不斷試錯與磨練,AI 才能真正為你代勞並成為人類創意的延伸。

三位講者的分享,體現了青年局設計這場論壇的初衷:AI不只是技術趨勢,更是場人與心智的革命。從自學者、創業者到產業實踐者,這群「破浪者」讓人看見AI時代下多元的成長路徑:學習力、行動力與韌性。

DSC01384.jpg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指出:AI 就像一位需要引導的學習者。唯有持續餵養資料、反覆對話,AI 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思考。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在AI解放之後,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邱兆梅局長分享,AI 的普及正迫使人重新思考「人」的價值。她認為,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一種解放,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 90% 重複、機械、缺乏意義的工作,讓人有機會回到核心問題:「什麼才是人類的獨特性與貢獻?」

「當這些被AI取代的事都被解放後,我們就該探索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她說,而那才是人類真正的價值。邱兆梅局長鼓勵所有「AI破浪者」們,要誠實地面對跌倒與挫折,並專注在那 10% 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上,因為那才是青年在這個時代中最關鍵的競爭力。「現在值得敬佩的,不是一路順利的人,而是一直跌倒還能再站起來的人。」她強調,「新北有課 UKO」不僅幫助青年學會寫履歷,更陪伴他們走進產業現場,從技能到心態提供完整支持。最終,能真正駕馭浪潮的,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的人,而是那顆願意持續學習、面對挑戰、勇敢破浪的心。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