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報告~開放資料每年有3.2兆美元經濟價值
麥肯錫報告~開放資料每年有3.2兆美元經濟價值
2014.05.01 | 技能

為了推動開放資料(Open Data),經濟部工業局今日邀請資深新聞工作者李怡志以英國開放資料案例,教導媒體產業如何應用開放資料,以及「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羅佩琪站長,分享病後人生的醫療照護應用。李怡志認為,政府應該與各產業密集交流,找出企業與公民真正需要的開放資料,讓產業應用升級。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長照中心互動圖表。圖片來源:病後人生網站截圖)。

根據McKinsey2013年研究報告,在交通運輸、教育、消費產品、電力、石油瓦斯、醫療照護及消費金融等七大領域,開放資料全球每年至少可產生3.2兆美元的經濟價值,亦降低3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減少每人每年35小時的交通時間。

經濟部工業局知識服務組副組長林俊秀以美國為例指出,消防栓常在大雪時被掩蓋,若在大雪時有火災,容易找不到消防栓,因而發起公民認養消防栓提拱在地消防栓的資訊,林俊秀說,公民參與開放資料是較好的社會型態,希望公民一起協助推廣及應用開放資料。

台灣政府從2013年4月推動開放資料(Open Data),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累積1,800個資料集,以公共資訊、休閒旅遊、生活安全及品質等領域為主,有超過7成的資料。

工業局使用提姆·柏納-李(Tim Berners-Lee)定義的開放政府資料五顆星評等系統,目前台灣各部會所開放的資料,都是三顆星以上非專屬格式的原始資料,例如:HTML、XML、CSV等,而不使用Excel、PDF等特定資料格式。去年規定每個部會提供60個資料集,今年工業局則廣辦座談會,了解產業界及民眾需求,協調各部會開放民眾所需的資料。 

新聞媒體運用開放資料創造利基

資深新聞工作者李怡志指出,開放資料指的是開放有整理過的政府資料。美國公開900萬筆健保資料,從4月9日開始,美國媒體也陸續應用開放資料寫新聞,例如整理醫生健保收入,找出哪些醫生收入特別高,甚至有一名醫生在2012年時名下掛了2,000萬美元。

其次,醫療價格與品質,可看出科別的花費及材料費,也發現做新的膝關節,在美國18個州的花費甚至超過一般人的年收入。第三,也發現健保費、藥費的問題,發現其中2%的美國醫生拿了3.6%美國健保,以及同樣的手術,女性醫師的收費及手術量都比男性醫師來得要低。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把開放資料做成資料庫,可供民眾查詢。 

新聞界運用開放資料跑新聞,達到真正的開放資料新聞學(open data journalism),像衛報將所有使用開放資料所產生的報導全部公開,標示每一篇報導的開放資料來源。 

開放資料應用案例:病後人生網站上線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政府資源多,但遇到問題時,要往哪裡找?。圖片來源:羅佩琪提供。)

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站長羅佩琪,由於父親中風,母親是視障人士,自己又經歷乳癌,兩年前開始關心疾病後照顧。羅佩琪說,當時要在網站上找到她要的資訊,必須點擊超過50次滑鼠。政府雖然提供詳盡的疾病補助,但橫跨許多部會,民眾得自己搜尋資訊,羅佩琪透經友人提醒才發現父親繳的勞保能領補助,大幅節省中風後90.24%的醫療支出。只是民眾面臨這麼多政府資訊,往往是「不知道,就沒份」,所以她成立「病後人生」網站,成為病後資訊的蒐集者及傳播者。 

羅佩琪覺得,資料散布在各機關的網站,降低資料原本的效用,再加上資料引用法條,往往不易理解。於是,病後人生以「生病」為時間軸,串連15大主題,包括社會福利、器官捐贈、勞保給付、長期照護、身心障礙、死亡喪葬…等,提供民眾可按部就班照著做的資訊懶人包,要當政府網站的資料小爬蟲,也讓病後人生網站瀏覽量達23萬4千人次。

對於開放資料的想法,她說,「資訊」只是根本,而「開放」其實強調的是「鏈」,是把資料從蒐集、產製、呈現,直到傳播的過程。她在找資料的過程中也發現,台北市政府做的台北來福及新北市政府做的新北市福利雲,都很方便查詢,算是政府資料中做得較好的服務。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在沒經歷重大疾病以前,你想過後續流程這麼複雜嗎?。圖片來源:羅佩琪提供。)

衛福部今年初開放長照資料,羅佩琪甚至用互動圖表呈現全台所有的長照中心,病後人生從無到有,都是她一手包辦。一個小女生,怎麼做到?一開始花兩個月蒐集資料並全職投入。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她傾向先搞懂最困難的法規,看第一手的資料,而非使用第二、三手資料。運用開放源碼社群的力量,她接觸g0v零時政府,參與福利請聽專案,學習如何與工程師協作,並了解各種open data的實際運用。也去參加Code For Tomorrow開辦的Data Science Program課程,學習視覺化、做地圖、清資料的方法。此外,她指出工業局之前也都有辦類似的課程。

Open Data問答集(台北市電腦公會提供)

1. 何謂Open Data 資料開放加值應用?

開放資料(Open Data)通常泛指開放「政府」資料,指的是一種經過挑選與許可的資料,不受著作權、專利權,以及其他管理機制所限制,可以開放給任何人自由出版使用,例如政府文件、氣象動態、地產價格、地理圖資…等。

2. 什麼是開放資料Open Data應用推動計畫?
經濟部工業局制訂「開放資料(Open Data)應用推動計畫」,推廣民眾了解與使用開放資料應用服務、鼓勵業界自主發展開放資料應用與改良商業模式、推動教育訓練培育產業所需之資料人才,蒐集產業界資料集需求提供給資料供給單位參考,促使更多資料集開放、進行技術與法制配套研究,建構產業發展環境。

3. 民眾如何取得台灣政府開放資料?
開放資料主要的管道是透過網路下載,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許多中央機關與縣市政府也都建有資料開放平台,如農委會、文化部、環保署、臺北市、高雄市…等。

4. Open Data目前於各產業的應用成果?
台灣開放資料推動尚屬起步階段,企業對外提供應用服務較少,或僅供內部商業營運使用。應用的領域以氣象、交通與觀光應用較多,如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的iTenki、景翊科技所開發的國道及時路況導航系統…等。

關鍵字: #開放資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