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了第一台比特幣ATM!就隱藏在台北東區一家冰淇淋店內,使用者只要先申請比特幣錢包,放入新台幣紙鈔,就可以把新台幣兌換成比特幣。不過比特幣ATM只是比特幣龐大生態圈中,一個小小的環節而已。「經由開源社群、礦工、交易所、使用者等多方參與者的努力,比特幣最後形成一個貨幣獨立王國,圍繞著比特幣的鑄造、流通、兌換與支付等環節,在這環節聚集大量的利益相關者,構建自己獨立的權利契約,更打造了日益成熟的生態圈。」《比特幣:現在過去與未來》這本書清楚點明了比特幣生態圈的龐雜。
比特幣生態系有5大類成員:第一類就是挖礦的軟體與設備商,如中國烤貓、美國蝴蝶機實驗室等礦機公司;第二類是比特幣交易平台(把比特幣換成美元等法幣),如破產清算中的交易平台Mt.Gox、中國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BTCChina),或支付公司(接收比特幣並且轉換成法幣支付給店家),如Coinbase;第三類則是比特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第四類是比特幣的研究與資訊服務商,如中國的壹比特與美國的CoinDesk等。最後一類則是維護比特幣網絡運作與支援開發者的組織,如比特幣基金會。 對於創業者來說,最大的挑戰來自駭客攻擊、業者監理與政府管制等問題。各大交易平台的駭客攻擊事件頻傳,如Flexcoin、Mt.Gox、Bitstamp等交易平台都遭受過駭客入侵,防範駭客成為比特幣創業圈頭號挑戰。在業者自我監理方面,因為比特幣交易尚缺法令保障,若有問題投資人求訴無門,業者的誠信變得更重要。如今年世界最大交易平台Mt.Gox2月傳出被駭客入侵,因此破產倒閉,但不少投資人指出,「交易平台沒有被駭客入侵,整起事件根本就是內部人士『監守自盜』。」因此創業團隊要如何獲得投資人信任也是重要工作。
在政府態度相對保守的亞洲,創業者還要隨時面對法令的禁止,比特幣交易的禁令一來,團隊的發展方向就要轉個彎。「去年央行一呼籲銀行不要做比特幣相關業務,正在和銀行談合作的我們,合作機會就飛走了。」一名台灣業內人士說。中國央行最近更加深打擊力道,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提供比特幣交易網站價金代管或信託服務,試圖關閉這些公司的銀行帳戶。
在這些疑慮下,不少專家開始大力唱衰比特幣,但卻澆不熄中國創業者的熱情。而較為自由開放的美國,創業者更是前仆後繼,一點一滴布建完整的比特幣生態系,因為他們深信比特幣將顛覆現有的金融體系,成為未來人類交易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