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諭緯] 軟硬整合,整合了什麼?
01

[盧諭緯] 軟硬整合,整合了什麼?

2014.07.10 | 科技

昨天,《數位時代》一年一度的創業小聚年會活動,包括創業者、創投、重量級廠商及諸多關心台灣創新創業朋友的熱情參與下,圓滿完成。今年的主題是「軟硬整合,啟動大創新」,其實,軟硬整合並不是這一兩年才成為焦點,早在2003年,蘋果發表搭配iPod使用的iTune服務時,這個話題就開始廣為被談論,2007年iPhone的出現,又再次將此話題推上了高峰,從03年至今,為什麼我們還沒找到解答? 特別是台灣許多硬體的業者,早就是蘋果多年的戰友,問題到底出在哪?

六月底去了一趟美國,參加GoogleI/O開發者大會,再到昨天看著多位來自中國的新業者談著他們如何看軟硬整合,我心裡的答案,越來越清楚。問題不在於硬體不了解軟體,也不在於台灣軟體產業基礎弱,其實在過去許多科技公司裡,我們早就有著一群很厲害的整合工程師,不然微軟的系統怎麼能在筆電上跑順暢?Android的手機怎麼能如此無縫連結?

一切的關鍵在於,我們不懂人們怎麼生活,或者說,我們沒有好好想過,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當我們不清楚使用者的情境,硬體再強、軟體再強,也就始終不到位。

比如在Google大會上,13家展出的攤位,展出的是使用情境,而不是技術規格,一家做食譜的新創團隊,告訴你做菜時,戴著眼鏡,可以不用手忙腳亂翻食譜;或者是 Cardboard的專案 ,用簡單的厚紙板,讓使用者感受新的虛擬實境體驗。想要做什麼,比做出什麼更重要。

要怎麼抓住使用者情境?一種是找自己的痛處。昨天大會裡,來自 北京的極路由 就是發現,一般使用者使用路由器,常在設定時被一堆技術名詞打敗,又發現,WiFi連網常常不穩定,讓創辦人王楚云對路由器有了新的好奇和想像,他發現,其實路由器是可以改造的,「過去大家都在比天線數、訊號多強、盒子多大、傳輸速率多快,但其實大家都沒想到更多的應用和服務,而機會和商機就在這裡。」如果只是製造路由器,對台灣業者一點都不難,許多網通大廠人人會做,但也許就是缺少這樣深入使用情境的思考,讓我們失去了機會。代工廠當然可以繼續製造,但如果能看見新需求,再進行轉投資,或是策略聯盟,是一個發現新藍海的方法,小米的發跡,就給了台灣業者一個大大的提醒。

這讓我想到以Google為背景的電影《實習大叔》一群有著聰明頭腦的年輕人,卻不知如何生活,直到大叔帶去夜店、帶著他們走進店家,他們才發現,技術不是創新唯一的答案。

另一種方式,則是透過大數據,昨日 京東商城的JD+ 計劃,就讓人眼睛一亮,透過大量交易資訊的分析,他們掌握了消費者的傾向之後,反向就可以進入硬體的製造,甚至,建立起新的服務體系,例如京東商城賣烤箱也搭配銷售食材,也把食譜植入烤箱應用。但在過去,台灣對於數據資料收集,也還不夠系統化,所以在一些工作的推動上,也顯得吃力。

當然,我們還是要努力縮小台灣硬體產業與軟體或網路產業之間的認知落差、需要拉近大企業與新創團隊的距離,但如果我們不知道解決什麼問題,軟硬整合談得再多,也只是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流失。我知道這很難,因為從我們在學校教育,然後長大到職場工作,多數時候都被告知照著做就好,但時代已經不一樣了,也許,改變就從多問問題開始吧!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