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Combinator創業第三課:矽谷創業教父Paul Graham的建議
05

Y Combinator創業第三課:矽谷創業教父Paul Graham的建議

2014.10.05 | 技能

本文為YC和Stanford共同推出的創業課系列第三講。在第一堂課上提到了「為什麼要創業」和「創業四元素」的前兩點idea和product,第二堂課上Sam Altman帶來了四元素的後兩點「Team」和「 Execution」。

今天Paul Graham將要講的是「創業中違反直覺的部分,和怎樣獲得創業的idea」,不得不說這是我在這個系列中最期待的一節課,但Paul Graham略讓我失望,內容不足,只講了不到30分鐘的課程,留下了大把時間回答問題。當然,單就他講解的個人魅力來說是比前兩講課的Sam Altman高了幾個level(雖然Sam剛剛以個人的名義領投了Reddit 5000萬美金的新一輪融資,impressed)。我還是推薦有條件的人自己去看這期的演講,Paul是個很愛講笑話的人,現場發揮的程度要遠遠大於我所能夠記錄的。

今天,Paul 主要給我們總結了六條創業中需要注意的和直覺違背的點。我先總體總結一下他的三個重點是:

一)創業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只上創業課是沒用的。
二)創業很苦,學生盡量不要嘗試。
三)好的創業點子來自生活。

以下再說六條細則:

  • 第一條,就是這些建議本身,也就是創業是個奇怪的事情,如果每樣事都按直覺來,那很可能最後會出問題。而這些建議也最容易被忽略,因為畢竟人們都愛相信自己的直覺。不過,Paul
    強調說這也只是對於做事而言,對於看人的直覺,大家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當做找朋友一樣找僱員就對了。有些人聽到創業就覺得這會是件艱苦而不愉快的事情,所以當一些面試者很聰明卻讓人覺得不那麼愉快的時候,反而有可能被當做是對創業整體有益而被招入公司,這樣是不對的(其實可能他也只是一個smart asshole 而已)。
  • 第二條,要創業成功,你需要的並不是針對如何創業的專業知識。也就是說關於創業本身這件事情,你懂的再多,也不如你對某塊產品或市場的理解,這個後者才是真正能讓你成功的。就像佐克伯之所以能夠成功,並不是因為他是創業領域的專家,而是他摸透了學生用戶的心理。所以創辦人們不要研究過多的該怎麼討投資人的歡心,而應該研究怎麼討用戶歡心。
  • 第三條,在創業的世界裡,沒有捷徑可走,沒有規則可繞,沒有花招可使。不像在大公司工作,你可以給老闆拍馬屁,可以故意挑半夜的時候發郵件,創業的時候你面對的只有用戶,而用戶就只管你所給的東西是否足夠好用。(哪怕有很多花招是可以騙到投資人的,但其實到頭來你浪費的也是自己的時間)
  • 第四條,創業就是吃人的小妖精,會花費比你想像中還多的多的精力。比如Google 的CEO佩吉在別人眼中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形象,而事實上他在25歲就開始創業,就開始掙扎著走在時代的最前沿,每天都要處理各種大事小事,並且從那以後就再也不能停止。Paul Graham這裡用了一個我聽過的最好的比喻,他說創業就像生孩子一樣,一旦開始了,你的人生就再也不一樣了。所以Paul實際上是建議在校學生們不要著急創業,因為創業的終極目標也是怎樣過好生活,而有很多事情是可以且只可以在20 歲左右享受的,創業卻並不是。
  • 第五條,創業是件不能預料的事情,你並不能知道自己會做到多好。創業不像是踢球,你如果感覺到自己是個好的運動員,那有可能,但好的創業者並不是感覺出來的,聰明與否是容易看出來的,但創業更多的看你是否足夠強悍和有野心。
  • 第六條,好的創業點子不是用力想出來的。一直埋頭想出來的點子很可能不僅是錯的,而且是乍看上去很符合邏輯的,所以很容易讓人誤入歧途。要找到好的創業點子,就要把腦子調節到下意識的狀態,比如Yahoo,Google,Facebook,Apple一開始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公司。

其他更多關於如何找到好的創業點子的建議,可以直接去看PaulGraham之前寫的部落格《How to Get Startup Ideas》。

而調節的方式有三種:

  • 學習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 做更多你本身感興趣的事情
  • 和你喜歡又敬佩的人一起做事

這三點讓你在找idea 的同時,也能夠找到共同創辦人。

Q&A節選:

1)非技術合夥人在一家公司裡的貢獻可以有什麼?

答:負責運營、招聘、給工程師訂外賣。

2)商學院對於創業來說是否有用?

答:基本無用。商學院教的是管理人才,而創業公司一般只有成功了才需要管理。

3)早期員工該如何管理?

答:早期員工招人要謹慎,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追求,所以應該是不需要被當做員工去「管理」的。

4)現在是否處在泡沫中?

答:任何產品和市場都會經歷價格的走高和走低,估值偏高和泡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泡沫是某種特定形勢下的高估值,是人們明知付出了過高的價錢,而期望之後有更傻的人來接手。Paul Graham 作為上一次泡沫破碎的親歷者表示,現在我們經歷的與之前的泡沫並不同。

本文出自36氪,作者為曲凱, 杜克大學研究生畢業, 曾經做過管理諮詢、在36kr 寫過科技稿、當過百度PM、參與過早期創業, 現在雲啟創投任職投資經理。

創業活動分享:

【10/15第46場創業小聚】邀請阿碼科技執行長黃耀文談「從新創公司角度,看股權結構與募資」,其他分享者還有FLiPER潮流藝文誌執行長Cash、創意島總監Robert、晶鐳科技總經理Jeffrey、絕對科技總經理Alan、Airyzone共同創辦人David、迎嘉科技總經理Arthur,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

【10/25台中場創業小聚】邀請SSW創業競賽優勝團隊Qsearch創辦人Elliot、雪爾萊克創辦人Shock、GetMore創辦人PoKai、滔客Talk營運長Selena、Wondershow創辦人Mikan分享創業經驗,中南部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