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電視棒Chromecast在美熱銷,擊敗Apple TV
Google 電視棒Chromecast在美熱銷,擊敗Apple TV
2014.12.05 | Google

科技迷期待已久的電視棒Chromecast終於在台上市了,台灣的使用者現可透過Chromecast在大螢幕上觀賞Google Play熱門電影、YouTube影音、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精彩賽事等全球精彩網路影音,以及由中華電信和KKBOX等在地內容合作夥伴所提供的電影和音樂內容。只要插上Chromecast,使用者將可從自己的行動裝置及個人電腦將喜愛的影音內容,輕鬆串流至高畫質電視螢幕上,享受更無縫、更具彈性的跨螢幕體驗

Chromecast美國熱銷 坐二望一

Chromecast已經24個國家上市,賣出一百萬台。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Parks Associates2014年最新報告,有10%的美國家庭購買電視棒或播放器等媒體串流設備,其中美國媒體串流商Roku以29%的市佔率奪得第一名,Google Chromcast則以20%的市佔緊追在後,Apple TV落到第三名。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標題:美國串流媒體市場五大主要品牌。資料來源::Parks Associates

2002年成立的美國串流媒體商Roku,一開始以販售機上盒產品為主,在發現Chromecast大受歡迎後,在2014年3月推出Chromecast-Like產品:Roku電視棒。Roku電視棒外形為紫色,大小有如隨身碟,售價49.99美元。電視棒的使用也很簡單,只要把電視棒接頭插在電視機後面HDMI槽,家中有Wi-Fi信號,就可以把平板與手機裡的內容,搬上電視大螢幕。目前裡面有Pandora、Spotify、Youtube、HBO、Netflix與Hulu等1000款以上的應用程式與超過20萬部的電影與電視節目。

雖然Roku即時推出電視棒和Chromecast一較高下,還是無法喝止Chromecast的成長。Chromecast的簡單易用與美好的使用者體驗和35美元的市場低價,讓Google以驚人速度吞食串流媒體市場。今年Google就擠下Apple TV,奪下第二名,進逼Roku的冠軍寶座。2013年Roku與Apple TV 兩者還有75%的市佔率,今年市佔率急速萎縮到46%。串流媒體從過去的兩強爭霸局面,演變成三國鼎立。

Google 智慧客廳佈局重要里程碑

Chromecast的熱銷對於Google具有重大意涵,一掃Google在智慧電視Google TV 佈局失敗的陰霾。Google2010年推出智慧電視GoogleTV,2011年推出操作系統Android@Home,2012年推出NexusQ都無疾而終,直到2013年的電視棒Chromecast才引發熱潮。

Chromecast採兩手策略,另一方面藉由提供Google Cast軟體開發工具包(SDK),讓內容合作夥伴開發新應用,鞏固自己的生態圈,但一方面也保留原有的行動數位內容生態系,減少進入市場的阻礙,這是Chromecast熱銷的重要環節。

Chromecast保留現有的數位內容生態系,「不」在手機與平板等「行動」數位內容生態系外,另外創建電視數位內容生態系。對數位內容廠商來說,Chromcast的出現只是多了一個「電視」載體,而不是多了一個掌控全局的數位電視系統霸主,藉此博得第三方數位內容廠商的支持,減少進入數位電視的阻礙。此外Google也和電信營運商合作,讓電信商捆綁Chromecast與電信商的寬頻與影音服務販售,讓Chromcast除了電商與實體零售商,又多了電信商支持。

《數位時代》特別採訪Google Chromecast亞太區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負責人Mickey Hyunyu Kim,請他與我們分享Chromecast快速成長的祕訣。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Google Chromecast亞太區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負責人Mickey

Q:什麼原因讓Chromecast打敗 Apple TV 登上第二名寶座?

A:Chromecast沒有其他的硬體或新界面,使用者只要用原有的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就可以把數位內容搬到電視上了,不需要學習任何新東西,非常容易上手,這是今年很多消費者添購我們的產品的最主要原因。

Q:請問Chromecast與 Android TV在生態系上與使用情境上哪裡不同?

A:Chromecast是走行動第一策略(Mobile-First),瞄準的族群是以智慧型手機或是以平板當生活中心,使用這些工具看線上數位內容的使用者,這群使用者並不常用遙控器。而Android TV則是瞄準比較傳統的族群,這個族群喜歡使用遙控器看電視,這兩大類的電視使用情境些都是我們的重要族群。因此對開發者來說,也有兩種開發選擇,第一種是Mobile Application,也就是專門為Chromecast開發者開發的,另一種則是專門為Android TV開發的,這直接從TV思維開發內容,這兩種路徑其實是不一樣的。

Q:Chromecast 35美元極具價格競爭力,請問我們未來會調降價格嗎?
A:目前沒有任何計劃改變價格,短時間還是會維持這個價格。

Q:通路佈局方面,電信商是我們的主要通路嗎?
A:目前零售商、電信商這兩種都是我們的主要通路,在美國以零售商通路為主,如Best Buy、沃爾瑪等商店,因為美國已經有很多第三方內容商,Netflix 、HBO 與Hulu等,而台灣則是電信商與零售商並行,如台灣中華電信與PChome等通路合作,我們的通路佈局策略在每個市場都是不一樣的。

Q:民眾對於Google為品牌的硬體是比較陌生的,這部分我們會怎麼教育消費者呢?對於Chromecast的全球佈局最大的挑戰為何?
A:和硬體品牌比較之下,我們更在乎後面的使用者體驗。很多人回到家後,賴在沙發上,眼睛看的卻是手機與平板的內容,因此我們想要讓他們很容易把這些內容Cast到電視上,給他們更好的數位內容體驗,這對我們來說來完全不同的新領域,完全不同的路徑,在每個國家中我們必須保證每個使用者都有最好的使用經驗才行。使用者體驗對我們來說也是最具挑戰性的。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