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去在全球硬體市場占有一席之地,PC產業已臻成熟,甚可視為傳統產業之際,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網路浪潮,企業、年輕創業家該如何因應?由獵豹移動主辦的移動互聯網兩岸年會,集結了兩岸重要產業人物對談,包括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以及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都在移動互聯網架構下,暢談台灣的創新機會。
(圖說: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在移動互聯網兩岸年會上對談企業轉型、創業等議題。圖片來源:曾靉攝影。)
施振榮:企業拼轉型,也要給年輕人舞台
過去PC產業改變全世界,台灣對此的貢獻絕對很大。我認同移動互聯網的概念,我也相信現在要有鮮活的思維,要有改變世界的熱忱。雷軍談到台灣在物聯網的優勢,還是得要有硬體做載具,台灣做硬體的空間量很大,但目前利潤不大。傅盛也提到,獵豹移動從前用90%的傳統軟體人才,調去做移動互聯網,我想產業的營業額不是重點,它的附加價值才是重點。
我目前擔任宏碁的自建雲首席建構師,美國、大陸的雲端生態完善,就得想新的策略,來進一步的把PC變成個人雲、家庭雲。我希望能夠帶動公司轉型,而且不只是宏碁轉型,更重要的是整個台灣產業的轉型,像我目前參與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智榮基金會,都是希望培養創新的領袖人才。
我們以前在台灣就可以做全球市場,但現在台灣做Internet,一開始就瞄準全球的企業有哪些?我們不要小確幸的失敗,想著只要把小事情就好就好。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現在才開始,雖然在三千公尺中,台灣現在才跑了一百米,但絕對有機會後來居上。另外,台灣不缺人才,缺的是舞台。政府、企業都有責任提供資源,讓台灣人才有歷練的機會。
李詩欽:鼓勵新創團隊,拼創業十年
傅盛剛剛說,再不輟學,就要畢業了。我則感覺,再不退休,就要抱歉了。客觀來說我不是要退休,我是要轉變。
2010年時,我覺得雲端運算需要掌握時機,因此和幾個夥伴成立台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希望服務廣大的台灣青年創業團隊。另外,台灣雲豹育成中心輔導的幾個新創團隊,在兩岸的活動也都有很好的表現。我希望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團隊參與,企業導師也能越來越多。
台灣的年輕人不只是能力、創意都不輸大陸,但缺的是宣傳。我們需要更多宣傳、更多報導來支持年輕人的夢想。我的夢想一直是當個貿易商,其實很多創業家都是,想把台灣的產品帶到國外去。而在未來十年,移動互聯網將會改變所有產業,未來十年,也是全民創業的十年。
傅盛:錢、體系不重要,人才最有價值
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下,很多傳統的錢、體系,其實都不太重要。台灣的人才被低估是事實,像之前獵豹移動在台灣徵才,我們不是在挖角,而是給年輕人更多實現價值。我覺得人才絕對是最寶貴的資產,透過人才的自由流動,使整個市場更加競爭,才能讓人才有更好的估值。
我絕對不認為台灣的互聯網產業已死,但重點在於我們怎麼去改變現況?獵豹移動祭出的一億元創業基金其實不多,但希望能帶來新的思考模式,投資有不一樣想法的團隊.台灣的企業很有規模,如果讓年輕人出去做事,會發生很多不一億的事情。另外,我希望無論是中國、台灣的企業,大家都能一起完成這些事,讓給年輕人的創業基金不只有我們這一家企業,也使兩岸的交流更容易,提供更多機會,讓年輕人有機會「試錯」。關鍵是,創業要成為一種氛圍,而且是那種短期內不求回報的氛圍。
如何掌握風向,迎接移動互聯網趨勢?
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曾說,只要在風口上,連豬都能飛。移動互聯網是未來趨勢,但競爭也同樣激烈。而在如此競爭的環境下,要怎麼讓自己飛起來?
施振榮認為,一旦掌握風向,要飛很簡單,但能不能繼續飛才是挑戰。他指出,未來的風口不一定會在同一個地方,可能會不斷改變,到時候要如何轉移原有的資源,才是關鍵所在。
「不要問年輕人為企業做什麼,而是要問我們能為年輕人做什麼。」李詩欽則認為,像英業達、宏碁這類企業,要拿出更多資源,來幫助年輕人有「飛起來」的動能。另外,兩岸的合作也一定要在互相支持的基礎上。
傅盛則認為,風比自己的翅膀更重要。他提醒創業家,現在找風口,不要找產業中高手雲集的地方,也不要被打造平台、生態系思維所限制,因為小公司的資源絕對無法支撐。傅盛認為,要找目前關注的人少,但將來有可能成為中心的產業,「從邊緣著手,以農村包圍城市,未來就會成為核心。」
@@ACTIVITYID: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