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未來商務]鴻海集團副總裁、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U-Commerce 時代,關注兩議題
03

[2016未來商務]鴻海集團副總裁、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U-Commerce 時代,關注兩議題

2016.04.29 | 科技

回首近10年,科技大量改變了人的生活及消費行為,不論是以手觸控為主的智慧手機,或是手機購物、支付、串流影音等五花八門的行動應用,鴻海集團副總裁、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指出,未來是軟與硬、虛與實的整合世界,是U-Commerce的時代,但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物聯網時代的安全議題,另一項則是台灣人才是否準備好了,他認為,現在大學生畢業多選擇留在台灣繼續深造,但這是「溫室裡的近親繁殖」,必須與國際接軌,並具備跨界專業。

呂芳銘參加由《數位時代》策劃的「2016 Future Commerce 未來商務展 」,以「應用科技如何觸發新商業模式、被顛覆的消費行為」為主題發表演講,由於今(29)日參加未來商務展的人潮相當踴躍,讓呂芳銘感到振奮,「現場幾乎半數都是學生,看到這麼多年輕人關注新科技應用,台灣還是很有希望。」

鴻海集團副總裁、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圖片來源:郭涵羚攝)
圖說:鴻海集團副總裁、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圖片來源:郭涵羚攝)

他笑說,以前他們這年代的孩子玩尪仔標、女生玩跳格子,70年代出生的幾乎是電視兒童,80、90年代都是PC世代,最近呢?家長拿個手機、平板播巧虎,這些孩子從小就是接觸觸控螢幕,他們長大不會像我們玩滑鼠,行為已經改變了。

行為改變背後需要堅強技術支撐

不過,行為改變的背後若沒有正確的科技支撐,也是做不到的。他以騰訊財付通、天貓的光棍節為例進一步解釋。過去傳統銀行要拿到大量的客戶資料是相當困難的事,但是微信用發紅包的方式在兩天之內取得兩億的客戶資料,這是傳統銀行業加上科技而達成的,而傳統銀行再不改變,只能變成笨水管。

另外,大家喜歡在百貨公司周年慶血拼,但電子商務打破了供應鏈平衡,甚至可以忍耐到光棍節買東西,2015年天貓雙十一的交易金額達912億元,而且無線交易比例達68%,背後一樣有非常完整的系統平台,這平台不是一天就改變而是累積建置,現在連美國大型量販通路商Walmart都有危機。

而大家都知道的Pepper機器人,已經在東京地鐵表參道站附近開始實驗一個完全沒有服務人員的電信門市,這是全球第一家無人電信門市。如果只有pepper做不到,但它背後靠得是一堆科技的運作,包括感測器、人機界面、類神經網絡等,讓機器人的效益在無人的電信商店完全展現出來。

Pepper機器人
圖說:Pepper機器人背後技術。(圖片來源:詹子嫻攝)

現在大家都在談AR、VR、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現在已經是軟硬、虛實結合,這些科技在2019~2025年就會來到,以後可能機器人開車是合法,人開車是違法。也有很多人會問,有了機器人,那人類怎麼辦?機器人不會取代人,人可以做更多有價值跟高端的事情,做創新、加值的東西

我們用慣了PC,到了2010年介面變成移動,再往後走,就會進入一個U Commerce(無遠弗屆商務)的時代,這就是完整的物聯網環境成立後的商業模式,例如,化學公司生產洗衣粉以後是要給洗衣機用,不是給人用,以前消費者到賣場或是到電商網站買洗衣粉,現在已經走像業者之間的合作,洗衣機裡的洗衣粉沒了會自動通知製造商,生產、物流的排配都會變得更有效率,就是物連物。

U commerce時代
圖說:從PC時代到U Commerce時代。(圖片來源:詹子嫻)

新技術冒出頭 最缺跨界人才

物聯網時代將至,真正的機會來了,但挑戰才剛開始,有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跟追趕。一是安全議題,台灣沒有設計不出來、製造不出來的硬體,但我們在虛的部分比較辛苦,但在物聯網環境中,安全更危急,不論是駭客從物聯網的接入點發動攻擊、或是無人車接收到惡意的控制,都是很可怕的問題,所以網路安全是很關鍵的議題,這一定也會改變服務跟商務模式。

另一個提醒是,當台灣面對科技的改變,帶來行為跟商業模式的巨變 ,但是我們的人才準備好了嗎?當今我們的行為被行動化改變,生活、工作、教育、社交都整合在一起,但很多時候我們是被動式跟進,我們也面臨人才問題。

呂芳銘以資訊工程、會計兩個科系為例,學生畢業後,念資工的去電子公司、科技公司,念會計的就去銀行、會計師事務所,以前是壁壘分明,但在未來是行不通的。當我們面對物聯網時代,產業是跨界的,學校的課程設計也必須變化,才能跟上趨勢。

而且當產業跨界需要的也是跨界人才,會計在電腦執行工作,訂單、驗收單、發票、到了月底做盤點,做季報、年報,但在未來這些動作會更快速,例如多少貨已經生產、多少貨已經交付,「以後是每一分鐘的分結」,因此未來的會計系應該要學的是,如何在物聯網時代的流程下怎麼建置系統,要加強IT 系統的培訓,已經不是記帳。

另外,台灣大學畢業後,有不少會選擇繼續唸碩士、博士,例如資工系約有3成以上繼續深造,但卻高達97%是在國內繼續唸書, 會計系畢業後有14%會升學,但有88%是在國內升學,「所以我們是在溫室裡近親繁殖」,但是過去台灣科技圈是跟世界對話,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打工、學習、工作,這個情況會影響台灣人才的視野跟國際化的經驗。

跨界人才
物聯網時代下人才
圖說:物聯網時代下,需要跨界人才。(圖片來源:詹子嫻攝)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