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於11月17花博爭豔館盛大展開,為期三天,現場超過280組新創團隊,觀展數超過四萬人次,更邀請總統蔡英文、數位政委唐鳳蒞臨演講,Gogoro創辦人陸學森、C2FO執行長山迪・坎伯等多位創業者親臨分享創業心法。
1 蔡英文:年輕人有失敗的本錢,但政府不能讓年輕人面對無止盡的失敗


總統蔡英文17日在2016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說,「台灣的經濟要靠年輕人!」數位科技帶來新機會,但社會和政府也無法迴避數位經濟帶來的挑戰,要跳脫當下,有離開脫適圈的勇氣。她更進一步指出,「創新創業是高風險,年輕人有失敗的本錢,但政府不能讓年輕人一直面對無止盡的失敗!」
以下是蔡英文的演講摘記: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老,到這裡就開始有點感覺了。我進來時看到很多年輕人,平均不到30歲,這果然是一個英雄出少年、少年出英雄的時代,台灣的經濟就靠你們了,拜託你們了!
回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當時的台灣百業蕭條,除了政府的工作之外,沒有大企業創造就業機會。那個年代,是靠成千上萬的創業家創造的小型事業,日以繼夜工作,才能帶出台灣的經濟。
今天我們再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況,必須再一次創造自己的未來和事業,也同時創造其他人的就業機會,這就是我們期待年輕人的地方。
這件事只有年輕人可以做,因為年輕人有失敗的本錢。創新創業是相對高風險的事,在年輕的時候,失敗是資產的累積,這一定是年輕人能做的事,需要這麼多年輕人和協助年輕人的中年人,大家一起合作。
面對數位經濟的全新挑戰,政府也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如果政府不能從自己先做起,開始改變,就沒辦法推動經濟轉型。事實上,現在政府的狀態,落後民間之後。
要讓政府政策和心態改變,是不太容易的工程,政府組織的運作相對成熟、穩定,也有各種分門別類的法規,這些讓過去半個世紀的台灣能夠快速成長。
但是今天我們面對的是從工業時代累積而來的資產,數位科技正在重新定義社會和生活,我們正面臨改變。
所以政府的第一步,是希望政府內有足夠懂得科技的人才,這也是為什麼要邀請唐鳳擔任數位政委的原因,希望可以促成政府和公民的連結,協調各部會,讓中央和地方一起合作,加速智慧城市的發展。
這些會落實在行政院剛啟動的數位國家的方案中,我相信只有政府做好準備工作,才能夠邀請各位一起跟上時代。
數位經濟正衝擊既有的供應鏈,台灣可以做出高品質的物聯網關鍵元件,但在細部整合和創新,我們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此外,服務業必須因應共享經濟的潮流,金融業必須參與金融科技的趨勢,這些都是沒有辦法迴避的挑戰。
不過,數位科技也帶來新的機會,我們可以用新的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可以讓創新結合人性,用更多社會責任來支撐經濟,這就是這個時代吸引人的地方。

當然,創新有風險,也可能遭遇失敗,但我們不能讓年輕人一直面對無止盡的失敗,政府要協助年輕人,減少失敗的機會,當你失敗的時候,我們幫助你再站起來。
透過5+2產業創新計畫,打造可以支持創新的未來,透過著重長照、綠能、都市更新的基礎設施,結合社會一起完成。另一方面,我們也推動法規鬆綁,支持公司法全面修正,讓公司法走出工業時代的法規結構,走進創新世代,我們會增加公司設立的彈性。同時,我們也會支持科學技術基本法的修正,打開創新事業的可能。外籍人才居留規範也正在推動和放寬。
我要再一次強調,台灣原本就有很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我們擁有高度客製化、少量多樣的生產能力,也就是我們的中小企業。
只要你有好的創意,台灣的工廠可以幫助你做出任何的產品,製造能力是台灣推動創新的優勢,我們有更多創新團隊可以和本土製造商合作,可以增加創新產品量產的效率,也可以替現有產業注入升級轉型的動力。
前陣子,前奧地利駐台代表發表一篇文章,給台灣政府的建言,他認為台灣最好的是人才,應該讓他們致力於未來,而非拘泥於當下。
這就是我所想的,也是我們能做的事,創新創業要成功的前提,就是要跳脫當下,要有離開脫適圈的勇氣,經濟轉型,必須要有改革的決心。我們會全力以赴,希望政府可以帶來大家投資的信心。一起向未來打氣,為了台灣的經濟還有我們的未來,大家一起努力。
2 現場直擊!2016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亮點大公開!


台灣必須重啟上個世代的創業浪潮,為創業者引領未來!為期三天的2016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展,17日在花博爭豔館盛大展開,現場超過280組新創團隊,觀展人數預估將超過4萬人次。
開場表演邀請台灣Finger Drumming第一人,用 「取樣機」融合現場元素,在十六格鍵盤上敲打節奏,「玩」出影音效果。
總統蔡英文來到現場致詞指出,「數位科技帶來新的機會,可以用新的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用更多社會責任來支撐經濟,這就是這個時代吸引人的地方!」

《數位時代》榮譽發行人何飛鵬說,「台灣必須重啟上個世代的創業浪潮,如果台灣的未來可以變成創新創業之島,經濟欣欣向榮,那台灣永遠會是西太平洋上的不沉之島!」
展會現場有網路創新、行動雲端、智慧物聯、生活商務四大主展區,一共有280個新創在現場展示創新服務。
從大門一進來,馬上可以看到「酷品體驗區」,17、18日早上各有兩個新創團隊,展示他們的產品。包括Dash &Dot機器人、兒童智慧手錶Jumpy、近日快要出貨的VR球型攝影機LUNA 360、可控制影音設備和家電的MightyRC。

接著往右邊生活商務區移動,可以看到3D列印新創ATOM的展區,創業者手中拿著的雙色塑膠成品,正展現3D列印機的特色,少見能印出雙色,卻不會互相干擾的3D列印機,技術上有一定難度。
2015年推出第二代產品ATOM 2.0,取得較前一代產品更好的募資成績,共募得超過1700萬新台幣並且順利出貨。
10月中才剛獲得宏碁、香港 Vectr Ventures、日本上市公司三信電器300萬美元投資的智慧安全帽JARVISH,也來參展。

宏麗數位創意推出互動科技,要做O2O整合,其中的一個應用包括點餐機器人。

從會場中間往前走,可看到LyraVR現場展示VR體驗。

接著是生存遊戲娛樂中心防空動ACTION BUNKER,戴上VR裝置體驗玩遊戲。

今年更在主舞台旁邊設計生活風格餐飲區,集結許多餐飲服務,讓現場民眾能稍做休息,喝個咖啡。例如智慧咖啡車Wheelys現場提供限量100杯氮氣咖啡。
Wheelys在2015年獲得美國矽谷創投 Y Combinator 的投資,並且陸續推出三代、四代產品在 Indiegogo 上募資預售。
從大門進來的左手邊,也特別設立了金融科技專區。

此次有許多國際團隊參展,現場有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瑞士、義大利等11座城市的44組國際團隊。
在SSW國際展區中,只要下載FUNZ SHOP的App,就能拿到免費飲料。FUNZ SHOP已在許多賣場設立這台販賣機,根據廠商需求,提供集點或優惠兌換的飲料或商品。


3 Gogoro創辦人陸學森:台灣是一個能讓夢想實踐的地方


「如果我有機會對台灣政府說一些話,我想說的是我們需要支持一個新的產業,就像以前的華碩、宏碁、HTC一樣,要做電腦、要做更薄的螢幕、做更好的手機都是好事,但現在的重點是,我們怎麼用科技創造一些可以改變世界、改變台灣的東西?」Gogoro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今日出席「2016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表示,在台灣創業聽起來很容易,但其實做起來「比想像中難」。
「如果台灣真的想成為亞洲創業的hub,我們要做的是刺激大家來這裡。」他認為,像是對於外籍人才的租稅,以及現在政府的能源政策,都還有改進空間。例如電動車免徵貨物稅的政策即將在明年一月到期,延不延長對於台灣未來的綠能政策,會是個關鍵議題。(編按:貨物稅對電動車廠商最直接的衝擊,會是成本的提高,很大的機率會讓電動車廠商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台灣是能讓一切實現的地方

「我不是台灣人,但很多人覺得我是台灣人。台灣是一個很適合創新的地方,這裡有很棒的人,我可以說服很多有能力的人跟我做這樣一個東西,我覺得台灣會是一個讓夢想實踐的地方。」陸學森說。
談起創業經過,香港出生,美國求學工作,歷經微軟、HTC等公司,2007年陸學森來到台灣,開始了自己的能源夢,「我很討厭摩托車吵跟造成的髒亂,但我觀察到摩托車讓城市的交通更方便,住了幾年後,我就想,我要做一點不一樣的。」
現在,Gogoro已經成功拓點台灣北中南部,佈建240多個換電站。以及藉由與德國博世集團(BOSCH)合作,推出 COUP共享服務打入歐洲市場。
「但Gogoro不是一家只做摩托車的公司,我們是一家智慧能源公司。」陸學森說。
例如,電池放進去不是只有換電而已,而是能根據每一次的充電、放電,用AI、大數據分析,分析哪裡需要換電、人們又是什麼時候需要換電。未來,Gogoro的願景還包括電池的二次應用,例如,建立一個分離式能源系統,根據離尖峰的電能需求進行平衡分配,「內部有八個關於能源的計畫在進行,有的有輪子,有的沒有輪子。」陸學森透露。
將經驗複製到更多海外市場
另外,Gogoro的下一步,是把成功的經驗複製到更多海外市場,「在台灣把我們的技術、產品、SOP做好,把整套解決方案移植到別的城市。」陸學森說。
例如Gogoro在德國開啟的COUP租賃計畫就是一個好的切入點,「不一樣的城市會有不一樣的model,我們選擇採用共享模式,先讓當地人熟悉這樣的方式,最終才會走到銷售。」
陸學森說,Gogoro共有180個供應商,除了電池以外的所有供應鏈都在台灣,如果Gogoro成功,那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不僅是更多就業機會,也意味著帶動更多台灣廠商的成功。他強調,「時機對了、東西對了、政府對了,人對了、產業就出來了。」
4 成功由自己定義!劉道薇給年輕女性的七個追夢法則


「在女力崛起的年代,女性不應該低估自己的實力,應該勇於爭取機會做一位創業家、領導者。」The Dream Collective和Gemini3創辦人劉道薇在「2016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的「女力i創業——跨界國際論壇」當中呼籲。她從自身跨國求學背景說起,一路上走過許多性別不平等的荊棘路,直到創業闖出成績。劉道薇用七個原則鼓勵台灣女性勇於爭取領導位置,化不可能為可能。
從求學到求職,性別不平等的「挫折」讓她決定挺身而出
劉道薇(Sarah)是位台裔紐西蘭人,曾經在東京求學,後移居至澳洲雪梨工作,24歲決定創業,然而一路走來並不如表面這麼順遂。從隻身到東京求學開始,就因為社會既定對女性的印象而不被看好,同時也發覺無論在東西方職場上,「性別天花板」的困境依舊存在,促使劉道薇決定透過領導訓練,裝備年輕女性的內外在,為女性權益發聲。
當你有理想與信念,就該全力以赴去實踐
數據顯示,還要經過117年女性領導人的數量才能和男性相同,劉道薇認為不應該如此緩慢,當別人都告訴她說:「It’s impossible because you are a woman.」,她決定拿這些負面詞語激勵自己,「impossible」這個詞本身不就在說明「I’m possible.」嗎?於是有一個這樣清晰的理念,和強烈的動機,Sarah決定全力投入弭平職場性別歧視的努力。
成功由自己定義,給年輕女性的七個追夢法則
1. 如果你一點也不想冒險,你就是在冒失去一切的危險 (If you risk nothing, you risk everything.)
年輕女性應該要勇敢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如果不踏出第一步,理念就不會成真,任何事都必須從零開始,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當初劉道薇決定在台灣發行「夢想不設限!」這本集結台灣20位頂尖女領導者故事的書籍時,也遭遇到許多質疑與執行困難,一一克服後,成效卻意外的驚人,不僅銷售量佳,也增了加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開啟許多跨國合作契機。因此,若當初害怕自己失敗,不如問問自己:「一點事情都不做的成本是什麼?」從失敗中學習、改進再成長,才能邁向成功,任何人都該放手一試。

2. 為小事喝采 (Celebrate small successes.)
很多時候我們急於追求顯著的成效或突破,這種心態有可能導致未達到目標的「挫折感」,身為領導者,在追求業績之餘,更應該注重「小卻堅定的成功」,因為這些微小的成就才是邁向更大突破的基石,並且能適時凝聚團隊、創造良好團隊氣氛。她也分享在一位朋友的公司裡,有一個「星期五感激時間」,他們會花幾分鐘對身邊的人事物表達感謝,每週持續進行,有助於穩定軍心,凝聚團隊的向心力。
3. 改變的速度說明一切 (Speed to change is everything.)
我們活在快速變革的時代,競爭者眾多,你的忠實消費者也可能一去不回,「速度」主宰了一個企業或是產品的成敗,隨著速度越快,學習力要更快,準備好隨時接受突如其來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必須謹記,做好比追求完美更重要,速度、改變是因應時代的黃金法則。劉道薇秀出一個數據顯示「速度」的驚人—當年電話剛被發明時,花了75年才達到五千萬的使用者;至今,一款手遊「寶可夢」只花了8天的時間就普及至這個人數。
4. 不只是創造生活型態,要創造經典 (build a legacy, not a lifestyle.)
劉道薇問了很多人創業的原因,許多人會回答:「厭倦了自己的工作、我想做自己的老闆。」等原因,卻忘記「影響力」的重要,創業者必須創造出能夠帶給下一代價值的東西,而不是僅僅改變自己的生活。
5. PIE 理論:績效、形象、曝光 (Pie theory: performance/image/exposure)
能夠評估公司價值的三大指標:績效、形象、曝光,「績效」數據化的展現公司運作的努力成果、「形象」即是外界如何認知自己的公司與產品、「曝光」則是多少人認識你並且知道你的公司在做什麼。足夠的「曝光」和好「形象」可以幫助你賣你得第一個產品,「績效」則能幫你賣好第二個產品。
6. 贏家全神貫注,輸家容易分心 (Winners focus on winning, losers focus on winners.)
領導者必須專注前方的路、自己的目標和消費者,若把視野放在競爭者身上,有可能一不注意就被超越。
7. 成功由自己定義 (Define your own success.)
成功的定義很主觀,沒有人能告訴你成功為何,我們只能夠不斷摸索與追尋,去找到自己心中所認為的「成功」、創造自己的里程碑。
5 保持每天學習的好習慣!C2FO執行長山迪・坎伯的八大創業密技


2016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最後一天下午,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的金融科技公司C2FO創辦人山迪・坎伯(Sandy Kemper),於創新航海家論壇與台下許多創業者分享自己經歷許多困難後所找出的創業成功方程式。
找出自己也認同的需求,才有真正成功可能
坎伯表示,創業者尋找各種創業可能性的時候,必須要找出自己也認同的需求,像是C2FO成功的一大原因,便是源自於自身過往創立的另一間公司。公司雖然擁有許多大客戶,但是因為沒辦法即時拿到應收帳款,面臨到可能發不出員工薪資的窘境。也因為這樣,讓坎伯發現企業面臨流動資金及應付帳款時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進而創立C2FO。
坎伯提到:「找到問題之後,創業者也應該傾注自己的心力,專心解決這一個問題,而非三心二意推出許多不同種的服務或是產品,不但使自己的心力分散,更無法盡全力解決問題。」C2FO第ㄧ項交易是在2010年,現在每週都可以有將近十億美元的交易。訂單來自高達61個國家,更服務了成千上萬的供應商。

好的夥伴、快速改善、攫獲長頸鹿
好的創業者除了找出市場的問題及需求之外,更需要找到好的夥伴,一個創業團隊擁有不同面相的優秀人才,才能使團隊發展全面。而一旦人才備齊之後,不斷地針對自己的服務及產品進行改善也是創業者急需要注意的重點,因為只有不斷將自己的服務及產品改善,才能讓市場接受度不斷提高,也令自己團隊的營運越來越好。
那什麼是長頸鹿呢?坎伯表示,長頸鹿其實就是願意接受改變與創新的客戶、長頸鹿脖子長表示有遠見、更願意嘗試新的創新!產品及服務方向確定、人才備齊、營運方針快速改善,最後客戶也願意陪著創業團隊體會創新,這樣一來,創業便具備了許多好的條件了!
除了以上建議之外,坎伯還特別向創業者分享八大密技:
- 創業者在經營新創公司初期就應該保持透明。
- 將公司置於第一優先,絕對重視。
- 做什麼都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創業者隨時有人關注及監督。
- 要明白自己正在執行的工作背後的原因。
- 隨時保持好奇心以及熱情。
- 不要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以及見解。
- 保持每天學習的好習慣。
- 敏捷、有效率地去執行每一件事情。
八項密技中坎伯特別強調第七點,他認為身在隨時變化以及競爭激烈的市場,能不能時刻學習新東西並且應用、融會貫通到正在創業的內容,將會是創業者能不能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6 外籍創業者限定!Dragons' Chamber Taiwan要當串接天使投資人的橋樑


創業難,但如果再加上語言不通、又受到法規阻礙,更是難上加難。今年的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有一場特別的demo show,叫作「Dragons' Chamber Taiwan」,想上台,唯一的限制是:必須是在台灣創業的外國人。這也是台灣首場專為外籍創業者設計的demo show,希望做在台創業外國人與天使投資人的橋樑。

靈感來自真人實境節目「龍穴」
Dragons’ Chamber Taiwan由來自加拿大商會的夫妻John Kellenberger和Carrie Kellenberger,以及安石國際執行長Elias Ek合作發起,希望藉由成立平台,連結台灣外籍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

事實上,Dragons Chamber Taiwan的靈感來自真人實境節目「龍穴之創業投資(Dragon's Den)」;由主辦方找來天使投資人(他們稱之為「Dragons」),每間新創有10分鐘pitch、5分鐘Q&A,說服Dragons投資他們,若創業者說服成功,不僅能獲得創業資金、還能獲得建議。
而這次的四位Dragons,分別有專精於亞洲市場顧問的Revital Golan、擁有豐富產品開發經驗的愛爾蘭創業家Philip Corri、貝萊德投資管理公司台灣區負責人Leo Seewald,以及活動發起人之一、同時也是「How to Start a Business in Taiwan」一書的作者Elias Ek。
不過,和一般的demo show活動不同,他們並非只開放給一般大家認知與網路科技相關、以成為獨角獸為目標的新創報名,只要想法夠好,Dragons' Chamber Taiwan也歡迎小型商業活動參加。例如,這次參與demo的五組團隊就同時包含了機車改裝店和電動腳踏車硬體新創,募資金額從新台幣50萬元到6,000萬元都有。
或許有人好奇,50萬元不是去向銀行貸款、或跟親朋好友借一下就籌到了嗎?為何要大費周章參加demo show?
台灣優勢:適合居住、位亞洲中心、軟硬技術佳
發起這項活動的三人,都曾多次在台灣創立公司。儘管台灣市場不大,不過他們一致認為,台灣相當適合創業,原因包含適合居住,且地理位置在亞洲中心,不論到日本、韓國、中國都很方便。Elias補充,台灣不像中國幅員廣大,做任何事情規模都要很大,例如最低下單量,且在台灣,不僅供應商較集中、好聯絡,硬體技術發達、價錢好、工程師也很優秀。
但撇除這些優點,和政府和金融機構互動的經驗,卻讓他們感受到台灣對外籍創業者很不友善。「台灣是很好的國家,卻不是最歡迎人的國家。」John說,其中最大的挑戰包含金融、簽證以及態度不友善。

台灣難借貸、簽證限制多、態度不友善
儘管目前台灣並無特別以法律限制外國人向銀行申請借貸,但根據他們過去實際向銀行申請貸款或信用卡的經驗,卻是不斷遭到拒絕。
在缺少人脈、又無法向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外國人要籌得創業基金相對困難。Elias表示,根據他們和台灣經濟部合作做的調查,有62%的外籍創業者表示他們無法獲得必要的銀行服務,例如貸款、辦信用卡、融資等。
John也有切身之痛,他指出,就算他們在台灣設有公司、向政府繳保證金、已在台居住超過十年,仍無法向銀行貸款。
第二是簽證問題,John、Cassie及Elias,分別在台灣待了10年和17年,不過仍未能成功成為台灣永久居民,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台灣規定相對嚴格。
Elias指出,由於獲得台灣公民身分的條件相當嚴苛,他們仍無法接父母過來一起住,因此10年後他們很可能必須抉擇,要放下在這裡的工作、還是遠在家鄉的父母。相較日本即將上路的外國專才新政策,只要屬於高級人才,工作滿一年就能獲得永久居留、持有雙護照。而台灣,要工作滿五年才能獲得擁有居留,且仍帶有許多限制。
第三,相較於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相當歡迎外國創業者貸款,台灣政府部門和銀行對外國人卻總是持懷疑態度。Elias表示,曾有朋友申請成立公司,卻接到國稅局電話告知,由於過去曾有外國人沒有繳稅,因此他們不會同意該名朋友成立公司。
「這是種族歧視!」Elias轉述時仍有些氣憤,「想像一下,如果你去買東西,但店員告知你曾有台灣人有不良表現所以不讓你買。」Elias直指,如果連政府都這樣,這會是很大的問題,「不僅限制很多外國人來做生意,也限制了台灣很多機會。」
「我們愛台灣、想一直待下去!」
Elias強調,「外國人在台灣成立的公司,它們是台灣公司,不是外國公司。」根據調查,由外國人創立的公司,員工數比台灣人創立的公司還要多一倍,因此鼓勵外國人來台創業,也替台灣帶來更多工作機會。
「我們愛台灣,想在這裡一直待下去。」John說,「但台灣政府如果不改變,會讓很多人更難留下。」
今年是Dragons' Chamber Taiwan第一屆,未來希望發展成常態性,至少一年舉辦一次。而這次的活動,正是希望由下而上打破台灣和外國人間的隔閡,提供場合給外籍創業者表現他們的想法,讓他們有機會獲得資金、人脈和顧問,替他們打開更多扇門;另一方面,也希望拉更多人進來成為天使投資人。

對台灣創業者而言,Elias指出,很多台灣團隊想進軍國際,卻會擔心語言能力、產品是否能被當地市場接受。他建議,其實可以先找住在台灣的外國人一起合作,「創造這些連結,我們會變得更強!」

7 《數位時代》Meet Neo Star創業之星公佈!「AI自動影片剪輯」集雅科技抱走首獎


台灣潛力新創團隊大公開!2016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今天在花博爭艷館進行年度Neo Star創業之星選拔,從29組風格不同的團隊中,挑選出前三名創業之星,分別是「集雅科技」、「路倫科技」和「食我」團隊抱走大獎,評審代表田中章雄甚至說,「感覺台灣真的有機會打造下一代互聯網公司。」
《數位時代》從2011年開始舉辦大規模創業選拔,累積挑選超過180個新創團隊,介紹給社會大眾。兩年前,活動正式更名為「Meet Taipei」,觸角更加延伸海外,2016年再找來20位國外創投評審,鎖定四大領域「網路創新」、「智慧物聯」、「生活商務」和「行動雲端」等挖掘創業新星。

「AI自動影片剪輯」拿首獎,集雅科技看好人工智慧發展
創業之星首獎由集雅科技獲得,他們鑽研人工智慧發展,利用AI剪接只要五分鐘就能製作一部影片。
透過人工智慧影音產製平台,客戶只要提供內容或網址到平台上、AI會先從語言處理開始,確定主題、生產出劇本,再從素材當中自動配對,執行長陳建勳強調,「我們希望能改善影音內容產製管理成本高、耗時費力的情況。」服務正式上線僅兩個月時間,已經打造了700多部影片。
現場評審關心這樣的「語言分析」成功度夠高嗎?集雅科技強調,相關技術已累積四、五年,目前句子分析準確度有99%,客戶也有80%滿意度。另外,他們也提供影音管理資料庫,同樣利用AI分析畫面建檔管理,且在亞洲AI影音服務「沒有競爭者」,預估明年營收上看3千萬美元
創業之星第二名路倫科技,用「免費」超優設計換獨家代理權

創業之星第二名頒給了路倫科技,他們以「有設計能力的電商總代理平台」自居,憑藉著優異藝術設計人力、行銷團隊,向品牌提供「免費」設計服務,換取未來產品的獨家銷售分潤。作品包含鱷魚牌電蚊香、好神拖等等,都在路倫科技打造下,有了不同面貌。
今年七月份才上線,已經獲得不少消費者、媒體關注,路倫科技更希望未來能成為跨境電商公司,因為明年可能有200個品牌和公司合作,設計師人力不足情況下,將廣招全球設計師加入,「台灣品牌要去歐洲賣產品,可能就是英國設計師幫你重新打造。」
吃飯不再冷冰冰!創業之星第三名「食我」揪主題式飯局

創業之星第三名食我Eatgether,結合社交和美食,讓陌生人見面不再冷冰冰,可以按照主題、興趣揪吃飯,讓餐廳裡對話更有趣。食我執行長吳崟睿認為,「交朋友這件事,建立信任感是很重要的,有8成民眾選擇在餐飲空間認識新朋友」,他們將分享經濟運用在餐桌上,兩個月內已經促成了四千個飯局。
評審團代表:半數團隊比我在上海看到的更好

對於本屆29組參賽新創團隊表現,評審團代表,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的共同創辦人田中章雄認為,「台北表現真的不錯,比起一個月前我去上海參加的創業活動,今天有一半以上的簡報都更好。」他表示,Meet Taipei團隊整體素質很高,但也有需要進步的地方,「因為像他這樣的投資人,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這麼聰明。」
田中章雄認為,很多團隊講了太多複雜的概念,但上台分享時間有限,硬把概念圖放進簡報中,只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再者,既然這次的活動叫做「demo show」,現場示範產品的數量都太少了,沒辦法用最有效的方式吸引評審目光。
新創團隊demo缺點:示範少、市場講解不清楚、概念太複雜
「大家的想法都很有趣,也有找到痛點,可是對於市場大小判斷還不夠,」大聯大投資控股公司副董事長曾國棟這樣說。「我們想要知道市場有多大、空間有多少。」田中章雄也如此認為,他強調投資互聯網其實需要知道KPI,所以建議未來新創團隊可以多分享一些自己的判斷跟決策方式。
雖然2016創業之星選拔,沒有硬體新創團隊獲得最後獎項,不過像打造智慧藍牙胎壓偵測器的「光立升科技」、競速無人機「翔探科技」、體感手環「豚鼠科技」,都在自己的領域搶得領先優勢。儘管獎項不是人人有,但正如同評審團意見,「許多創意,都已經找到痛點。」
8 從亞洲第一到摔落谷底、走過轉型黑暗期,兩段故事教我們的創業失敗學


2011年成立的中國群眾募資平台「點名時間」,不僅是亞洲第一個、也曾是亞洲最大的群眾募資平台,但5年過去,募資金額卻已遠落後於財力雄厚的京東和阿里巴巴。另一方面,2013年創立的台灣藝文群眾募資平台HereO,在無法創造穩定營收的情況下,今年2月轉型為內容訂閱集資平台PressPlay。
兩位來自台灣的創業家張佑和翁梓揚,同樣都是做群眾募資平台起家,分別在大小市場面對了不同的挑戰。這次,他們與大家分享的是,繳了一輪學費、歷經天堂掉落谷底才學到的「創業失敗學」。
第一課:面對中國巨頭大舉壓境,初心和生存只能二選一
關卡一:消費者不足,從群眾募資轉型到產品預購
早在2011年,台灣還未出現FlyingV和嘖嘖時,張佑便在中國創立亞洲最第一個群眾募資平台「點名時間」。

儘管當時國外的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和Indiegogo已成功驗證可行商業模式,但國外的模式畢竟無法完全複製到中國市場,能接受群眾募資風險和規則的中國消費者,仍只占大眾消費者不到20%。為擴大支持者規模,3年後,「點名時間」決定不只做群眾募資,還要做產品預購。
張佑指出,當時的營收狀況反映出他們找到對的市場需求,每季度籌資金額,從原本低於人民幣400萬元,成長到近1,600萬元。沒想到,看似成功轉型,卻也是災難來臨的開始。
關卡二:中國電商巨頭大舉壓境
張佑指出,中國網路公司,無論在開放平台、團購、遊戲、社群媒體、通訊軟體、電商等領域,幾乎都有完整布局,如果今天有人試做新領域,大家也會搶著跟進。而「點名時間」推出的預購模式,更踩到一直作為產品最上游的中國電商巨頭領域,因此,包含京東和阿里巴巴開始大舉壓境,紛紛開始做預購。
「創業者會很天真地想:巨頭看不上、想不到這個想法,甚至是他不會這麼無恥地抄我的想法去做,」張佑說,「但你錯了。」
他舉例,為了降低轉換服務的學習門檻,微信和支付寶的介面幾乎一樣,他笑稱,這是「像素級複刻」,中國廠商並沒有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同樣的,京東也將點名時間的經營方式全部照抄過去。像他們這樣的新創,想和每月營收人民幣120億元的騰訊,幾乎是毫無勝算。
關卡三:「初心」和「生存」二選一的兩難
「『溫良恭儉讓』不是你的競爭力,」張佑指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對手並不會都這麼乖、按照規矩做事。
例如,京東旗下群眾募資平台剛上線時,推出許多籌資金額很高的專案,不僅鼓勵大家把募資目標金額設高、超過人民幣一百萬元就能獲得資助,還默許刷單。「如果你是我,會不會讓點名時間的專案也一起刷單?」這背後真正的問題其實是:「你要選擇初心,還是企業生存?」

創業畢竟不是童話故事,張佑決定不跟進刷單,業務量也理所當然在短短半年內大幅下滑。
不過幸運的是,在冬天來臨之前,點名時間順利出售給中國網路金融公司「91金融」。張佑提醒,想進入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要先做好「個人初衷」和「企業生存」只能二選一的覺悟,畢竟進入食物鏈後,只會剩下一個問題:「你想要打敗別人,還是成為別人的獵物?」
第二課:光環都是假的,專注改善服務、創造營收才是真的
關卡一:產品只符合客戶部分需求
同樣以群眾募資起家的翁梓楊,在2013年創辦鎖定音樂藝文、設計文創的群眾募資平台「HereO」。不過在將產品丟到更大的市場考驗前,他便發現,就算沒有巨獸般的競爭對手,產品若不是真正符合市場需求,成功恐怕也只是曇花一現。

HereO成立第一年,募資金額就達到新台幣1,200萬元、參加中國創業比賽也獲獎、還和獨立歌手合作辦演唱會。「當時每一個媒體都會報導,真的是很爽。」翁梓揚說,但回想當時,習慣做太多公關、卻忘記要把服務做得更紮實,也埋下日後無法創造穩定收入的隱憂。
蜜月期僅維持短短一年半,便迎來黑暗時期,翁梓揚開始意識到,一次性的募資只能滿足客戶部分需求,例如,雖然成功讓歌手成功辦演唱會,卻對後續持續創作沒幫助;另一方面,儘管創造營收,但僅以抽成作為營收仍難以達到損益兩平。
關卡二:產品不是第一也非極創新,如何走出差異?
不僅產品先天不良,當時除了FlyingV、嘖嘖和HereO,許多大公司也紛紛成立群眾募資平台,包含遊戲橘子的群眾貝果、五大遊戲公司出資的創夢市集、104夢想搖籃等。除了這些,群募顧問公司貝殼放大開始用「群眾募資模組化」模式,幫助用戶在自家平台就可以發起群眾募資計畫,特別適用在HereO的目標客群——音樂藝文領域,更讓他們如臨大敵。

「如果這個模式不是極創新、也不是第一個,或許不能只做單純的物聯網,而是要有另一個接地氣的項目,打造生態圈來營利。」翁梓揚表示。
因此,HereO從募資平台轉型為互聯網經濟公司和內容訂閱平台Pressplay,在原本的一次性群眾募資外加上訂閱性群眾募資,帶給客戶持續性收入。對平台而言,收入也從原本抽成集資,延伸出經濟服務,更簽約表現不錯的網路紅人,近來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其中,包含藝人LULU募到新台幣190萬元、成功發行第一張EP,知名YouTuber阿滴每月穩定募得11萬元;旗下簽約網紅「這群人」也集資成功、於本月推出單曲。
同樣歷經創業低潮,現在的張佑和翁梓揚,一個已成功出場,一個已轉型重新出發。點名時間和PressPlay雖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案例,但共同點是,都經歷過不只一次的轉型。就像翁梓揚說的,「我覺得創業沒有失敗,只是還沒成功。」而在這場看不到盡頭的創業路上,初衷和生存,將是持續考驗創業人的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