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業,最缺的是資金,因為它最立即迫切與生死存亡相關,《數位時代》專題為您揭秘台灣創投生態圈,一窺投資者的樣貌。
1 2016投資者調查:台灣創業者還在等待更多真正的天使降臨


沙漠中的活水何時才會來?恐怕是創業者最想問的事,在台灣創業,最缺的是資金,因為它最立即迫切與生死存亡相關,一不注意現金流和財務,不小心就會跌得粉身碎骨。
根據Fortune的報導,90%新創團隊會失敗,最常見的是找不到市場,其次是用完現金。然而,中國、美國初早期投資比較活絡,雖然這兩年有所謂資本寒冬的現象,但情況仍較台灣好。
攤開2016年創業大調查,89家對外募資的公司裡,最缺乏的資金是Pre種子輪和天使輪。投資者願意投資的團隊階段,A輪以前的初早期投資也最少資助天使輪。
2016年,台灣的投資環境到底如何呢?開發創新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郭大經指出,台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等狀況,「總資金、總投資數雖比不上美國,但已經比去年台灣的情況好,也比中國大陸好一些。」
企業創投大多是B2B公司,為了補足他的生態鏈,投資國外新創的比例反而較高。郭大經認為,「因為台灣B2B的新創還不夠多!」B2C新創最容易從生活經驗找題目,但是競爭是萬中選一,網路服務也很難跨境。反觀B2B新創比較沒有文化、基礎建設的壁壘,很容易規模化,走出台灣,也比較容易獲利,因為競爭者是千中選一,眾多競爭者有機會共存。
不過,跟過去相比,台灣的初早期投資活絡非常多,案源增加、創投也開始增加。也不乏新的創投出現,例如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KKFund、OnRamp基金等等。
橫跨日、中、台三地的日本創投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田中章雄指出,「台灣現在可以拿到天使輪投資,比過去好多了!」
台灣天使是「真天使」?
不過,田中章雄指出,「我自己也曾是創業者,我覺得台灣大部分天使投資人太霸道,要求太嚴格,是用評估B輪團隊的方式來看天使輪團隊!」
所謂的天使,就是要承擔比較大的風險,估值不高,但不應該要求那麼多,也不該占有太多股份!田中章雄解釋,「小小的天使輪占股通常不超過15到20%。台灣有的天使更誇張占股30%到50%!」
如果投資者給的條件太嚴格的話,會影響團隊後續的A輪融資。「這樣的天使投資是在幫倒忙,沒有考慮到公司的未來,A輪投資者會覺得很難投資。」田中章雄說。
不願具名的創業者A透露,「台灣最缺天使輪資金,但是天使輪的資金方評估真的太慢了!」他指出,真正厲害的團隊,一定是搶快,會選擇讓他最快拿到錢的投資者。「舉活動通為例,台灣的資本不可能跟得上它的估值!」
細究其中原因,跟台灣的《公司法》有很大關係,邁特電子創新部門負責人戴憶帆解釋,如果公司有100萬資本額,但估值1千萬的話,台灣沒辦法認定估值,所以公司結構讓投資人沒辦法只占小股。
戴憶帆說,「除非創業團隊的實收資本額夠高,否則一個資本額500萬的公司,只要投資100萬,很容易就變成公司的大股東了!」雖然目前閉鎖型公司可以解決募資時的問題,但未來要公開發行,公司還是得轉換成股份有限公司,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等《公司法》全盤翻修。
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則表示,「台灣最缺有網路產業經驗的個人天使及機構化天使。」
田中章雄形容,台灣跟日本很像,大部分傳統的日本創投,投資人自己沒有網路的背景,也沒有創過業,很難了解新的東西。他說,「台灣需要更多台灣互聯網行業裡的人來做創投!」
- 12張圖揭開台灣網路科技投資者的面紗
- 2016年台灣創業者心中的創投排行榜:紅杉資本拿下第一名,之初創投最知名!
- 接觸紅杉資本經驗談,Pinkoi執行長顏君庭這樣說
- 2016台灣創業大調查:勇闖世界,加速布局海外
- 台灣也有資本寒冬嗎?投資者:「台灣一直處於寒冬中,沒有熱過!」
- 台灣創業者心裡什麼最「苦」?尋覓資金不易、自己掏錢創業比例高
2 12張圖揭開台灣網路科技投資者的面紗


台灣創業者創業時的第一桶金往往靠自己,在2016創業大調查中,「募不到資金」是創業者覺得心裡最苦的事情,創業者也常說投資者看不懂自己的服務。但投資者也常說,投資畢竟還是要獲利,台灣沒有好的團隊、台灣創業者的視野和格局不夠。
創業者和投資雙方的想法,為什麼會形成這麼大的落差?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數位時代》繼2015年推出創業大調查之後,2016年又擴大創業大調查的範圍,新增「投資者調查」,想了解到底這些傾向投資網路科技新創的投資者到底是誰?他們想投資和關注什麼樣的團隊?
投資者基本輪廓
參與調查的投資者裡,66.6%為創投,也包括天使投資人、創投、企業創投及創業加速器。

目前未成立基金的投資者,未來5年有63.6%預計準備5千萬以上來投資新創公司。

願意投資台灣網路科技新創的投資者「口袋」到底有多少錢?69.5%投資者擁有投資基金,可投資基金的總規模在新台幣5億元以上到10億元以下、1億以上到至20億以下各占20%。

投資者傾向投資的團隊領域包括大數據服務、智慧家庭、雲端、車聯網及智慧物流。這個結果與多數新創團隊創業的領域大不相同,目前新創公司的服務以電商、智慧硬體、文創媒體娛樂為最多。

投資的階段以Pre A輪和A輪為最多,投注在Pre種子輪和天使輪的資金相對少,然而,天使輪往往是初早期階段決定團隊生死存亡的關鍵期。

投資者傾向投資鎖定台灣、中國和美加、東北亞、東南亞等市場的團隊。

投資者平均單一團隊投資的金額多介於5百萬到5千萬之間。

投資者的投資成果如何?
過去五年,投資者已投資的總金額,22.2%為新台幣1億元到5億元、25%是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

過去五年,33.3%投資者投資新創團隊的總數在10個以下,27.7%在11到20個之間。

至於,投資者是否有特別傾向投資的台灣或海外團隊呢?52.7%投資者傾向投資台灣新創團隊,其餘則沒有特別傾向。傾向投資台灣新創團隊,主要原因為技術能力強。
80.5%投資其實不只局限在投資台灣團隊,台灣和海外團隊都會投資。而會投資台灣團隊的投資者,51.4%投資的台灣團隊數量在10個以下,28.5%介於11到20個之間。

2015、2016年,22.8%投資者投資的總金額為新台幣1億元至3億元之間,比例最多。其次則是5億元至10億元,也有14.2%投資超過10億元以上。

2015、2016年,31.4%投資者投資團隊的總數量在11到20個,其次有28.5%在5個以下,22.8%在6個至10個之間。

註:投資者問卷鎖定近兩、三年曾公開揭露投資過網路科技新創的創投,寄Email邀請填寫,並透過相關投資者單位轉發,回收份數36份,皆為有效問卷。調查時間為2016年9月22日到10月10日。
- 2016投資者調查:台灣創業者還在等待更多真正的天使降臨
- 2016年台灣創業者心中的創投排行榜:紅杉資本拿下第一名,之初創投最知名!
- 接觸紅杉資本經驗談,Pinkoi執行長顏君庭這樣說
- 2016台灣創業大調查:勇闖世界,加速布局海外
3 2016年台灣創業者心中的創投排行榜:紅杉資本拿下第一名,之初創投最知名!


為了了解創業者心中對創投的看法,2016《數位時代》創業大調查,特別加進「創投知名度」、「你最想被誰投資」及「創投五大項目」評比等問題。創業者心中投資者排名,由紅杉資本拿下第一名,而之初創投的知名度最高!
網路科技創投知名度10大排行榜
《數位時代》在創業者問卷列出34家網路科技創投和初早期投資基金,讓創業者複選所有他們「聽過」的投資者。調查的結果顯示,之初創投的知名度最高,拿下第一名,高達77.1%的創業者都有聽過之初創投。第二到第十排名依序是紅杉資本、中華開發創投、500 Startups、心元資本、華威創投、交大天使投資俱樂部、九易資本、美商中經合集團和KK Fund。

創業者心目中最想被投資的創投
在創業者心目中,他們最想被誰投資呢?《數位時代》在創業者問卷中讓創業者主動填寫創投的名字,統計出有17.7%創業者最想被紅杉資本投資。

創業者心中的10大創投總排名
2016《數位時代》創業大調查,在創業者問卷中讓創業者主動填寫他們曾接觸過的創投名字,並針對友善度、專業度、資金實力、國際化程度、提供高附加價值(例市場開發、人脈)五個項目來評比,給出1到5分。總計從92個創投中依總平均分數排名,填答數過低者則不計入排名。
評比的結果,紅杉資本以總平均4.28分拿下第一名。名次依序為500 Startups、華遠匯資本、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美商中經合集團、心元資本、中華開發創投、Cyber Agent Ventures、華威創投以及交大天使俱樂部。

創業者心中的創投評比,強項各不同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拿下知名度第二名,創業者也主動提出最想被紅杉資本投資。此外,實際接觸過紅杉資本的創業者,也給紅杉資本最高分,可說是創業者心中「最夢幻」的創投。
紅杉資本最「夢幻」?
事實上,相較其他創投,紅杉資本並沒有在台灣設立分公司或是派人駐點在台灣,對台灣創業生態圈的著墨也不多,卻並未減低他在創業者心中的地位。
PressPlay執行長林鼎鈞形容,對創業者來說,被紅杉資本投資,很像夢想一樣!
林鼎鈞指出,有了紅杉資本的投資,是很棒的資本認證,因為紅杉資本通常會確定可獲利才會投資,也代表創業者比較容易找到其他投資者,跟投資者談條件會更有利。
2014年,紅杉資本以600萬美元投資Appier,讓Appier成為台灣第一個被紅杉資本投資的新創公司,2015年底獲得2,300萬B輪資金(約新台幣7.5億元),紅杉資本也在投資之列。
另一方面,Pinkoi也在2015年拿到900萬美元(2.97億台幣)的投資,台灣新創在國際上開始有能見度,也讓原本似乎遙不可及的紅杉資本,似乎又更靠近台灣創業者一點。
開發創新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郭大經分析,紅杉資本投資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的紀錄,在全球創投排名前五名,而被紅杉投資的新創公司很有機會變成獨角獸!因為被紅杉投資之後,估值會變很高。
不過,郭大經指出,如果紅杉投資產業中的前三名的話,很可能會促進旗下投資的第二、三名公司整併。
此外,也有創業者透露,紅杉資本是很大的創投,旗下每個投資者看的領域和類別都不一樣,也可能會發生A窗口很不錯,但B窗口卻沒那麼適合的狀況。
紅杉資本是不是真的這麼「夢幻」,也許見仁見智。但創投排名的結果也的確給出許多啟發,大部分上榜的都是國際投資者,代表國際投資者來台灣駐點,或者有團隊被投資,的確在台灣創業生態圈備受矚目。
回到創業者尋找投資者的根本,創投的知名度和是否能推動旗下投資公司成為新創獨角獸,其實不會是新創團隊必須優先考慮的重點。創投能給你的資源是什麼?是不是跟你公司的願景相符?彼此是否能互相信任?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畢竟,對創業者來說,接受投資只是起點,接下來的5到10年如何互動,路還很長呢!
- 2016投資者調查:台灣創業者還在等待更多真正的天使降臨
- 12張圖揭開台灣網路科技投資者的面紗
- 接觸紅杉資本經驗談,Pinkoi執行長顏君庭這樣說
- 2016台灣新創大調查:勇闖世界,加速布局海外
- 台灣創業者心裡什麼最「苦」?尋覓資金不易、自己掏錢創業比例高
4 接觸紅杉資本經驗談,Pinkoi執行長顏君庭這樣說


紅杉資本在台灣創業者心中的創投排名,拿下第一名!不過,大部分創業者看紅杉資本也許終隔一層,究竟被紅杉資本投資的新創,跟紅杉資本接觸的實際過程又是如何呢?
聽聽在2015年拿到紅杉資本900萬美元(2.97億台幣)投資的Pinkoi怎麼說。
Pinkoi執行長顏君庭指出,以前只覺得紅杉資本在矽谷很有名,是投資很多獨角獸的創投。實際接觸後,發現紅杉資本投資新創時重視兩件事,「公司是否有好的產品,以及是否有國際化的潛力?」他說。
讓顏君庭印象最深刻的是紅杉資本投資者問他的第一個問題,不是與投資或金額相關的問題,而是「為什麼你們的App在iOS和Android的使用者評分很高?這個評分在我們所投資的公司中非常高,你們怎麼辦到的?」這讓顏君庭很意外,「代表紅杉資本重視產品,也很注重使用者的聲量和回饋。」
有一次,顏君庭跟紅杉資本的團隊簡報,當時在他面前有10個人,其中也包括紅杉資本合夥人里昂尼(Doug Leone)。里昂尼問他,「Pinkoi有多少營收來自海外?」當時Pinkoi對國際市場的投入還不多,但顏君庭覺得海外的數字表現還算可以。
然而,他講完之後,里昂尼直接反應說,「那你們只是一個超過90%的台灣公司耶,你哪裡都去不了!」

顏君庭指出,紅杉資本很要求新創的國際化潛力,希望新創能成為某地區的領導者,「他們從產品看國際市場,再看公司未來的潛力!」
紅杉資本在Pinkoi正式募資的前兩年就認識顏君庭了,直到對創業者有更多的認識才決定投資,一方面觀察也許是對新創的發展有疑惑,另一方面也觀察新創是不是有決心要長期投入經營。
雙方在談投資的過程中,甚至到後來投資者進入Pinkoi董事會,紅杉資本都沒有問出創投通常最關心的那個「關鍵問題」,也就是,「你預計何時會出場(上市或是被併購)?」。
他說,「他們從來沒有問我何時出場!」。相反地,投資人在每一次會議都不斷跟顏君庭強調,要建造長期價值。
紅杉資本問的問題往往要挑戰創業者的心智和執行力,投資人聽完顏君庭的簡報之後,非常嚴肅地問他:
這些問題的確出人意料,也同時展現了紅杉資本的風格及視野。身為創投,一定也重視何時能讓新創出場並獲利,但是對紅杉資本來說,比較像是新創先專注在創造長期價值,至於投資報酬,最終自然會水到渠成。
- 2016投資者調查:台灣創業者還在等待更多真正的天使降臨
- 12張圖揭開台灣網路科技投資者的面紗
- 2016年台灣創業者心中的創投排行榜:紅杉資本拿下第一名,之初創投最知名!
- 2016台灣創業大調查:勇闖世界,加速布局海外
- 台灣團隊募資好消息,2015年五大吸睛團隊
- Pinkoi收購日本手作職人電商平台iichi,加速布局五大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