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傳出Uber在乘客沒有使用乘車服務時,仍會讓App在背景運作蒐集乘客位置資訊,引發了許多用戶對於其隱私的擔憂,Uber在經過內部調查後有了最新的回應,同時也在本週新增了幾項新功能,要讓搭乘Uber變得更有趣!
Uber:位置存取問題,與iOS「地圖擴充」功能有關
Uber多次傳出隱私的爭議,本月初為了要讓司機與乘客可以更精準的確認彼此的所在位置,因此更新了自家的App,但卻被爆出乘客即使在沒有使用Uber服務時,系統仍會在背景蒐集位置資訊,當時Uber聲稱是ios系統本身的問題,並不是Uber的App導致,並提供了用戶解決的方法。
不過近期有越來越多的Uber用戶都注意到Uber的位置存取受到iPhone設定的影響,Uber就表示,這是因為蘋果在九月份新增了「地圖擴充」功能所引發的狀況,跟Uber最近的軟體更新或App本身並沒有關連。
使用者位置存取的隱私問題一直令許多Uber使用者感到困擾,不僅僅是自己的隱私被侵犯,而是擔心Uber會不會逾越了隱私的界線。Uber在過去就有多次侵犯用戶隱私的不良紀錄,包括對於乘客資料的保護不夠完備、利用內部監測工具「God View」秘密窺探乘客乘車位置,包括Uber員工的前任情人、分明星都受害。
根據網站Daringfireball的文章指出,在iOS的功能中可以讓使用者知道在下車的五分鐘後是否持續被Uber追蹤所在位置,以及哪一個App正在存取你的位置資訊。iOS用戶只要從「設定」→「隱私」再進到「位置服務」中,就能看到有被存取過位置的App列表,如果在最近有備存取過位置資料,在icon旁就會出現一個箭頭標誌,在24小時內被存取過的箭頭會呈現紫色,如果上次存取的時間已經超過24小時箭頭就會呈現灰色,有Uber用戶就利用著樣的方式做測試,並沒有發現Uber有濫用權限的情況。
@daringfireball yeah I haven't taken an uber in almost a week, app isn't even running in the background. Concerning. pic.twitter.com/AQYyPXRtkB
— Chris Harber (@britishchris) 2016年12月22日
Uber整合蘋果地圖方便叫車,面臨便利、隱私兩難
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的狀況,在Daringfireball貼出的第二篇文章中,提到有許多讀者將螢幕截圖寄給他們,證明了即使上一次使用Uber是好幾天甚至一週前,App仍會追蹤用戶位置,這就直接打臉了先前Uber的說法。
Uber內部也立刻展開調查,調查結果指向是九月分加入的iOS地圖擴充功能所致,Uber也解釋地圖擴充功能都是依據蘋果的隱私協議為基礎所設計。Uber發言人就表示:「讓Uber的App與iOS地圖綁訂的用戶,一定要分享位置資訊才能叫車,地圖擴充功能在默認的情況下是禁用的,用戶可以選擇在iOS的設定中將他們打開。」
換句話說,這不是Uber的失誤,而是iOS功能的一部分,不幸的是這讓非常在意自身隱私的用戶相當為難。其實Uber並不是唯一一個與蘋果地圖整合第三方App,像是共享車平台Lyft、線上評價網站OpenTable、Yelp也都是。
外媒TechCrunch就評論到,iOS系統應該要用不同顏色標示出App是否正在蒐集位置資料,或者僅是地圖擴充功能讓App看起來像是在蒐集位置資訊,畢竟如果iOS的這項功能是要讓用戶可以掌控自己位置的隱私資料,應該要標示的更清楚才是!
將「人」變成目的地!搭Uber也可以很有趣
另外本週三Uber也推出了一系列新功能,包括結合Snapchat、線上評價網站Yelp及將朋友位置設為目的地功能,要讓搭乘Uber變得更有趣!
結合Uber的Snapchat雖然濾鏡較為單調,但可以讓使用者不必離開Uber的App就能玩!這項新功能的特色是,當使用者上車後就會獲得特殊濾鏡,例如可以將預計的抵達時間放在照片濾鏡上分享給朋友,跟Snapchat的時間濾鏡有點類似;另外還有神秘版的濾鏡會隨機變化。外媒The Verge測試這項功能時,就得到了一個將乘客名字秀在金色杯子上的貼圖。
新增的功能中最有趣的就是可以將「人」的為至取代傳統地址做為目的地依據!與Uber合作的Snapchat就說:「人,就是新的目的地!」,現在要去找朋友不必再問地址,可以一切交由Uber搞定,但要使用這項功能使用者必須將手機中的通訊錄存取權限交給Uber,而你的朋有也必須同意分享位置資訊給Uber,如果對方也是Uber用戶就會在手機中收到確認通知,如果不是的話則會收到簡訊通知要求存取所在位置,只有雙方都同意才能夠啟用這項功能,同時你的朋友也會收到預計抵達時間。
這項新功能雖然讓搭乘Uber看起來變的更有趣了些,但還是又回到了「隱私」的老問題,因為更加「社交化」被後所代表的就是Uber能夠掌握更多用戶資訊。這些看似好玩、有趣得新功能,如果你是非常注重隱私的人,要使用前可要好好想清楚了!
資料來源:techcrunch、theverge、green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