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因應趨勢,市場上也出現許多新的職缺和人才需求。只要敢跨出舒適圈,你,絕對有更多不一樣的機會。
1 三大特徵,新世代人才為自己創造職涯機會


春節過後,不甘於現狀的工作者也開始找尋新機會了。根據104人力銀行公布調查,金雞年是近三年來最強一波轉職潮。在農曆年前一個月,全台共有13.1萬人在騎驢找馬,遠超過2015年和2016年同期數字。你,是否也正蠢蠢欲動?
隨著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因應趨勢,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新的人才需求。現在的工作者,只要能跳出框架思考,絕對擁有不一樣的選擇。
從去年到今年,OTT和直播無疑是數位內容領域最熱門的兩大關鍵字。新產業萌芽之時,相對應的職缺自然也應運而生。如果想跨入新興產業,需要具備哪些專業條件和心理素質?這次,《數位時代》採訪了幾位來自串流影音服務KKTV、行動直播服務Live.me和17直播的工作者,從他們的身上,歸納出三大特徵。
新世代人才的三大特徵
一、數據分析能力占優勢
網路時代,數據就是金礦,使用者的喜好和習慣都可以從數據資料中得知。正因如此,越能解讀數據的人,就越能掌握商機。例如KKBOX集團旗下的串流影音服務KKTV便設立了數據分析團隊,成員包括資料科學家、資料分析師、資料工程師和Growth Designer等,專門負責研究使用者數據。「娛樂產業長期缺乏數據,」KKTV執行副總楊志光說,「我需要有人提供基於數據的事實。」
此外,行動直播服務Live.me也在行銷和業務拓展團隊之外,特別成立運營團隊,由運營經理林冠廷、賴又平和產品經理郭秉承帶領著三位實習生,每天觀察使用者相關數據如日活躍用戶數、下載量、用戶留存率、用戶開播率、用戶平均使用時長等,持續找尋產品優化的可能性。
二、學校不教的事,網路上學得到
產業變化速度快,學校教育往往已無法跟上時代需求。因此,懂得在網路上找學習資源的工作者,就能比別人擁有更多機會。
「我在遠傳電信實習過一年。從那之後,我就開始覺得做數據是一件蠻有趣的事情,後來也都轉向申請這一類的實習。這樣的技能,學校老師通常不會教,所以我的學習方法就是上網,到各種線上開放課程找資源。」目前還在就讀台大經濟系輔人類學系的KKTV資料分析實習生林宜蓁說。此外,KKTV第一位數據分析領域員工、成長駭客侯宗成也說,台灣在成長駭客相關領域的資訊導入速度較慢,因此,最初他也是一邊上網搜尋英文資源,一邊和業界人士討教學習。
三、工作機會靠自己創造
過去一整年,直播領域風起雲湧,圍繞著直播而生的職業也不斷出現。其中,最熱門也是最容易入門的非主播莫屬。靠著粉絲送禮,主播的月收入從萬元甚至數十萬元都有。本土直播服務17表示,平台上的主播多以兼職為主,不論是小模、展場Show girl或是一般白領階級,都可以在正職之餘,靠著直播賺點外快。畢竟,與其被動等待老闆加薪,不如主動開拓另一條路。
一年初始,正是改變的最佳時機。想要轉換跑道的你,不妨參考以下三個案例,為自己的職涯創造新機會。
2 你愛看的網紅,都是這樣出現在你眼前的──Live.me運營團隊


晚上十點,當大多數上班族已經準備放鬆喝一杯時,Live.me運營經理林冠廷的下半場才正要開始。因為這一刻,來自四面八方的主播和用戶正湧向Live.me,準備參加這場絢爛歡快的線上派對。直播的世界,一向是越夜越美麗,而運營團隊正是保證世界運作如常、絕不脫序的幕後功臣。
雖然對大多數台灣工作者來說,「運營」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角色,不過,在中國互聯網產業中,運營是近期討論度最高的工作之一。簡單來講,運營就是對使用者做有目的性的管理,以增加使用者的數量、黏性和忠誠度。目前,Live.me台灣的團隊成員共有10人,扣除行銷和BD人員,共有三位正職搭配三位實習生,共同負責運營工作,其中一位就是林冠廷。
82年次的林冠廷在學校讀的是工業工程,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他因為對網路產業很感興趣,因此到了雪豹科技實習。剛開始,他負責的是Clean Master的社群媒體,9個月後,他轉為協助Live.me在美國的社群媒體操作。去年8月,隨著Live.me正式在台推出,他也成為台灣運營團隊中的一份子。
隨時都在看直播,「我們是公司裡最吵的team!」
直播運營到底在做什麼?其實,隨時監控平台上是否出現違法內容,只是他們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林冠廷解釋,以Live.me運營來說,共有四大方向,包含數據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和社群運營。數據運營除了要監看DAU(日活躍用戶)、下載量、留存率等基本數據,還有用戶開播率、用戶平均觀看時長等核心數據。而用戶運營的性質和客服類似,從Facebook、email到App Store、Google Play上的用戶回饋都需要處理。活動運營則是指每月活動的策劃和執行,例如今年春節,Live.me就規劃了長達10天的線上排行榜活動,排名越前面的主播,就能獲得更多曝光機會、吸引更多粉絲。「我們會漸漸把這些主播培育成平台上的明星。」林冠廷說。

而社群運營則是直播軟體特有的運營類別。他指出,Live.me有一套綜合了使用者留存率和互動率的算法,讓平台上表現越好的主播可以排到App裡越顯眼的位置。此外,團隊也必須時時刻刻緊盯著直播,除了要即時處理不當內容,更重要的是持續發掘新主播。
由於直播的熱門時段是晚上十點到半夜一點,因此,對運營團隊來說,夜晚才是真正的戰場。林冠廷表示,團隊除了會24小時排班監控後台,也會輪值挖掘新秀,時間約從早上九點到半夜一、兩點。「我們是公司裡最吵的一個team,手機隨時隨地都在看直播!」他笑說。
不定期舉辦主播培訓,打造亮眼內容
「其實做這個工作之前,我不太看直播的。」林冠廷坦言,自己是加入運營團隊之後,才真正了解直播的樂趣在哪裡。「有的人可能會覺得,與其看直播,為什麼不看電視、看電腦就好?一樣都是看螢幕,而且電視上的內容更多啊!但直播講求的是強互動性,我在下面留言,主播看得到,可以跟我聊天,甚至玩一些互動遊戲。這是電視和電腦沒辦法提供的體驗。」

正因為直播的特色是即時互動,林冠廷觀察,反映到主播身上,越懂得如何和用戶互動的主播,也越受歡迎。「比方說主播教你烤蛋糕、跟你玩大冒險等等,這些都只是為了包裝一場直播。如果主播只是把手機掛在那邊,自己烤自己的蛋糕,沒有和觀眾互動,效果其實都會很差。所以我們會跟主播說,不管怎樣,你一定要回應觀眾。如果你不回覆觀眾,他們看電視就好了,為什麼要看你?」林冠廷說。
為了協助主播提升直播技巧,Live.me會不定期挑選具有潛力的主播舉辦培訓聚會,向台灣主播分享美國的精彩案例。此外,也會透過Facebook私訊、email和App內的訊息與主播討論直播主題企劃。
現在,Live.me上的直播內容,除了最常見的唱歌、聊天之外,還有出遊直播、算命直播、大冒險遊戲直播、親子直播、美食直播、品酒課程直播,甚至還有人會一邊看電視一邊開直播和粉絲聊天,種類五花八門。
必要條件:創意和對數字的敏感度
林冠廷認為,做直播產品運營,最需要具備的是創意和對數字的敏感度。創意是用在線上活動和直播內容企劃,對數字的敏感度則能幫助自己找出每一筆數據背後的意涵,進而採取行動。
他指出,Live.me的用戶活躍度在平日和周末的表現其實差不多,只有周一晚上較為安靜。不過,一碰到放長假,或許是大家都忙著出遊,用戶開直播的頻率明顯往下掉。因此,運營團隊會針對長假舉辦線上活動,鼓勵主播多開播。例如今年春節的線上活動,就讓開播率不掉反升。
風起雲湧的直播產業,今年會如何變化還是未知數。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像林冠廷這樣恰好踏上浪頭的年輕工作者,依然會睜亮雙眼,敏捷往前衝。
Live.me運營經理林冠廷的一天
9:30~10:30
監看前一日數據,分析起伏原因
10:30~12:00
開會討論每周進度
13:00~14:30
與設計開發討論新線上活動
14:30~15:00
追蹤主播開播數據
15:00~18:30
首頁審查、主播提領鑽石處理
18:30~02:00
每周排班審查首頁,觀察首頁質量、是否有主播違規等
3 你的追劇喜好,是他們最想探索的秘密──KKTV數據分析團隊


KKBOX集團裡,一直流著數據分析的血液,剛誕生不久的串流影音服務KKTV當然也是如此。
在過去,如果想要知道觀眾的收視喜好,通常只能仰賴市調公司給出的數字。但隨著近年來,影音觀看行為逐步轉移到網路上,傳統收視率已經不足以成為決策基準。不過另一方面,這也帶來了新的機會。因為使用者在影音平台上的一舉一動,其實隱藏著無數珍貴訊號──只看你是否能接收得到、懂不懂如何解讀。正因如此,KKTV Growth Designer侯宗成和資料分析師林宜蓁所屬的數據分析團隊顯得特別重要。
娛樂產業需要的是基於數據的事實
「回到我們最早開始決定要做一個VOD平台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我要買什麼劇?如果依照以前的方法,那就看過去兩三年台灣電視台或者韓國電視台的收視率,按照收視率買。但這好像也不太對,如果照收視率,我們跟其他人有什麼不一樣?」
KKTV執行副總楊志光回憶,為了做出KKTV的內容差異化,最初,他先請KKBOX的同事到PTT和mobile01爬文,幫忙找出過去兩年內韓劇、日劇熱門關鍵字。接下來,楊志光又請同事們以人名爬文,想看看那些曾經在PTT韓劇版發言的網友,是否也會在日劇版或美劇版發言。經過一番比對分析,終於初步掌握到使用者的喜好。
「所以我們覺得,一定要找到一些人,他們對於使用者的數據很清晰,這樣至少會讓我們在經營上會有另外一個向性。」楊志光說:「我需要一個人提供基於數字的事實呈現。不能光憑直覺。」

身負重任的數據分析團隊
而第一位加入KKTV數據分析團隊的侯宗成,就被楊志光賦予這樣的任務。
台大電機系、電機所畢業的侯宗成,研究所時期就到新創公司StorySense實習,並在那裡接觸到產品開發、數據分析相關工作。2013年轉為正職後,他開始研究Growth Hacking相關資訊並應用在日常工作上。去年5月,侯宗成進入KKTV,第一件工作就是負責幫公司建立數據追蹤系統,其中包括使用者的使用時長、身分類別(如付費會員、試用會員、過期會員)等的數據追蹤。
現在,他的工作內容就是負責彙整團隊的數據需求,並導入數據工具,例如追蹤用戶行為、資料倉儲、基礎報表等。接下來則是基於團隊需求、產品流程和商業邏輯這三個考量,設計出一套數據框架以追蹤用戶行為,解決「該追蹤哪些用戶行為」和「如何蒐集行為數據」這兩大問題。此外,他還要進一步協助團隊從用戶的數據找出問題,以提升產品體驗和行銷策略。「我的初衷,就是透過用戶數據,縮短團隊和用戶之間的距離。」他說。

如果說侯宗成是從產品面協助優化KKTV,資料分析師林宜蓁則是從內容面補足知識。
目前就讀台大經濟系、輔修人類學系的林宜蓁,雖然言談中總謙稱自己「只是實習生」,但無論是對戲劇的理解或對資料分析的掌握都不亞於業內人士。林怡蓁曾在遠傳電信、Uber北京等企業實習,負責的都是數據分析相關工作。「數據本身對公司來說是很機密的事情,所以你在外面蠻難看到。進到業界,數據資源是最豐富的。」她笑著說。
去年底,她加入KKTV數據分析團隊後,除了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回應行銷部門等業務端的需求,熱愛追劇的她,同時還擔任業務端和數據分析團隊的橋樑,在產品和服務優化中,提供戲劇背景知識和使用者的使用情境。
需要懷抱好奇心,不斷問問題
如果想要成為一個數據分析工作者,需要具備哪些技能?會用統計軟體、具備基礎程式能力雖是基本條件,但每個工作者的養成路徑卻不太一樣。例如侯宗成就說,過去他在工作上接觸的都是Web App和Mobile App,因此一開始Python和SQL的功力不深厚、也不會寫R,但因為大多數時間都跟前端工程師一起合作,所以特別清楚用戶的使用行為和數據之間的落差在哪裡。
其實,回歸根本,最關鍵的條件也許是對事物懷有豐沛的好奇心,願意花時間找出潛藏在表層之下的答案。
「做這個工作,你內心要有很多問題。」林宜蓁一邊思索一邊認真說:「比方說,為什麼用戶數沒有長起來?為什麼人一直走?你會一直想要問問題,這是第一步。所以這個工作有趣的地方就是,用數據分析這個方法試圖去回答問題。當你觀察不同現象之後,試圖找到施力點。假設找到ABC三個點,我就去試,看哪一個點可以讓用戶數起來。真的起來的那一刻,會覺得蠻開心的!」
而侯宗成認為,光看數字本身,其實沒有太多意義,真正重要的是去探究數字背後的行為和現象。一旦發現假設錯誤,還要有勇氣推翻昨天的自己。「數據就跟錢一樣。錢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東西,但它是髒錢還是乾淨的錢?是股票、房地產還是現金?需要把更多情境鋪上去,錢的意義才會變得明顯。」他說:「我們做的題目都是跟『人』有關,所以還是要回到人本身。」
採訪結束後,林宜蓁和侯宗成立刻圍住我們,開始問起平常在追哪些劇、為什麼喜歡這部劇,當然也不忘推薦類其他型相近的戲劇。數據始終要回歸到人,這一點,在他們兩人身上具體而微地展現了。
KKTV Growth Designer侯宗成的一天
早上:
·跟PM和UX/Planner討論用戶體驗流程的優化提案
·撰寫用戶流程AB Testing的技術實作規格
·嘗試一個新的SQL query,為了撈出付費用戶的行為紀錄
下午:
·設計新的用戶行為追蹤規格,驗證已實作的行為追蹤規格
·和資料科學家及資料工程師討論,釐清如何自動偵測用戶數據,用以協助 marketing快速回應用戶偏好的變化
·為了協助優化行銷成效,撈用戶數據,產生新的用戶分群
4 療癒寂寞心──17直播人氣主播小亞


走在信義區街頭,長髮大眼的小亞看起來就和一般女孩無異。不過每到夜晚,進了直播間,她就搖身一變為粉絲心中的療癒天使,短短三分鐘便吸引一、兩萬人觀看。而在本月17直播春酒當天,小亞更在直播界名人「暴力哥」的送禮助力下,最後30分鐘直闖網紅排行榜第一名,成為稱霸全場的女神。當晚,她不僅獲得一輛保時捷Macan S,也拿下17直播華語區年度代言人的頭銜。

Showgirl轉戰直播間
成為主播之前,小亞是展場的Showgirl,資歷約有六到七年,各大電玩展、資訊展都看得到她的身影。去年底開始,因為身邊有其他朋友在當主播,於是她也加入了直播的行列。
平時,小亞大多在晚上11點到12點左右直播,播到凌晨1點到2點。「其實有時間就會開直播,」她說,「比如說剛剛在計程車上的10分鐘,我就會開。白天如果有工作,休息時間也開。或者是吃飯時間,他們就會看你吃飯。什麼時間都可以,只要你願意。」小亞認為,常常出現在粉絲眼前是很重要的。「三天播一次的話,我怕他們會忘記我,去找別人了!」她撒嬌笑。
直播時,小亞多半是聊天、唱歌,有時候也會和粉絲們玩終極密碼。粉絲輸了,就要送禮物給小亞,若是她輸,就在臉上畫圖,讓粉絲開心笑笑。
不過她觀察,專心聊天還是粉絲們最喜歡的互動方式。「我覺得只要講到星座,他們就會反應蠻熱烈的耶!」巨蟹座的她,眨了眨水汪汪的雙眼說:「比如說我說『摩羯座的人真的是很神祕耶』,他們就會自己在底下聊起來。」
和直播時的狀態相比,平常的小亞其實話不多。她坦承,直播前,有時她會喝一點紅酒,讓自己更放鬆。「我覺得當主播要會自嗨耶!」她笑:「你要一直很開心的感覺,一直亢奮下去。」
經營粉絲秘訣:記名字、辦見面會、成立LINE群組
的確,進入直播間後的小亞,看起來特別有活力,往往一開播就吸引許多粉絲送禮物。
「因為他丟禮物,主播會有反應嘛,有些人可能喜歡看主播的反應。或者是說,他丟很多禮物給你,不只我看到,別人也看到了,同時這麼多人看到了,可能會有一種滿足感。」小亞猜想粉絲的心態說:「我覺得他們是想跟主播互動,這是一個可以吸引主播的方式。」
除了送禮物,有些鐵粉還會把自己的暱稱冠上她的名字,例如「專屬小亞的XX」、「為亞而狂的XXX」,讓她很感動。「我感謝他們支持我。謝謝他們看我、陪我,又會送禮物給我。」

相較於其他賣弄身材吸引目光的主播,小亞走的是甜美可人的鄰家女孩風格。粉絲不只有台灣人,也來自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年齡平均落在30歲左右,主要為男性。
「每個主播都很厲害,都有自己的特點,我覺得我沒有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耶......但我的粉絲說我天然呆,他們看上我的天然呆。」小亞嬌憨笑說:「比如說他們說『我要聽《走著走著就散了》,我說『好好好,我來播』。可是我一拿起手機......這一瞬間我就忘記我要點什麼歌。他們就會傻眼,但是我真的忘記了。」
只有天然呆,當然不足以吸引這麼多粉絲追隨。
小亞說,自己會特別準備小本子,把常來看直播的粉絲名字記下來,下次粉絲再出現,就會立刻叫出對方的名字。她也辦過兩場實體見面會,參加人數十幾人。聚會不只是吃飯唱歌,她會自掏腰包準備小禮物,像是印了自己照片的抱枕、馬克杯等。此外還在LINE成立群組,創造更緊密的互動關係。「裡面大概有40個人,我們在裡面會聊生活、聊工作,大家起床還會互相說早安。」
原來,直播女神不只是開手機隨性聊就行,還要把自己當成偶像經營。而這個女神又比一般偶像明星更平易近人。
專注當下,不知道可以做多久
主播的收入其實不算穩定,因此少有專職,多半是模特兒、Showgirl、上班族兼差,小亞也是如此。目前每月從直播而來的收入約數萬台幣,但她還是會接展場工作。
小亞坦承,自己並沒有想要藉著直播踏入演藝圈,只想專注在當下。對於主播這個工作,她也抱持邊走邊看的態度。「因為我不知道這個可以做多久。等到哪天,我經營不下去,才會不做吧!」
不懂直播樂趣的人,或許覺得看直播只是宅男才會幹的無聊事。不過,寂寞夜晚打開手機,有個女孩跟你聊聊天,至少可以讓你暫時拋下白天的煩憂。畢竟,很多時候,人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溫暖的陪伴而已。
17主播小亞的一天
10:00
起床,和在17直播建立的粉絲群組道早安
10:00~11:00
梳洗、上妝、治裝準備
11:00~12:30
吃午餐、移動至工作的展場,開播分享午餐、通知粉絲今天展場工作資訊
12:30~17:30
展覽 SHOW GIRL 工作,休息空檔開直播和無法到場支持的粉絲互動
17:30~21:00
吃飯,和家人、朋友相處
21:00~01:00
專心直播,和粉絲分享一天的事、玩遊戲、唱歌聊天
01:00~
卸妝、梳洗、睡覺